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是明代13個皇帝的陵墓群,,位于北京城北約40多千米的軍都山南麓,。 自公元1368年明朝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統(tǒng)治,在南京稱帝建立明朝,,到1644年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檢吊死在北京景山上,,歷時277年之久,前后共有16位皇帝,。他們之中:明太祖朱元璋葬于南京鐘山,,稱“孝陵”;明惠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沒有建陵,;明代宗朱祁鈺遭害別葬。其余13位皇帝都葬在軍都山南麓的天壽山下,,通稱十三陵,。 這13位皇帝和他們的陵墓名稱為:十三陵 明成祖朱棣,長陵,;明仁宗朱高熾,,獻(xiàn)陵,;明宣宗朱瞻基,景陵,;明英宗朱祁鎮(zhèn),,裕陵;明憲宗朱見深,,茂陵,;明孝宗朱祜樘,泰陵,;明武宗朱厚照,,康陵;明世宗朱厚熄,,永陵,;明穆宗朱載厘,昭陵,;明神宗朱翊鈞,,定陵;明光宗朱常洛,,慶陵,;明熹宗朱由校,德陵,;明思宗朱由檢,,思陵。 這13座陵墓中最早修建的是長陵,,始于明永樂七年,;到明朝滅亡的崇禎十七年,十三陵的營建工程歷時230多年,,陵區(qū)面積達(dá)40余平方千米,。群山環(huán)繞之中,那紅墻黃瓦,、金碧輝煌的陵墓下面,,埋葬著13位皇帝、23位皇后以及貴妃和殉葬宮人等,,是中國最大的皇帝陵墓群,。 十三陵的地勢十分優(yōu)越:群山環(huán)抱,林木青翠,,北面天壽山主峰巍然雄峙,,有如天然屏障;東邊蟒山逶迤,,西邊虎峪山聳立,,猶似龍盤虎踞,,輔弼左右;南面山丘矮小,,中間一塊平地,,“北依山勢,南控平原”,,寬暢通達(dá),;加上幾條山溪交匯于平原中部后曲折東去,是所謂“山川大聚”,、“水抱山繞”的優(yōu)良地理環(huán)境,。明成祖朱棣親臨此地察看后極為滿意,下令在此修建他自己的墳?zāi)沽陥@,。 十三陵的地面建筑包括13個陵墓和一個神道,。神道是一條7千米長的大路,也叫“神路”,。神道的起點(diǎn)是一座巍峨高大的石牌坊,,寬約29米,高14米,,全部用漢白玉石料建成,,表面飾以云龍、臥獸,,雕刻精細(xì),圖案優(yōu)美,,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最大的一座仿木結(jié)構(gòu)建筑的石雕藝術(shù)品,。石牌坊是整個陵區(qū)的起點(diǎn),具有紀(jì)念意義和鮮明的標(biāo)志作用,。 石牌坊以北是大紅門,,這是陵區(qū)的正門。門兩旁各有石碑一座,,上刻“官員人等在此下馬”,。大紅門再北,過“大明長陵神功圣德碑”亭,,就是1000米長的陵道,。陵道兩側(cè)排列著18對石像生。其中12對為石獸,,石人6對,。這些石像都是用整塊的巨石雕刻而成,兩兩相對,,栩栩如生,,造型雄偉壯觀,,有的連基座重達(dá)數(shù)十噸。它們都“誕生”于明宣德十年,,算起來已是560歲“高壽”,,一直忠實(shí)地守衛(wèi)著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家陵寢。 走完陵道,,就到了“欞星門”,,也稱“龍鳳門”?;实鬯懒?,稱為“殯天”,遺體進(jìn)了這座門,,就算是上天了,,故又稱之為“天門”。過了欞星門往北,,就是十三陵中修建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長陵了。 長陵為十三陵之首,,居正中位置,,其余12陵均在其兩側(cè)排列開來。長陵的地面建筑形制為前方后圓,,占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其建筑特點(diǎn)之一,是棱恩門,、棱恩殿,、明樓和寶頂?shù)戎饕ㄖO(shè)計建造在一條中軸線上,附屬建筑對稱地建于兩旁,。 