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濱州市作家協(xié)會 文學作品展示平臺 好友送我兩雙繡花鞋墊,做工細致,,圖案精美,。墊在腳下,不僅舒適,,還有按摩功能,。據(jù)說這種鞋墊都有塑料模板的半成品,只要選好花型和各色毛線,,用十字繡針法縫制即可,。可在我的記憶中,,作為女紅的各類繡花均有著極為繁復的工藝流程,。單是繡花方式和種類就有許多種,最常見的是刺繡,、納繡,、割線繡、掇花繡,。直到后來出現(xiàn)了縫紉機繡花及電腦刺繡,手工繡花才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刺繡 我從記事起,,就穿著母親親手縫制的繡花衣服,。母親這種繡法應屬于刺繡,而母親習慣叫“插花”,。一般是用五彩線和最小號的縫衣針直接在棉布或者衣服上繡出各式花鳥,,成品仿佛現(xiàn)在的電腦刺繡。這種繡法一般不用輔助工具,,只要在布下面墊上襯紙即可,。刺繡用的線是變色“把兒錢”,一綹一綹的,,特別漂亮,。母親的一件繡品,需要好多天方能完工,。這段日子也讓我特別享受,,似乎天天都有驚喜:今天繡出一朵小花,明天是兩片綠葉,,后天則可能是一只鳥兒在展翅,。 因母親善畫,很多人繡花都要找母親要花樣兒,,只要說出用途或喜歡哪類圖案,,母親總能滿足她們的要求。一般先是把花樣畫到紙上,,再用復寫紙描到繡布上,。 插花 割線繡是那時較為常見的一種繡法,多是家庭主婦繡來做鞋子或鞋墊用,。其繡法是把兩只鞋墊或者鞋面對縫在一起,,然后用粗棉線或毛線及大號縫衣針,按照設計好的圖案來繡,。繡好之后,,再用刀子從中間分割開,形成一對兒圖案對稱的繡花鞋墊或鞋面,。這樣做出的鞋墊或鞋子結實耐用,,在物質生活相對匱乏的歲月里很受歡迎。后來我發(fā)現(xiàn),,新裁出來的地毯就像這種割線繡花成品,,只是地毯比繡品要厚得多。 我至今尚保存著十多年前舅母為我繡的一雙割花繡鞋墊,。老人說閑著沒事就想做針線,,于是在其80歲高齡時重拾年輕時嫻熟的女紅技藝。舅母送我鞋墊時還一個勁兒念叨:“現(xiàn)在不興這個了,,不管你喜歡不喜歡,,就當留個念想吧,。” 割線繡 上世紀七十年代,,村里姑娘們都用一種叫“掙子”(也有人稱“繃子”)的竹質圓圈來繡花,。上面繃上白布,布上有要繡的圖案,。那樣繡出來的花質地很厚實,,和母親的“插花”不同,所用的針和線也不一樣,,聽說這種繡法叫“掇花”,。用一種特制的中空針,穿上各種顏色的線往繃布上面一針針扎下去然后拔出來,,再扎進去拔出來,,循環(huán)往復,要保證背面露出均勻的線頭,,一點點組合成花型,。這樣繡出來的花厚墩墩的,手感特別好,。有人說這種繡法叫“俄羅斯刺繡”,,是不是來源于俄羅斯就不知道了。 作為當時比較流行的“掇花”很能考驗一個人的繡工,,好的繡品看起來細密平整,,沒有絲毫起伏感。而剛剛學藝的人,,則往往達不到,。姑娘們如果有一兩件拿得出手的繡品,將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會有人說:“看誰誰家姑娘手真巧,,準能找個好婆家?!?/p> 掇花繡 那時也有類似現(xiàn)在十字繡的繡法,,但要難繡得多。因為沒有現(xiàn)在專為十字繡準備的面料,,更別說有現(xiàn)成圖案做比照,,主要靠眼力和經(jīng)驗來繡。那時,,制作十字繡鞋墊又稱納鞋墊,,所以我把這種繡法叫“納繡”。納繡用的面料是加厚的棉布或用棉布打成的“夾子”,。繡花針是一般縫衣針,。這種繡法雖然沒什么技巧,,但對針腳要求特別嚴格,,在我看來也是最為耗時的一種繡法,。 那個年代時興未婚女子給戀人做鞋子。后來,,隨著成品鞋的普及,,鞋子不用做了,繡鞋墊卻大行其道,。這種鞋墊大多精美漂亮,,一般繡鴛鴦戲水或者并蒂花開,精致得讓人不忍墊在腳下,。于是,,有人干脆把它珍藏起來,作為永久的愛情見證,。每有待嫁姑娘給自己心上人繡鞋墊時,,周圍姑娘們便湊過去取笑:“是給你那位繡的吧?讓我看看,?!北蝗⌒Φ墓媚锪ⅠR否認并伸手去奪,然而臉卻漲紅了…… 割線繡鞋 必須承認,,手工繡花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情?,F(xiàn)代電腦刺繡的普及,加上手工制作的因繁就簡,,讓廣大婦女從如此繁瑣的勞動中解脫出來,,值得慶幸??稍谶@解放勞動力的同時,,也剝奪了姑娘們一針一線為心上人勞作時融入的那種樸素而又細膩的情感,以及內心所洋溢的那份甜蜜與幸福,。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作者:張淑春,山東無棣人,,無棣縣人民檢察院一級檢察官,。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濱州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曾多次在《法制日報》《檢察日報》《山東工人報》《當代散文》《濱州日報》《濱州電視報》等媒體發(fā)表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