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陂歷史悠久,6000多年前的新時器時代就有人類定居,、繁衍,、生息,是武漢之根,。黃陂人杰地靈,,文化璀燦,“九佬十八匠”遍布五湖四海,,素有“無陂不成鎮(zhèn)”之稱,,享有“楚劇之鄉(xiāng)”“泥塑之鄉(xiāng)”“武術之鄉(xiāng)”美譽,可是,,這座千年古城也曾歷經浩劫,。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發(fā)動了全面侵華戰(zhàn)爭,,1937年11月,,上海淪陷,1937年12月,,南京淪陷,,1938年10月,武漢淪陷,,從此,,黃陂人民在日本法西斯的鐵蹄踐踏下,開始了一段被奴役,、被欺凌,、被掠奪,、被屠戮的屈辱苦難生活。 1938年10月17日上午11時許,,盤踞在祁家灣火車站的兩名日軍竄到祁家灣黃正發(fā)灣,,向村民索要錢財,并企圖侮辱婦女,。灣里婦女兒童被迫跳河逃命,,日軍開槍掃射,當場殺害婦女兒童10人,,村民黃啟清和他妹妹,,以及他懷孕的妻子,他兩歲的兒子全家4口同時遇難,。 1938年10月20日,,日軍12架飛機自鄂東飛臨黃陂縣城上空,向當時最繁華的街區(qū)投彈,,炸毀房屋500余棟,,炸死無辜群眾600余人。什子街,、嫁貨街變成一片廢墟,,大南街學宮區(qū)20多幢巍峨典雅的建筑群,頃刻間變成一片斷垣瓦礫,。 1938年10月22日,,日軍飛機轟炸橫店、祁家灣火車站,,造成80余人死傷,、8輛列車被炸毀。 1938年10月24日,,日軍殺死灄口長湖咀村村民6人,。同日,灄口馮樹嶺村一戶葉姓人家遭日寇滅門,,全家6口無一幸存,。村民馮長嶺及葉大斌夫婦被日軍打死,隨后,,葉大斌的兒子葉秉中被日軍石沉水塘,,活活淹死。同日,,日軍占領甘棠鋪,,拆毀民房百余棟。 1938年10月25日,日寇的裝甲車,、坦克,、卡車、炮車和騎兵在飛機掩護下惡虎餓狼般撲向黃陂城關,,千年古城自此淪陷,。 1938年12月7日,兩名日軍到蔡家榨丁王灣擄奪財物時,,欲強奸一名中年婦女,,村民奮起反擊,打死了一名日軍,。隨后遭到200余名日軍的瘋狂報復,,他們將丁王灣團團圍住,肆意燒殺,。殺害村民5人,,燒毀民房15棟45間,。 1938年12月17日,,一群日軍竄到蔡家榨周李家田,燒死,、殺死村民12人,、致殘2人,燒毀民房6棟18間,,燒毀書籍,、文獻、屏聯(lián),、字畫和珍藏的古董玩器30余箱,。 1939年6月16日下午4時,4名駐扎在橫山的日軍來到羅漢寺沈家田欲強奸婦女,,被村民用鋤頭打死2人,,隨即招來日軍瘋狂報復,燒毀房屋106棟,,殺死村民21人,,其中一位婦女是來沈家田走親戚的,懷有6個月身孕,,也被殺害,。 1939年6月22日,駐扎在達義鋪的日軍肆掠小楊灣,、彭家灣,、王家灣、嚴官亭,、大吳灣,、龔家灣,、達義鋪等7個村莊,燒毀房屋33棟,、110余間,。無辜村民被殺死16人、燒死12人,、活埋2人,。日軍用小鐵錘把村民王新貴的牙齒一顆一顆地敲掉,然后用刺刀把他的心肝挖出來,,致其慘死,。 1939年7月19日下午,日軍在王家河“石丘”等處對無辜百姓實施大規(guī)模殺戮,,歷時5個小時,,殘殺480余人。慘案發(fā)生后,,現(xiàn)場能辨認的遺體232具,,無法辨認的遺體百余具。僅13戶人家的小李灣就有寡婦10人,,大李灣被害者24人,,因憂憤致死的又達數(shù)10人。 1939年9月16日,,灄口唐永畈灣村民唐永茂,、唐道泳由漢口回家,路經二道橋時,,因未向日軍鞠躬敬禮,,被日軍活埋。 