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社員 弘一法師 (1880-1942) 李叔同,,即佛教界赫赫有名的弘一大師,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出家后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又號二一老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平湖,。精通繪畫、音樂,、戲劇,、書法、篆刻和詩詞,,為現(xiàn)代中國著名藝術家,、藝術教育家,中興佛教南山律宗,,為著名的佛教僧侶,。 李氏是個絕頂聰明之人,雖然出身于巨富之家,,然而其母是側室,,所以他自幼背上個“庶出”的陰影。其母即由于這個原因面對弘一要求很嚴,,極力鼓勵他刻苦學習,。在這樣的內因、外因綜合下,,弘一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好,。十幾歲時,即以優(yōu)秀的八股文章得以進入天津的縣學學習,。隨便學什么,,他都希望得到好成績,名列前茅,以博慈母一笑,。于是,,他的興趣十分廣泛,在文史,、詩詞,、美術、音樂,、戲劇等領域都是我國近代的重要開拓者,。 李叔同刻 文濤長壽 西泠印社藏 21歲(1900)時,,李氏與任伯年等組織“上海書畫家公會”,,并出版自己的篆刻選集《李廬印譜》及《詩鐘匯編》初集。 22歲,,入上海交大原南洋公學,,與黃炎培、邵力子,、謝無量等同受我國近代第一位美學大師蔡元培的教導,,并得到民主進步的思想教育,。1905年2月,母故,。李氏因系其父68歲才得之子,未幾父亡,,故一生依賴母親,。母故,哀傷逾恒,,幸至其年6月,,自南洋公學經(jīng)濟科畢業(yè)后,得官費留學日本,。他關心時政,,參加孫中山之同盟會。他在東京上野美術專門學校學習西洋之繪畫,、音樂及戲劇,。在日本組“春柳社”,上演《茶花女》,。1911年學成歸國,,初任教于天津工業(yè)學堂。翌年,,即移任上海城東女學,,并參加南社。鄭逸梅所編《南社叢刊》中,,留有詩作,。時陳英士創(chuàng)辦《太平洋報》,李氏應邀主編副刊《太平洋文藝》及《畫報》,,內容豐富,,聞名海內。后應經(jīng)享頤之邀,,到浙江兩級師范(后改省立第一師范)任教圖畫,、音樂。該校不但教師如夏丏尊,、馬敘倫,、姜丹書等皆一時俊彥,學生中亦多如豐子愷,、潘天壽,、劉質平等杰出人才。1915年,,又兼職于南京高等師范(后改中央大學),,兩地奔忙。在繪畫、音樂上有許多成就,,為早期將西洋繪畫,、音樂與話劇傳入我國的重要人物,故有“吾國新文化先驅者”之美稱,。 1916年,,李叔同于假期去虎跑寺試驗斷食,歷時十余日,,與馬一浮過從甚密,。1917年受居士戒,拜了悟法師為師,,時常至虎跑寺習靜,。1918年,李氏39歲時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受剃度為僧,。據(jù)夏丏尊回憶,,弘一之出家實與彭遜之(著有《周易明義》)有一定關系。彭后出家于大慈山定慧寺,,李氏曾觀其披剃,,當時即大感動。晚年駐錫泉州,、廈門,。講經(jīng)之外,悉心研究佛學,,舉辦佛學教育,,為一代之高僧。 據(jù)稱,,民國16年時國共合作,,有主毀滅宗教之議,僧侶均恐甚,。弘一招一師時之弟子宣中華來虎跑寺深談,,主張“和尚這條路亦當留著”。宣氏后來對人言:“聞李先生言,,不覺背上出冷汗,。”自此,,毀寺滅僧之說遂息,。 抗戰(zhàn)時,提倡“念佛不忘救國,,救國不忘念佛”,,并常寫為書法送人,,足見不忘祖國、人民之胸懷,。1937年秋,,抗戰(zhàn)事起,南社好友柳亞子有詩寄弘一:“閉關謝塵網(wǎng),,我意嫌消極,。愿持鐵禪杖,打殺賣國賊,。”