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shù):4091 稻盛和夫——日本“經(jīng)營四圣”中目前唯一健在的一位,被譽為“當代松下幸之助”,。在《干法》說了這樣一句話: 所謂人生,,歸根到底,就是“一瞬間,、一瞬間持續(xù)的積累”,,如此而已。每一秒鐘的積累成為今天這一天,;每一天的積累成為一周,、一月、一年,,乃至人的一生,。那些讓人驚奇的偉業(yè),實際上,,幾乎都是極為普通的人兢兢業(yè)業(yè),、一步一步持續(xù)積累的結果。 稻盛和夫是誰,? 27歲創(chuàng)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xiàn)名“京瓷”) 52歲創(chuàng)辦第二電電(原名“DDI”,,現(xiàn)名“KDDI”目前是日本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訊公司),這兩家公司都位列世界500強企業(yè),。 2010年臨危受命,,接掌日航CEO帥印,同時被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任命為內閣特別顧問,。 如果一個人,,不管出于任何原因,愿意從一點點開始精進,,總是不會特別差,。小王如果希望從積累的方式,提升身體素質,,那么通過三五年,,甚至十年,總能純熟,,看到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如果沒有,,說明量還不夠。 如果能夠徹底理解積累的重要,,相信積累的力量,,那么再進一步,就只有一個結論了:越早醒悟越好,。 從時間管理,,到終身積累 一個人變得相信積累的力量,相信長期價值,,開始執(zhí)行時,,需要破除一些舊有的觀念:管理時間,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一個極其荒謬的想法,。 想要管理時間的沖動是因為什么,?你想過嗎? 是從你年紀漸長后,,慢慢覺得時間不夠用了,。相較于小孩卻對于自己一年的時間感覺漫長。兒時總是歪著頭,,問媽媽“什么時候才過年呀,?”“還早著呢,現(xiàn)在還沒到清明呢”“哎呀,,怎么那么慢呀” 但隨著年歲增長,,在匆匆?guī)资曛粫X得越來越快。老年人常感慨的“一眨眼半輩子過去了,。 因為不夠時間,,你就開始隔一陣打一次雞血,,買一摞計劃本,,堅持不了幾天,又打回原形,,然后一次次告訴自己,,你就是做不到。事實上,,你想過管理時間的最大誤區(qū)是什么嗎,? 你是覺得時間管理和書籍管理一樣。 管理書籍:就是把書放在書架上,。 同理,,時間管理:就是把時間放在時間表上? 這里犯了一個錯誤,,對比的兩種不同的事物,,粗暴置換,,導致錯誤的導向。 面對滿滿一個書架的書籍,,只要佇立在書架旁,,就是隨意挑選。但面對時間,,我們卻只會擁有此刻的時間,,而與此刻的時間相對應的是,此刻的我們,。 此刻的我們是什么意思,? 每時每刻的你,受限于各種條件:情緒是否好,、頭腦是否清醒,、身體狀態(tài)好壞、是否饑餓導致無法專注,、是否太飽導致困倦…… 然而,,說到底,人除了能管理自己,,對于時間的流逝是無可奈何與無能為力的,。 ——既然無能為力,是不是就意味著我們做不了什么了,? ——絕對不是,,起碼從成長型思維去看,任何時候,,都要相信,,辦法一定比問題多。 抵抗這種時間無情流逝的唯一方法是,,讓時間沒有白白過去,。即,時間過去了,,你是在逐漸成長,。這樣,時間成為你積累優(yōu)勢的朋友,。而非催你老去的奪命鐘,。 如果到這里就結束,只能說明我寫的一手好雞湯,,給了道理,,卻不給方法。 那么應該積累什么,又該如何積累呢,? 在李笑來的《把時間當做朋友》一書中,,給到的答案是:積累心智。 積累心智為什么重要,? 大腦與我們之間的關系,,或者說,我們如何能控制自己的大腦,。