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澳洲財經(jīng)見聞最新推出的一檔專欄 全方位解讀澳洲的衣食住行 第一時間解答你最好奇的問題 用通俗有趣的圖文為你呈現(xiàn)澳洲都市生活中財經(jīng)那些事 這幾天,,一篇名為“中產(chǎn)鄙視鏈:贏在**前,絕不讓娃和沒英文名的孩子同讀幼兒園,!”在朋友圈被很多人轉(zhuǎn)發(fā),。我并沒有仔細讀完全文,但已被這個惡俗的名字震驚,,也為文中字里行間中國父母對孩子教育的極度焦慮而感同身受,。 用不了多久,也就在一個月后,,我們這些家有Year 6的學生家長們也會幾家歡喜幾家愁,。李四的女兒放棄了私校的全獎進了James Ruse,張三家的小子去了North Sydney Boys High,,當你的孩子身處新州排名前幾位的小學,,這些話題你躲都躲不過,你的孩子最終沒有考上前幾位的精英中學你都不好意思加入家長們的討論,。 華人大概是這個世界最注重孩子教育的種族,,無論在國內(nèi),還是海外,,到處都能看到忙碌的家長帶著孩子奔跑在補課的路上,;也無論是出身大陸,還是港澳臺,,抑或新加坡,,似乎每一個華人的父母都信奉“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一人類教育史上最蠱惑人心的宣傳用語。 盡管每個父母似乎對此現(xiàn)狀都滿腹牢騷,,怨聲載道,,但也沒有人能夠真正有勇氣去對抗,因為沒有人能夠拿孩子的未來去賭博,,所以,,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在華人的世界,,這一切只會愈演愈烈,。 殘酷的現(xiàn)實是,我們的孩子們在二十五歲前的學業(yè)上總能遙遙領先,,我們也總是能高速的起跑,,華人總能占據(jù)人生的前半程的第一軍團,然后在漫長的后半程我們總是無奈的跟隨,,然后慢慢的落伍,,眼睜睜看著曾經(jīng)的領先優(yōu)勢一點點的喪失殆盡,然后徒呼無奈,。 后來,,我們再派上我們的孩子,,孫子重復著同樣的故事。歷史總在重復上演,,在社會的方方面面,,誰說歷史是一面鏡子?誠實的講,,在教育這件事上,,我們從來都沒有從歷史上學到任何東西。 澳洲精英中學的設立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中頁,,那時候新州只有六所精英中學,,原因在于,教育部門在長期的教育中發(fā)現(xiàn)總有少數(shù)孩子的學術能力在公立學校中鶴立雞群,,大眾化的普及式教學不能滿足這部分孩子的需求,,如果沒有能夠匹配他們的教學方式和度身定制的教材,這些孩子將漸漸的泯然眾人,。 而研究也發(fā)現(xiàn),,把天賦相仿的孩子放在一起,小班化教學不但能夠滿足這些孩子的成長需要,,更重要的是還能夠激發(fā)他們那些與生俱來的天賦,。這是精英中學設立的初衷,而后來近百年的跟蹤和事實也證實了教育家們的論斷,,一半以上的精英中學的學生都在走向社會的方方面面頗有建樹,,尤其在學術研究,醫(yī)生,,律師,,藝術,體育方面,。 澳洲人也會以能夠被精英中學錄取為榮,。在新州的歷史上,過去的一百年,, 最早的六所精英中學Bathurst High School, Fort Street High School, Goulburn High School, Sydney Technical High School, Penrith High School,,Sydney High School(后來的 Sydney Boys High School and Sydney Girls High School)的畢業(yè)生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以Sydney Boys High School舉例,,在政治,,科研,體育,,商業(yè)等各個領域都有著名的校友,。