1939年10月29日,,日軍騎兵10余人自縣城來到王家河彭家大灣時,,發(fā)現(xiàn)在馮家橋之北躲避的孕婦彭張氏及3歲幼女,日軍欲行強奸,,彭張氏攜女投入深潭而亡,。 1940年1月30日,日軍在羅漢寺殺死黃小貨,、黃皮貨,、劉文斌3人。1940年3月1日,,日軍在羅漢寺殺死10人,,強奸婦女致死2人;在祁家灣殺死3人,在王家河殺死2人,,在長堰殺死1人,。 1939年至1945年間,日軍駐武漢地區(qū)警備隊及大孚銀行憲兵隊,,經常用汽車押送愛國人士到灄口坦教湖進行屠殺,。刑場有殺人溝60余條,每次屠殺人數(shù)少則五六十人,,多則七八十人,,總計萬余人。 在黃陂城關,,日寇將蘊含儒理文脈的名勝古跡雙鳳亭周圍,,變成陰森恐怖的殺人刑場。他們將抓來的抗日志士和無辜百姓,,成批地用汽車拖到雙鳳亭前事先挖好的坑旁,,將受害者雙眼蒙上后,用刺刀猛力將其刺入坑后,,撮土填平,,再用汽車在上面來回碾壓。他們還把一些受害者當作刺殺的活靶綁在木樁上,,作為新兵訓練之用,,受害者的尸體都被刺成了絲瓜瓤子,。 1938年10月至1945年5月,,日寇在黃陂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難書,。7年間,黃陂百姓被日寇殘害致死2808人,、致傷4996人,,1099萬匹棉布、254.5萬斤棉花,、70.7萬石糧食,、21.5萬頭牧畜被日寇掠奪,5347間房屋被日寇摧毀,,造成數(shù)以萬計的黃陂子民流離失所,,背井離鄉(xiāng)。 據《黃陂縣志》記載,,1938年,,黃陂縣總人口689414人,到1945年,全縣總人口減至569891人,,7年減少119523人,。 日寇暴行,人天共憤,;同胞血淚,,草木同悲。黃陂人民歷來具有不畏強暴,、敢于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面對野蠻殘暴的日本侵略者,黃陂人民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戰(zhàn)到底的空前斗志,。 黃陂是一塊革命的土地,,紅色的土地,英雄的土地,。在中國共產黨號召和領導下,,黃陂人民同仇敵愾、視死如歸,、前赴后繼,、共御外敵。新四軍第五師和鄂豫邊區(qū)黨委屹立在黃陂,,黨領導的抗日自衛(wèi)隊,、游擊隊活躍在黃陂,楊學誠,、杜天仇,、劉天明、任土舜,、任崇等仁人志士戰(zhàn)斗在黃陂,,350名抗日將士捐軀在黃陂,經過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zhàn),,黃陂人民于1945年5月終于迎來了抗日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 如今,木蘭山下,、灄水岸上的硝煙已隨風飄散,,那段屈辱的歷史也已漸漸遠去。但是,,那場殘酷的戰(zhàn)爭,,對于所有的黃陂人來說,是永遠無法忘卻的記憶,,是刻骨銘心的傷痛,,那是國之殤…… (參考文獻:黃陂區(qū)委黨史研究室相關文獻,、《黃陂縣志》《黃陂通史》) 本文作者朱世坤授權印象黃陂發(fā)布 關于作者 朱世坤,男,,筆名筱珠,、沈農,黃陂李家集人,。幼年玩泥,,少年放牛,青年讀書,,壯年當兵,,中年從政。以書為伴,,以文為友,,以寫為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