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微信搜一搜 檢索關鍵詞:紙質文物 《我在故宮修文物》主要呈現了具體的文物修復場景,,但研究如何保護文物其實也是“修文物”的一種方式。 與玉器(還記得我們的玉器篇嗎,?我在復旦修文物丨玉器篇)相類似,,復旦文博系的紙質文物也以保護為主,修復更多是為保護研究提供對象,。 “文物保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保護包括修復,狹義則兩者并列,,可以把保護看作醫(yī)院里的內科,,修復看作醫(yī)院里的外科?!睆氖录堎|文物保護研究的陳剛教授這樣區(qū)分文物的保護與修復,。 復旦文博系的文物保護對人才培養(yǎng)的定位是“研究”,側重保護修復材料開發(fā)和技術手段研究,,例如古陶瓷修復材料和工藝,、書畫修復用紙的研發(fā)等。 造紙工藝: 不僅需要“保護”,,更需要“搶救” 陳教授回憶,,他在日本留學時,日本的傳統(tǒng)紙張給了他很大的震撼,。日本的造紙術發(fā)源于中國,,繼承發(fā)展了隋唐時期以植物的韌皮纖維造紙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對原料的處理比較精細,,造出的紙張強度大,,質量普遍較高,。 回國后,,他發(fā)現中國的手工紙種類和產量要遠大于日本。自宋代以來,,特別是發(fā)展了竹紙的制造技術后,,中國的造紙術主要以提高產量、降低成本為方向,,紙張的強度和耐久性普遍有所降低,,質量有所下降。但這在提高了技術的復雜程度的同時,,滿足了印刷術普及后對紙張的大量需求,。 圖源自網絡
但是到了現代,,與日本不同,,這些手工紙大都離日常生活比較遙遠,技術也保存得不太好,。經過初步實地調查后發(fā)現,,如果再不及時調查和記錄,一些傳統(tǒng)造紙技藝就可能在歷史長河中消失,,給今后的研究和恢復帶來很大困難,。這促使他把紙質文物的保護研究放在一邊,轉而去搶救傳統(tǒng)手工造紙技術,。 陳剛教授在調查傳統(tǒng)造紙場景 那么,,具體該如何保護造紙技藝呢?文字,、圖像或視頻的材料,,都可以為技藝的保留提供基礎材料。例如,,陳教授現在正參與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的高級古籍印刷用紙—開化紙研究項目,。 開化紙因產于浙江開化而得名,因細膩潔白,、薄中見韌,、壽命長久的特質而在中國傳統(tǒng)手工紙中享有尊貴的地位,明清時期宮廷內的諸多文書與刻本都使用開化紙,。 太平天國運動時期,,開化紙的產地受到的影響較大,此后逐步走向消亡,,并且其材料和工藝都沒有留下明確的記錄,,給現在的恢復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只能重新摸索,。 調查開化紙的復原 –轉自開化新聞網 他將造紙工藝的記錄比作菜譜,,準確知道一張紙用了什么材料和工藝,,能為恢復工作提供很大便利。這也是陳教授現在所做工作的意義吧,。 實地調查: 心存使命,,奔波且快樂 傳統(tǒng)造紙的保護肩負著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物質文化遺產的雙重任務——造紙工藝本身是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造出的手工紙現在是保護物質文化遺產的載體,。 陳教授說,,與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面臨的問題一樣,傳統(tǒng)造紙工藝也普遍面臨后繼無人的局面,。因此,,調查工作還承擔著延續(xù)手工造紙技藝的使命,和當地造紙工作者的交流就顯得很重要,。 陳教授提到,,在接觸傳統(tǒng)手工紙的制造者時,通過與他們交流,,“大家可以成為好朋友,,能夠經常交流,互相學習”,并由此帶給他們歷史使命感和成就感,。 不同于老一輩造紙人延續(xù)祖?zhèn)骷妓嚨淖杂X意識,,在與年輕一輩交流時,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要讓他們認識到除了作為謀生手段之外,,手工造紙也是一種文化傳承。同時可以教他們一些“發(fā)財致富”的途徑,,在提高技術,、開發(fā)市場等方面提供指導,以實現生產性保護,。 實地調查也是苦中有樂,。提起實地調查,一般人可能會認為調查環(huán)境多是深山老林,,十分艱苦,,但教授和他的學生看來則是青山綠水,,實地調查也是苦中有樂,。 “樂”在何處呢?在調查中可以發(fā)現許多有趣的現象,。比如,,有些地方在造竹紙時,用人尿發(fā)酵竹子,。 原來,,造紙時,,常需要使用蒸煮或發(fā)酵的方法,先使植物纖維分離,。人尿不僅可以使竹子快速發(fā)酵,,并且具有來源廣、易獲取,、環(huán)保的優(yōu)點,。 用人尿發(fā)酵竹子 除了人尿發(fā)酵,在傳統(tǒng)的竹紙制造技術中,,還有形形色色的原料發(fā)酵方法,。如浙江的黃巖竹紙用蠣灰水腌浸、關山紙利用豆?jié){發(fā)酵等,。 調查連史紙制作技藝 連史紙,,又稱連四紙,常用于書法,、作畫,、篆刻中。采用嫩竹做原料,,堿法蒸煮,、漂白制漿的制作技藝。 這類現象如果初次接觸會覺得很奇怪,,但仔細考察,,會發(fā)現它能夠節(jié)約造紙成本,提高紙張質量,?!斑@反映了我們的祖先在面對來源豐富的原料時,能根據其特點,,生產出滿足不同需要的紙品的智慧,。” “研究最開始可能是基于興趣,,但不能僅僅停留在興趣的層面,,還要有鉆研精神,需要考慮對社會的貢獻,?!币虼耍瑢嵉卣{查不僅是趣味,,同時也肩負著傳承造紙工藝的使命,。