譬如Daniel Lavecky 是著名的金融服務公司Pure Commerce的創(chuàng)始人和CEO,羅素克洛(Russel Crowe)獲得了2000年的奧斯卡獎,電影“美麗的大腳”的導演Dr. George Miller,,197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Sir John Cornforth,,以及1980年夏季奧運會200米自由泳的冠軍 Graeme Brewer,在澳式橄欖球中的著名校友就不勝枚舉了,。 后來,,政府根據(jù)需求,漸次增加了些精英中學,,2010年,,新州政府一次性的批準了十四所精英中學,,至此,,新州共計有四十二所精英(包含17所全精英中學和25所部分精英中學)。 差不多在2010年前后,,隨著亞裔人口大量涌入澳洲尤其悉尼,,漸漸的改變了整個精英中學的生存狀態(tài),時至今日,,排名前十的精英中學毫無懸念的被亞裔(主要是華人和印度人)占領,,這些學校的亞裔學生比例都在85%以上 。 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這個比例還會不斷的升高,一個原因是亞裔家庭對精英中學的熱衷高熱不退,,另一個原因是澳洲的家長不愿面對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變?yōu)樯贁?shù)族裔而選擇逃離,。 自2010年至今,短短的七年時間,,精英中學已然變成了亞裔學生的天堂,,而其背后是各種針對精英考試而舉辦的補習班遍及全城,這儼然成為一個配備齊整的產(chǎn)業(yè)鏈,。 通常從Year 4開始,,亞裔父母就開始著手去了解,嘗試各個補習學校,,參加各種模擬考試,,孩子們也毫無選擇的開始了為時兩年多的補習生活(直至Year 6的三月份精英考試)踏上這個精英生產(chǎn)線,孩子們因此而放棄了足球,,網(wǎng)球,,游泳等運動,放棄了周末,,在密集的題海戰(zhàn)術中亞裔人口就這樣成功的涌入了所有的精英中學,,澳洲的教育部門很顯然已經(jīng)意識到這樣的結果已經(jīng)違背了精英教育的初衷,通過密集補習而脫穎而出的孩子并非他們原本認定的Gifted and Talented 孩子,,所以近幾年來教育部門加大了英語考試的難度(其目的是為了給澳洲本土孩子取得高分提供機會),,但亞裔的學生可以用數(shù)學上的高分以及GA(General Ability)上的博聞強記而迎頭趕上,。 很難預測未來精英體系會走向何方,但現(xiàn)實是澳洲的父母越來越多的開始選擇不參與這一考試選撥,,越來越多的離開精英中學選擇私校和教會學校,,而亞裔父母已然對此熱情高漲,一則是私校的高額費用難以承擔,,而片區(qū)的公校又多不入法眼,,如果說你相信中國人有一天會改變世界,那么這群奮戰(zhàn)在補習班上的學子們可以驕傲的宣稱,,在改變澳洲精英教育的路上,,我們中國人已經(jīng)先行一步。 現(xiàn)今的精英中學,,除了課程設置還在秉承澳洲的教學大綱外,,其他的幾乎全然中國化。或許學生會在Year 7,,8稍許輕松外,,從Year 9開始,又開始了備戰(zhàn)HSC(新州高考)的兩年征程,,無一例外的補課加補課,。課堂教學和國內(nèi)別無二致,由于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在校外補課,,都已提前學完了相應的課程,,所以課堂上老師的講解就變成了雞肋,這已經(jīng)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逼迫這那些原本不愿補課的孩子也再次走上課外輔導的道路,,如果你有機會去看看精英學校的高年級學生,那種凝重的表情會讓你心痛,。 精英中學的另一個變化來自學術外課程的嚴重下滑,,譬如運動,音樂,,藝術,。要知道,以前的精英中學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在方方面面都有突出的成就,,尤其在運動,,藝術,商業(yè)等領域,。 