戰(zhàn)爭緊張時,,頗有勸其內避者,。弘一決意護法,不肯他往,,顏其居曰“殉教室”,,并題詩以示決心:“亭亭菊一枝,高標矗晚節(jié),。云何色殷紅,,殉教應流血?!?/p> 弘一大師的一生,,極富傳奇性。其最后一件事,,竟是預知自己的圓寂時日,。存世有一封寫給他的學生劉質平的信稱:“質平居土文席,朽人已于九月初四日謝世,,曾賦二偈,,附錄于后: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zhí)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余何適,,廓爾亡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前所記月日,,系依農(nóng)歷也。謹達不宣,。音啟,?!被蛞詾槠湓氯障凳碳采钌徦睢4?。 弘一大師的高足豐子愷認為:人生可以分為物質,、精神、靈魂三層,,大師是從第一層走上第三層的,。隨著大師對佛學的研究與人生的真諦均達到高邃的境界,他才走上了出家的道路,。所以,,弘一大師的一生是不斷地追求盡善盡美的一生。 李叔同的篆刻開始得很早,,其老師有兩位,,先是李家的賬房徐耀廷,后是天津名流唐育垕,。 徐耀廷(1857-1946),,又名藥庭、月亭,,祖籍河北鹽山,,世居天津。其兄徐子明為天津名畫家,,可知其書畫,、篆刻出自家傳。今天津藝術博物館藏有李氏寫給徐氏的信16封與印蛻139枚,。信中每有“信呈臺閱,,祈指正是盼”句。其時間多光緒22年(1896),,李氏虛年17歲,。足見,徐氏為其啟蒙印師,。估計其開始之時,,年僅十二三歲。 唐育垕,,字靜巖,,浙江人。據(jù)朱經(jīng)畬編的《弘一法師年譜》,,在他虛年17歲時“從唐靜巖(育星)學篆書及刻石”,。唐氏是天津的名流,以中醫(yī)為業(yè),,出診必乘轎,,故診金高達八吊制錢,,時人謔稱之為“唐八吊”。唐氏金石書畫全能,,有《頤壽堂印譜》傳世,。 21歲時,出版了早年的印作《李廬印譜》,。據(jù)陳珍珍所撰《一代藝術大師李叔同》:“他治印是規(guī)摹秦漢古法,,精研鑄鑿軌范而出之以沖淡、質樸,,表達意境高遠,。”李叔同在譜前有序,,述及自己對篆刻的體會:“清代金石諸家,,搜輯探討,實駕前賢,,旁及篆刻,遂可法尚,。丁,、黃倡始,奚,、蔣繼聲,,異軍特起。其章法蓋規(guī)秦摹漢,,取益臨池,。氣采為尚,形質次之,。而古法蓄積,,顯見之于揮灑?!?/p> 據(jù)崔錦所撰《李叔同早年的書信和印存》:天津藝術博物館所藏早年印蛻139枚,,中有光緒時天津著名書畫家顧叔度、張兆祥,、王吟笙等名號章,,明顯流露出受漢印、浙派以及徐三庚等的影響,。有些?。ㄈ纭巴┦a寄館”“天真爛熳”等),已有求變,、探奇的意向,。由于作者年僅17歲左右,,是很難能可貴的了。 對于篆刻,,李氏是自視甚高的,,即和吳昌顧相比也是平等觀之。在費龍丁所梓《缶老人手跡》序中稱:“昔年與息翁同家西泠,,同人有延入印社者,,遂得接社長缶老人豐采。于是挑燈釋緣待月捫詩,,符璽雜陳,,煙霞供養(yǎng),甚得古歡,。未幾俱作海上寓公,,往來益密?!崩钍嫌∨c缶廬異軌,,線條流暢自然,有沖逸之韻,,管如閑云出岫,,舒展自如。 西泠印社 印藏 據(jù)蔣北耿所撰《李叔同與印藏》:“跨進西泠印社的月亮洞門拾級上山的時候,,可在山腰看到一堵石壁,,突兀而立。壁間嵌有塊高9寸,、寬1尺的太湖石,,鍥有陰文小篆‘印藏’二字,旁刻跋文隸書六行,,文曰:‘同社李君叔同,,將祝發(fā)入山,出其印章移儲社中同人用昔人詩冢書藏遺意,,鑿壁皮藏,,庶與湖山并永云爾……’1963年西泠印社6秩大慶前夕,印社同人深恐印藏壁龕,,年久泐損,,特于發(fā)掘起出,另行珍藏,。而那塊“印藏”刻石仍嵌原處,,以作留痕。這件事社會上曾有不少訛傳,。1979年上海書畫出版社編輯出版的《書法》第六期上,,有張人希撰文說“印石大都潮濕腐爛了’,。