長陵的棱恩殿是十三陵中唯一保存完好的,。此殿建成于1427年,比故宮重建的太和殿還早200多年,,也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最好的楠木大殿,。棱恩殿建在3米高的三層漢白玉臺基上,每層都有雕制精美的云龍望柱和欄桿,,臺階中間專供皇帝走的“御路”上刻有雙龍浮雕,。此殿的規(guī)模是參照故宮太和殿的樣子而建,面闊有九間,,進(jìn)深五間,,重檐廡殿頂,建筑面積近2000平方米,。最令人驚嘆的是殿內(nèi)60根柱子,,全部用整根的金絲楠木做成,。中央4根高達(dá)14米多,直徑117米,,要3個人合抱才能圍過來,。梁柱都不用油漆彩面,以顯示楠木本色,,故通常習(xí)稱“楠木殿”,。 棱恩殿又名享殿,是進(jìn)行祭祀活動的殿堂,,原設(shè)有雕龍大龕,,供奉著成祖和徐皇后的牌位。明代每年的三大祭,、四小祭,,都在殿內(nèi)舉行。明中葉以后,,改為春,、秋兩祭,是陵祭中等級最高,、禮儀最為隆重的一種,。 棱恩殿后面高聳著明樓,樓建在高15米,,形似小城堡的方城上,。樓四面開門,當(dāng)中豎立大石碑,,碑上刻“大明成祖文皇帝之陵”9個大字,。明樓是全陵的制高點(diǎn),登樓眺望,,遠(yuǎn)近的山川田野與陵墓諸建筑,,盡收眼底,,景色優(yōu)美,。 明樓再后就是寶頂,這是一個隆起的大黃土堆,,上面已長滿了樹木,,周圍有1000米的圍墻。寶頂?shù)紫戮褪前苍嶂扉捌浠屎蟮牡貙m,。 其余12陵地面建筑的布局,,基本上是仿長陵而建,大致相同,,只是規(guī)模大小不一,。一般說來,,凡皇帝在位時間長的,規(guī)模較大,;在位時間短或由后任皇帝建的,,規(guī)模較小。最簡陋的是亡國之君崇禎的思陵——它本是為田貴妃建的墓,。 十三陵的地面建筑大多已非原建,,但地下建筑仍無損壞??脊殴ぷ髡哂?956年5月開始對十三陵中定陵的地宮進(jìn)行了科學(xué)發(fā)掘,,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揭開了“地下宮殿”之謎,。 定陵是明朝第13個皇帝神宗朱翊鈞的陵墓,。朱翊鈞10歲登上帝位,做了42年的皇帝,。他21歲時就開始為自己建造陵墓,,歷時6年,花費(fèi)白銀800萬兩,。施工期間,,朱翊鈞曾6次去工地視察。完工后,,他還帶著一批后,、妃、侍從到地宮里大擺宴席,,開懷暢飲,,得意非凡。 定陵地下宮殿距地面27米,,總面積1195平方米,,由5個高大寬敞的殿堂聯(lián)接組成,全部采用筒形石拱結(jié)構(gòu),,是一座名副其實(shí)的無梁殿,,也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大的皇陵懸宮建筑。前殿和中殿聯(lián)接成一個長方形的通道,,長58米,,寬6米,高72米,。中殿兩側(cè)是各長26米的左右配殿,。后殿是地宮的主要部分,也是最大的殿,高95米,,長301米,,寬91米。后殿里漢白玉砌成的棺床上有3口棺材——朱翊鈞和孝端,、孝靖皇后,。兩旁26只紅漆木箱里裝滿了殉葬物品:有金、銀,、玉,、瓷、漆器和織錦,、龍袍,、衣物等3000多件,珠光寶氣,,富麗堂皇,,都是稀世珍品。其中最珍貴的是金絲編成的金冠和鳳冠,,一頂鳳冠上竟鑲有100多塊寶石和5000余顆珍珠,,制作極為精細(xì),司說是舉世無雙的國寶,。 定陵地宮自建成至今,,歷時400多年,仍完整如初,,沒有一塊石頭松動,,當(dāng)年建筑技藝的高超,由此可見一斑,。 1961年,,十三陵被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1985年又被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diǎn)風(fēng)景名勝區(qū),。今天的十三陵,,以它宏偉的氣勢、豪華的建筑,、珍稀的文物和優(yōu)美的景色,,吸引著中外游客,是一處令人向往的旅游勝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