但近年來,,澳洲的媒體經(jīng)常會報道排名靠前的精英中學在這方面的下滑,那些著名的校友們也常常擔憂并譴責現(xiàn)行的精英教育已經(jīng)嚴重偏離了方向。 我們需要的不是僅僅會考試的年輕人,,我們需要的是懂得生活,,有目標,有使命感并愿意嘗試改變我們的生活進而改變世界的精英,。---新州的一個前大法官如此說,。他的聲音很快就會被湮沒。 沒有人能預測精英中學的未來,,即便是澳洲教育部門,。盡管他們一直聲稱要嘗試改變,把精英中學歸還給那些真正的精英,,但到目前為止,,還看不到任何希望。 市面上絕大多數(shù)的補習班都被韓國人運營,,韓國人大賺其錢,。中國人和印度人心甘情愿,,前赴后繼的為它買單,。無辜的孩子被父母從中國帶到了澳洲,打著為了孩子教育的旗號,;我們口口聲聲討伐中國應試教育的種種不好,,卻又忙不迭的送孩子去補習學校。 我們一代代過著忙碌的生活,,重復著同樣的人生故事,,卻從不反思,卻從未嘗試改變,,像我們的父母逼我們一樣強迫孩子走同樣的路,,然后徒呼無奈。 2013年的夏天,,當“北大賣肉哥”陸步軒受邀走上北大的講臺,,他三度哽咽,說“我給母校抹黑,,我給母校丟臉,,我不配站在這個講壇”,盡管在那個時候,,他已經(jīng)在豬肉電商這個細分領域做得風生水起,,已經(jīng)獲得社會各界的各種表彰,但他依然會覺得自卑,,因為:“我是北大畢業(yè)的,,北大是培養(yǎng)精英的,無論如何都不應該是賣肉的”。這是中國式教育的心魔,,也是我們所信奉的教育哲學的悲哀,。 大導演斯皮爾伯格在哈佛大學的畢業(yè)典禮中說到:“回憶自己在18歲的時候就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但卻不清楚“我是誰”,。因為在此之前,,他一直都在聽取別人的聲音,聽家長,、老師向他灌輸智慧和信息,,領導、導師以他們的角度告訴他世界如何運轉(zhuǎn)(就像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一樣),,他一定會迷失自我,,進而迷失人生,太多的天才就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泯然眾人,?!?nbsp; 想想我們的教育,不正是這樣,,我們給了孩子太多的指導,,幫著孩子選擇了太多的道路,但恰恰忽略了給他們機會讓他們選擇,,讓他們犯錯,,讓他們清楚“我是誰”,所以他們原本是天才,,在一步步的被引導中泯然眾人,。他們原本是普通人,卻在我們一步步的補習中成為了精英,,然后迷失自我,。 沒有人能預知精英中學的未來,但我們卻可以給孩子們許個未來,,我們應該明白不是每個孩子都應該去精英,,也不是每個孩子進了精英中學就會成為精英,少一些逼迫,,讓他們學會選擇,,讓他們漸漸明白“我是誰”,這是為人父母們該做的功課,。 凡事包容,,包容孩子們成長中所犯的過錯;凡事忍耐,,忍耐孩子們的緩慢成長,;凡事相信,,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有來自屬天的智慧;凡事盼望,,盼望著終有一天,,每個孩子都會春暖花開。 作者簡介 朱愷 生于三秦,,求學上海,;子承父業(yè),從醫(yī)六載,;然心浮氣躁,,棄醫(yī)從商,為斗銀幾兩終日奔忙,。及至不惑,,頓悟菜根譚:厚德以積福,逸心以補勞,,修道以解厄,;遂舉家客居悉尼,一圖耳根之清靜,,二享塵世之鴻福,。人生苦短,迷途知返,。閑時舞文,,動時潑墨,。睜眼看澳洲,,拙筆寫人生,無他,,供爾等謝館秦樓,,散悶消愁。 親歷澳洲公眾號:zhukai13564661437 *本文圖片源于網(wǎng)絡 點擊下方圖片直達原文: 親歷澳洲 | 我們該如何審視澳洲公校 親歷澳洲 | 關于私校的若干思考
|
|
來自: 澳洲財經(jīng)見聞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