這是不確實的。事實是那次發(fā)掘起出的石章,,共93枚,,裝在只石匣之內,枚枚完好無損,。其中李叔同自鍥的印章卻只有白文‘文濤長壽’一枚,,其余大部分出于西泠印社中的高手,如王福庵,、葉舟,、經(jīng)亨頤、費龍丁,、王匊昆等人的鐵筆,,一部分為當時社會上的篆刻名家如徐星州、陳師曾,、夏丏尊以及李苦李等人的刻贈,。” 1914年,,浙江省立兩級師范學生丘志貞,、陳達夫、陳偉等與教師李叔同,、經(jīng)亨頤等共同發(fā)起組織一個印社,取名樂石社,。大概當時主要由李氏倡言之故,,社眾即推為首任社長。定期雅集,,并編印《樂石集》十冊,,附《社員藏印》及《樂石社社友小傳》等,開民國印壇風氣之先,。1917年,,更名為寄社,學生中如潘天壽,、豐子愷等均積極參加活動,。 李叔同35歲參加西泠印社,39歲出家為僧,。據(jù)朱其華所撰《近代中國第一流印人李叔同》:“治印,、賞印、論印是終其一生未曾放棄的癖好,,并不像有人所說的‘弘一法師出家后,,除書法外,,諸藝皆棄絕'。他在42歲時所作贈夏丏尊篆刻題跋中說:‘十數(shù)年來,,久疏雕技,。今老矣,離俗披剃,,勤修梵竹,,寧復多暇,耽玩于斯,。頃以幻緣,,假立亞名,及以別字,,手制數(shù)印,,以志慶喜。后之學者,,覽茲殘礫,,將勿笑其結習未忘耶?這里所說的手制數(shù)印,,都是白文,,印文是:大慈‘弘裔’‘勝月’‘大心凡夫’‘僧胤’,共5方,?!睋?jù)統(tǒng)計,弘一法師出家以后印作共41方(計印39鈕,,其中兩面印二鈕),。其中,有款者28鈕,,以1919年之“弘一入山一年”為最早,。其中,有數(shù)方是刻佛像的,。這些印,,似乎不甚追求藝術表現(xiàn),僅求莊嚴肅穆之氛圍,。 李叔同的書法,,幼年即習篆、隸,,楷書自不必言了,。大篆中喜石鼓文與小篆始皇刻石并重。隸書中,以曹全,、張猛龍諸碑為最見功力,。亦喜作魏體,尤喜孫秋生,、楊大眼,、始平公諸造像(屬《龍門二十品》),一種沉雄峭拔之氣勢,,動人心魄,。楷書與行書之中,,每兼有北碑的氣息,。其字形偏長,筆畫勁健而鋒棱,。 李叔同書 四言楷書 識真君子 西泠印社藏 出家以后,,書風一變。鋒芒盡斂,,返樸歸真,,追求超然物外的氣韻。所以葉圣陶以溫良君子,,和顏悅色狀之,。弘一自稱:“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靜,、沖逸之致也?!焙胍环◣煹闹T項藝術才能,,在出家后仍有所發(fā)展者,恐怕只有書法一門,。陳祖范以《筆畦墨徑現(xiàn)清凈身》為題分析弘一所書“南無阿彌陀佛”,認為兼魏,、楷,、行而書之,有縱橫排闔,、變化不竭,,氣勢磅礴,質感和力感兼美之妙,。并稱此系他入山為僧前夕所書,,今日靜安古寺用整垛墻來安置這6個大字。 李叔同是南社社員,以詩擅名于世,。在25歲時鑒于列強一再侵略,,憂國傷時,曾有詩云:“濁世半生人漸老,,中原一發(fā)日西斜,。只今多少興亡感,不獨隋堤有暮鴉,?!薄氨Q絲盡心先死,故國天寒夢不春,。眼界三千皆淚海,,為誰惆悵為誰顰?!?/p> 此外,,茲再錄其《春游曲》一首:“春風吹面薄于紗,春人妝束淡于畫,。游春人在畫中行,,萬花飛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黃,,柳花委地芥花香,。鶯啼陌上人歸去,花外疏鐘送夕陽除了話劇外,,李叔同少年時還喜歡京劇,。存世有劇照一幀,系飾演《連環(huán)套·拜山》中的黃天霸,。 弘一法師的事跡,,是講不完的。茲引西泠印社歷任社長趙樸初在他百周年誕辰時所題詩,,作為本文的結束:“深悲早現(xiàn)茶花女,,勝愿終成苦行僧。無數(shù)奇珍供世眼,,一輪明月耀天心,。” 本文摘錄自《西泠印社志稿》,、林乾良著《西泠群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