這時你需要動用一個武器幫助你掌控你的大腦,,成為大腦的主人,而非大腦的仆人,。 這個武器是——心智 心智又是是什么,? 在《把時間當做朋友》一書中,對于心智是這樣定義的:一個人的心智就是其過往獲得的一切知識及經(jīng)驗的總和(包括基于這些知識和經(jīng)驗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 而我上網(wǎng)查詢得到的答案是:從本質上看,,心智模式是人們在大腦中構建起來的認知外部現(xiàn)實世界的“模型”,它會影響人們的觀察,、思考以及行動,。當我們的心智模式與認知事物發(fā)展的情況相符,能有效的指導行動,;反之,,當我們的心智模式與認知事物發(fā)展的情況不相符,就會使自己好的構想無法實現(xiàn),。 不論是正向還是反向,,心智都是不斷積累和根深蒂固的過程。 同一個心智模式是怎么造就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 《把時間當做朋友》一書中,,李笑來舉了第一個例子: 關于他在1984年,,父母愿意為他支付10元的巨款(要知道,在1984年的李笑來父母月收入合計100多元),,為他報了計算機學習班,。由于對計算機擁有多于常人的知識,在若干年后的2003年《TOEFL核心詞匯21天突破》提供了助力,,降低了編寫成本,。而當時李的父母只是想讓他多學點東西,暑假更有意義一些,。 第二個例子: 李對于盲打這個事情,一直很拒絕,,并且認為學習盲打很浪費時間,,又不想成為打字員。所以這件事情沒有意義。直到1997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接觸了雙拼,,打字速度飛速提高,并且讓他日后在做筆記時,,能大段的記錄感想,,并且在2005年開始寫日志。而這個也讓他的文章在口碑中,,提升了影響力,。 這里基于一模一樣的原因,開啟學習,,就是過分去問自己“學這個有什么用呢,?”第一個例子,是因為把學習當玩樂,,提升了計算機知識,,在未來的某一天派上用場。第二則是他因為起初的拒絕盲打,,到偶然機會接觸了雙拼,,讓他擁有更多日更網(wǎng)志的條件。 我們通常在學習一件事情之前,,對于一件事情是沒有認知的,。 這時候會啟動兩種思維模式, 第一種:“學這個不知道有沒有用,,但先學了吧”,, 第二種:“學這個都沒用,不學也沒什么”,,等若干年后需要用到這個能力,,就會只限于感慨“為什么當初不學”“現(xiàn)在學習也來不及了” 基于這個事情,我個人和學員的經(jīng)驗,,并非完全如李笑來所說,,第一種就絕對優(yōu)于第二種,其實兩種都過猶不及,。 第一,,我們時間如此有限,如果人到而立之年后,,誰會有特別多的時間去學習一項自己沒有認知的能力,。而即便學了,如果沒有使用,,是不是就能說明是好事,。我是存疑的,我認為成年人,需要學完就使用,。 第一種心智的人,,其實可以給自己一些開拓邊界的機會,比如,,每個月給自己學習一項,,一直很拒絕的事情。通過實踐去獲得認知,??刂茢?shù)量。并且學完融入自己生活,。 第二,,縱使是第二種心智,前半段沒有想明白導致沒有學,,也沒問題,,即便像李笑來自己的第二個例子,確實后來才意識到電腦盲打的重要性,,但如果他的目標是“他要定期更新日志”,,不管多難,我想他也會去努力尋找到日更的辦法,,提高輸出內容,,基于這一點,在拆解出,,確定輸出內容,、輸出形式、加快輸出速度的工具(電腦盲打),。我的雙拼技能,,從陌生到熟悉,只需三五天就形成肌肉記憶,。 道理我都懂,,但我仍不知道該如何堅持下去?,? 我們努力去學習,,擁有了學習心智,就讓我們“積累”的道路一帆風順了嗎,? 在前行的路上,,還有3個攔路虎: “第1虎”:賭徒想法——速成 沒有一蹴而就,只有踏踏實實,,積累優(yōu)勢,。再無他法,。 不要指望立刻擺脫困境,,只能基于我們現(xiàn)有的資源,、能力和機會,做好當前的事情,,并通過不斷的提升,,讓自己有更良性的循環(huán)。 