在上個世紀,越南戰(zhàn)爭不斷,,從“抗日”建國開始,,歷經抗法戰(zhàn)爭、抗美戰(zhàn)爭,、南北統(tǒng)一戰(zhàn)爭,,后來還恩將仇報,跟中國打了好幾年,。 打仗打多了,,自然也就會涌現出很多“英雄”,所以中國游客到越南旅游,,經常會發(fā)現一些地名是用某個“英雄”,、“烈士”的名字命名的,每逢重要節(jié)日,,上至領導人,、各級官員,下至平民百姓,,也都會去遍布各地的“英烈”墓地敬香參拜,,無比虔誠。 如果拋開立場來看,,越南人這種尊敬英烈的做法,,還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眾所周知,,越南軍隊曾經有兩大“恩師”,,就是蘇聯軍隊和中國軍隊,中國軍隊影響越南的是戰(zhàn)略思想和一些具有革命傳統(tǒng)的技戰(zhàn)術,,而越軍從軍隊建制,、軍禮軍服,以及各項體系化的軍事條例,、制度,,其實更多的還是學自蘇聯軍隊。 蘇軍的軍銜等級非常有特色,,對世界不少國家都有影響,,等級包括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些軍銜制度被越軍全面照搬,但讓人奇怪的是,,在越軍中卻沒有“元帥”,! 人們不禁好奇,按照常理來說,,對自己“萬戰(zhàn)萬勝”的軍隊無比自豪的越南人,,應該有一大堆“元帥”,就像朝鮮那樣,,可是越軍建軍都70多年了,,為什么卻不設“元帥”呢? 其實,,越軍如果能像“宇宙民族”那樣自信自負的話,,也能把一些搞過游擊戰(zhàn)的人評為元帥,但越南人在自負自大這方面,,還是稍遜“宇宙民族”一節(jié)的,。 越南人知道,要評“元帥”,,起碼應該具備幾個嚴格的標準:資歷上應該是老資格的軍隊高級指揮,,甚至創(chuàng)建締造軍隊者;戰(zhàn)功方面應該屢建功勛,;更重要的是,,必須具備一流的指揮統(tǒng)帥能力,有指揮大兵團大決戰(zhàn)規(guī)模戰(zhàn)役的經歷,。 在資歷方面,,能符合的倒是有幾個人,尤其是被譽為“越軍締造者”,、“紅色拿破侖”的武元甲,,完全可以評元帥,但是再看最后一條標準,,武元甲就差得太遠了,。 為什么呢?因為越軍無論是抗法還是抗美,,都鮮有大兵團集團作戰(zhàn)的戰(zhàn)役,,好歹有個“奠邊府戰(zhàn)役”有點意思,還是中國軍事顧問團的功勞,,不僅不能給武元甲增光添彩,,反倒更容易讓人們想起他對中國顧問團的抵觸和質疑,,更加凸顯出他軍事指揮能力的不足。 還有人會說,,武元甲不行,,難道不能把元帥授予胡志明嗎? 這其實也不妥,,一來,,“胡伯伯”非常恭謙慈祥,不愿意兼負軍事強人的形象,;二來,,以胡志明這樣的領袖身份,擔任的多是象征意義的“大元帥”,,像斯大林那樣,,不適合再當“元帥”。 所以,,還有點自知之明的越軍,,干脆不設元帥,軍隊的最高指揮者的軍銜就是“大將”,,比如武元甲,、阮志清、文進勇,、黃文泰等人,。 從這一點來看,越南這個民族還是比“宇宙民族”更理性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