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錘玉帶草 來源產(chǎn)地 桔??沏~錘玉帶草屬植物銅錘玉帶草的全草,。全年可采,洗凈曬干或鮮用,。 生于田邊,、路旁以及丘陵、低山草披或疏林中的潮濕地,。 分布于華東,、西南、華南以及臺(tái)灣,、湖北、湖南、西藏等地,。 別名地茄子草,、翳子草、地浮萍,、扣子草,、馬蓮草、銅錘草,、紅頭帶,、土油甘、白路橋,、三腳丁 【原形態(tài)】 銅錘玉帶草 多年生草本,,長(zhǎng)12-55cm。有白色乳汁,。莖平臥,,被開展的柔毛,不分枝工在基部有長(zhǎng)或短的分枝,,節(jié)上生根,。葉互生;葉柄長(zhǎng)2-7mm,,被開展柔毛,;葉片心形或卵形,長(zhǎng)0.8-1.6cm,,寬0.6-1.8cm,,先端鈍圓或急尖,基部斜心形,,邊有牙齒,,兩面疏生短柔毛;葉脈掌狀,?;▎紊~腋;花梗長(zhǎng)0.7齒,,兩面疏生短柔毛,;葉脈掌狀。 花單生葉腋,;花梗長(zhǎng)0.7-3.5cm,,無毛;花萼筒壇狀,,長(zhǎng)3-4mm,,寬2-3mm,,無毛,裂片條狀披針形,,伸直,,長(zhǎng)3-4mm,,每邊生2或3枚小齒,;花冠紫紅色,、淡紫色、綠色或黃白色,、長(zhǎng)6-7(-10)mm,,花冠筒外面無毛,內(nèi)面被柔毛,,檐部二唇形,,裂片5,上唇2裂片條狀披針形,,下唇裂片披針形,; 雄蕊在花絲中部以上連合,花絲筒無毛,,花藥管長(zhǎng)1mm,,余,北部生柔毛,,下方2枚花藥先端生髯毛,。漿果紫紅色,橢圓狀球形,,長(zhǎng)1-1.3cm,。 種子多數(shù),近圓球形,,稍壓扁,,表面有小疣突。在熟帶地區(qū)全年可開花結(jié)果,。 性味功效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 辛,、苦,平,。 祛風(fēng)利濕,,活血散瘀。用于風(fēng)濕疼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白帶,遺精,;外用治跌打損傷,,創(chuàng)傷出血,。 《中藥大辭典》 性微溫,味澀甜麻,。有小毒,。 祛風(fēng)利濕,,活血,,解毒。治風(fēng)濕疼痛,,跌打損傷,,乳癰,無名腫毒,。 《中華本草》 味辛,;苦;性平 祛風(fēng)除濕,;活血,;解毒。主風(fēng)濕疼痛,;跌打損傷,;月經(jīng)不調(diào);目赤腫痛,;乳癰,;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研末吞服,,每次0.9-1.2g ;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注意】 孕婦忌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