2016年,,我的偏頭痛惡化到,,伴隨疾病發(fā)作時,嘔吐的頻率也更高,,每月偏頭痛會發(fā)生5-8次,,平均每3次發(fā)作就會有一次伴隨嘔吐。每次發(fā)作,,就只能回家吃藥和休息,。 2020年我逐漸擺脫了偏頭痛的問題,現(xiàn)在的頻率是,,兩到三個月發(fā)作一次,,也不會伴隨嘔吐,一年需要因偏頭痛發(fā)作,,需要請假回家的次數(shù),,不超過兩次。 這中間,,我做了兩項努力,, 一,積極尋求中西醫(yī)的名醫(yī)治療,,光治療費用,,就花了有小一萬,從名醫(yī)診治,、到中醫(yī)針灸,、中藥煎服, 二,,開始從身體體質著手,,西醫(yī)就只是開了處方藥給我,并告訴我,,對不起,,你無法治愈,當前也沒有辦法知道導致偏頭痛的原因,,于是我求助中醫(yī),,中醫(yī)給到我的解答是本質上還是體質太差的緣故,,于是我從2016年開始規(guī)律運動。直至2020年9月,,我的運動時長累積超過30000分鐘,,折合超過500小時。而我身體卻有了質的變化,。 當你發(fā)現(xiàn)一個狀態(tài),,并且想改變的時候,這個狀態(tài)一定是維持一段時間了,,一個狀態(tài)并非一朝一夕造成,,怎么可能通過一朝一夕恢復呢? “第二虎”:“完美主義” 從來就不存在任何完美主義,,完美主義不過是空想家的腦補,,并無任何現(xiàn)實依據(jù)。你看到的完美主義,,是最后的呈現(xiàn),,但技能開始的最初,一定是勉強完成,。 可能你忘記了小時候學習走路,,請問,又有誰能人生走第一步就健步如飛,。大家還不是從爬行,,到趔趄,跌跌撞撞,,到今天我們爛熟于心,。 對于起步積累的階段,哪來的“完美”,,如果是本來就沒有的東西,,你去追求,跟緣木求魚又有什么分別,。 告訴自己,,先完成,再完美,。 “第三虎”:想要擁有100%的安全感 人總是害怕不可掌控的事物,,希望所有事情都盡在掌握。因為對未知的恐懼早已根植在人類的基因中,。人們害怕未知,,一切未知的、不可知的因素都會嚴重威脅人們的安全感,,所以企圖掌控一切,。 ——然而,,真的有人全知全能嗎? ——根本不存在,。 那么有未知,,是不是很正常。 承認我們人的局限,,永遠就在未知中前行,,有未知并不是代表要佇立不前,。尤其當我們面對新事物時,,認知局限,人類強大的基因會導致我們面對未知時壓力倍增,。 第一次當眾演講 第一次游泳 第一次騎自行車 第一次跳傘 …… 這些讓你壓力倍增的瞬間,,都會成為你前進的阻力。 我的游泳就是這樣,,鼓起勇氣報了一個12次的集體班,,學會了水中換氣、水中漂浮,,蛙泳的手腳配合,。 然而沒有用,我還是沒來由的恐懼,,一到水中,,我就充滿恐懼,如果沒有教練在身邊,,差不多要半小時才能緩過來開始游,,前面一直在扶著岸邊,呆望,。 特別搞笑的是一次,,我在游泳,一進水,,就覺得完了,,呼吸不了了,其實只是在水中憋著氣,,由于長于岸邊的我,,太不習慣這種呼吸方法,以及對水中呼吸方法的陌生,,但我內心就覺得自己馬上要窒息,,開始手忙腳亂,水中亂撲騰,。心中默念,,誰拉我一把吧,。 隱約中我聽到岸邊救生員說,我真的很尷尬,,你就差3厘米就到岸邊,,你說我救你還是不救你。在這個時候,,我的教練給我指令“把頭埋下去,,在水中漂浮,好的,,收腿,,往外踢,收”,,不到5秒,, 我就安全回到岸邊。 是因為我不會方法嗎,?我已經(jīng)學會了,,但為什么還會掙扎,因為未知的恐懼,,或者對未知的不習慣,,讓我覺得快要溺水而亡。其實我完全可以通過自己游回岸邊的,。 你現(xiàn)在是什么人,,取決于你過去的積累; 你會終將成為什么人,,取決于你現(xiàn)在的積累,。 我們終此一生,需要抵抗時間的流失,。抵抗的唯一途徑,,僅有積累,別無他法,。我們能做的有:放棄完美主義,,放棄對未知的焦慮,放棄對速成的妄想,。沉下去,,開始精進吧。 本文部分內容引自:稻盛和夫《干法》,、李笑來《把時間當做朋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