承擔過去與未來的修復工作 在外,文物保護工作者的工作是田野調查,在內,,則主要是在博物館里保護文物,。 12屆碩士研究生鞏夢婷主要從事紙質文物保護方向的研究,她畢業(yè)后,,在四川博物院工作,。 學習文物保護,她最初是因為興趣,。因為興趣,,實際研究中也不是那么枯燥,但是對文物的科學檢測分析可能面臨一些問題,。比如,,一般的科學研究可以取很多的樣品研究,但是文物不同,,文物不是一般的東西,,不能隨意取樣,而且文物提倡的是“無損分析”,,所以樣品有限是文物研究面臨的一大問題,。 文物保護就像是醫(yī)生給病人看病,首先需要像醫(yī)生診斷病人一樣給文物診斷,,這是任何科學研究的一部分,,之后再進行分析檢測,從而決定采用什么保護方法用什么材料去保護文物,。其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至關重要,,所以在所有的過程中需要嚴謹的科學研究態(tài)度。 紡織品文物的平整(右為鞏夢婷) 15屆研究生裔傳臻現在在上海博物館文物保護科技中心工作,,近幾年她主要從事手工紙的性能分析以及紙張制作工藝的研究,。裔傳臻常從修復組接到分析書畫文物上掉落的小碎片的任務,她一般要解決紙的原料,、染色原料,、是否加過填料等問題。 裔傳臻 不久前,,上海博物館書畫修復組需要修復一件清代書法立軸,。 在書畫的修復過程中,首先要揭裱,,托一層新的命紙,;然后再進行修補、接筆全色,、鑲上裱邊,、然后覆褙,這樣就基本完成了修復,。 因為在修復時,,一般需要去除原先裝裱的紙張,這時本身破損,、依靠托紙黏住的小碎片就會掉落,,有些難以回貼的小碎片可以被用于分析材料、染料的成分以幫助科學的修復工作,。 這個書法立軸的畫心是絹本的,,被染成紫色,有些破損處需要找到相似的絹來進行修補,。但是經過觀察,,發(fā)現該種絹的經緯線較為稀疏,線的空隙被某種物質填平了,,在這之上的蝙蝠紋樣也用了未知的顏料,。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直接用絹修補上色,,修補處和原畫心的光澤會出現明顯差別,。所以裔傳臻的任務就是分析填料和顏料的成分,幫助達到完美的修復效果,。 在以往的書畫修復工作中,,材料及顏料主要依靠修復師的經驗判斷。隨著無損和微損的分析手段增多,,越來越能夠在保證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對文物進行科學分析,,對文物修復起到很大幫助。 由此可見,,文物材料的檢測分析尤為重要,,不僅利于達到修復效果,也有利于進行保護研究,。 因為情懷,,所以追求更好的未來 學習和從事文保其實也是一種情懷。陳教授高中是理科生,,因為喜歡歷史,,“大學選專業(yè)時看到復旦有文物保護專業(yè),就選了,?!薄菚r“文物與博物館學”屬于物理二系,按理科招生,。但“文物與博物館學”終究是一門綜合學科,,需要一定的精神素養(yǎng),,直白地說,要“耐得住寂寞”,。 陳教授坦陳,,博物館的待遇比較一般,許多地方的博物館或考古所也沒有專門的文保部門,?!靶迯蛶熥龅煤玫脑捠杖胍矔诲e,但是不可能發(fā)大財,。這個認識從一開始就要明確,。” 中日韓聯(lián)合調查分析敦煌遺書 或許,,這個專業(yè)的人會有一顆樂觀的心:“你看不少人有錢了收藏文物,,而從事這一行工作,雖然待遇一般,,但可時常接觸文物,,是一種精神享受。這樣一想,,不也挺好的嘛,。” 當然,,一些學生在學完以后,,找不到符合心理預期的工作,為了謀求個人發(fā)展,,可能也會改行,。但80%的文物保護專業(yè)的研究生會從事相關的工作:進博物館、美術館或是文物保護部門,,繼續(xù)做文物保護的研究,。 文物保護總體而言是小眾化的,但文物保護對于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層次的,。近年來,隨著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的逐漸完備,,從中專到研究生,,各層次的需求正在逐漸得到滿足。 陳教授也提到,,復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現在也招收古籍修復方向的專業(yè)碩士了,,修復技能與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并重,也是為了滿足文物保護對于人才多方位,、多層次的需求,。 因此,,陳教授期待,文物保護體制會逐漸靈活,,在嚴格準入與監(jiān)督管理的前提下,,國有博物館更多地采用服務外包的形式,大博物館修復資源共享,、部分修復工作的社會化會是文物保護今后發(fā)展的方向,。 對于熱愛文物保護的人來說,,這樣的未來,,有情懷也有希望。 部分圖片來源于受訪者 記者 | 江依梵 費美林 蔣依伶 文 | 趙凱慧 排版 | 李潔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