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七國之亂,,匈奴虎視眈眈但并未南下;西晉八王之亂,,匈奴卻趁機發(fā)起動亂爆發(fā)永嘉之亂,。 中原王朝同樣發(fā)生內(nèi)亂,前者匈奴沒有出兵,,因此也沒有危害帝國的根基,;后者匈奴卻趁機南下禍害中原,加快西晉滅亡,。 是什么樣原因讓匈奴在面對中原王朝內(nèi)亂時做出不同的軍事選擇呢,? 《漢書·劉濞列傳》記載,漢景帝時,,“(齊,、楚、吳)封三庶孽,,分天下半”,。漢景帝時分封諸侯國不止三個,,所以實際上許多地域都由諸侯王管轄,而漢景帝的權力沒法深入地方,。如此一來,,諸侯王貪欲和野心自然就會膨脹。據(jù)《史記》,,這些諸侯王還在各方面“僭于天子”,,似乎已經(jīng)不把正牌天子漢景帝看在眼里了。這樣下來,,漢景帝要是忍在心里,,估計也總會有實力強的諸侯王謀反。但漢景帝要是不忍,,天子和諸侯王的矛盾就會一觸即發(fā),。這就如晁錯說:“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strong>漢景帝決定不忍。當晁錯《削藩策》被漢景帝付諸現(xiàn)實,,吳王劉濞帶頭發(fā)起的七國之亂爆發(fā)了,。雖然內(nèi)亂爆發(fā),趙王也有意聯(lián)手匈奴,,但匈奴最后沒有發(fā)動像永嘉之亂的兵事,,這與西晉匈奴趁八王之亂趁機動亂截然不同。漢人與匈奴的關系一向微妙,?!妒酚洝ば倥袀鳌份d,漢文帝時,,漢與匈奴和親,,并訂下“匈奴無入塞,漢無出塞,,犯約者殺之”的協(xié)定,。但到了匈奴軍臣單于繼位四年,匈奴又不顧和親的關系,,又來邊境燒殺搶掠,。到了漢景帝七國之亂時,匈奴依舊蠢蠢欲動,,與趙國人勾結,,希望能找到機會南下,然而最后匈奴沒有進入中原,。永康元年,,西晉皇后賈南風與楚王司馬瑋為了奪權,,殺害了掌握朝政的楊駿,可最后大權卻落到了汝南王司馬亮手上,。后司馬亮被殺,,賈南風掌權。 永康十年,,賈南風殺廢太子司馬遹,,而司馬諸王為了搶奪統(tǒng)治權發(fā)動了八王之亂。 永興元年,,八王之亂仍在持續(xù),,這場王朝內(nèi)亂給予南匈奴貴族劉淵在左國城起兵反晉的機會,劉淵趁機建立漢趙政權,。同年,,他派將領去攻打太原、西河等地,,擴張勢力,。永嘉三年,劉淵認為時機成熟,,派四兒子劉聰去攻打晉都洛陽,,劉聰因為自大而兵敗。同年十月,,劉淵再度使劉聰侵入洛陽,,漢晉僵持,劉淵認為“晉氣猶盛”,,于是令劉聰收兵返漢,。永嘉五年,戰(zhàn)爭頻發(fā),,“洛陽饑困”,西晉已經(jīng)瀕臨彈盡糧絕,。劉聰認為時機成熟,,于是聯(lián)合石勒等人攻入洛陽,搶奪珍寶,,“遷帝及六璽于平陽”,。上圖_ 劉聰(?~318年8月31日),,本名劉載,,十六國時期漢趙皇帝西晉晉武帝的民族政策較為開明。他本人認為應該“廣辟塞垣,,更招種落”,,所以愿意接納匈奴等少數(shù)民族,。匈奴在這種情況下生存發(fā)展,于是“戶口漸滋”,,人口完成了從五千落到三萬落的轉變,。此時匈奴本部已經(jīng)衰落,支部得以發(fā)展,,但未完全漢化,,隨時可能萌發(fā)反叛之心。那么問題來了,,匈奴對中原虎視眈眈,,也知道利用中原王朝宗室之禍。那么為何他們在七國之亂的時候沒有趁機南下,,卻在八王之亂中攻打晉朝,?漢朝自漢高祖白登之圍后,因為顧慮社稷,,所以實行兵事與懷柔皆備的戰(zhàn)略,。比如說漢文帝時,匈奴右賢王占據(jù)河南,,騷擾百姓,,漢文帝就讓灌嬰集結兵力攻打右賢王。匈奴是狡猾的,,雖然經(jīng)常掠奪邊境,,但一見漢兵來了就馬上逃跑,導致漢兵“不能有所殺”,,自己的兵力得以保全,,掠奪的財物也能安全地帶回匈奴。懷柔方面,,漢文帝經(jīng)常向匈奴送禮,,還多次遣皇室公主前往匈奴和親,希望通過聯(lián)結婚姻,,漢與匈奴可以保持友好關系,。所以漢文帝時,匈奴單于洋洋得意,,用大的木札,、印章給漢文帝傳信,顯示自己的威嚴和氣勢,。到了漢景帝時,,匈奴看到七國之亂爆發(fā),萌發(fā)了坐收漁翁之利之心,。但漢朝實行兵事與懷柔皆備的戰(zhàn)略,,匈奴則是見兵就躲,,見禮就收,絕對不想吃虧,。在趙王沒有取得權勢之前,,匈奴不會放棄漢朝天子的政策好處,也不打算主動和漢朝精銳兵力交鋒,。西晉雖然愿意接受內(nèi)遷胡族,,但劉宣等匈奴人皆稱“晉人奴隸御我”,也就是說西晉士族有把胡人當奴隸的情況,。這里以劉淵為例,。《資治通鑒》劉淵曾說一段話“我單于雖有虛號,,無復尺土之業(yè),,自諸王侯,降同編戶”,,而且劉淵本人就“昔為質子”,。光看劉淵這段話,可以了解到像劉淵這樣的匈奴貴族,,已經(jīng)沒有真正的權勢,,逐漸淪為平民了。而且西晉王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也會十分留心這些內(nèi)遷胡族的重要人物,,讓他們生活很不自在。這時,,匈奴人會十分懷念祖先東平東胡,,西擊月氏的高光時刻。過往的光榮和現(xiàn)在的暗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大大鼓舞了匈奴人的士氣,。所以看到西晉因為八王之亂內(nèi)耗嚴重,劉淵高呼“復呼韓邪之業(yè),,此其時矣,!”漢朝的匈奴雖然作戰(zhàn)彪悍,軍事能力強,,但其內(nèi)部并不是十分團結。匈奴內(nèi)部大致有單于,,左賢王,,右賢王幾股勢力。按照理想情況,,左賢王和右賢王都應該臣服單于,,可實際常常并非如此,。比如說冒頓單于時,“右賢王不請,,聽後義盧侯難氏等計,,絕二主之約”。右賢王沒有請示單于,,就私自跑到漢境掠奪,,導致漢朝跟匈奴關系緊張。后來,,漢軍攻打匈奴后匈奴又因不夠團結,,以至于最終分化了。在這種情況下,,匈奴即使有南下的野心,,恐怕也難以調動兵力攻打漢朝。西晉時匈奴反倒是很團結,。劉淵得到了成都王的信任,,得到監(jiān)管匈奴事務的權利。而匈奴五部族也許有感于司馬氏骨肉相殘,,所以愿意團結,,劉淵因此可以得到匈奴五大部族的支持。劉淵還積極團結除了匈奴以外的其他胡族,。劉淵聽從劉宣等人的建議,,認為“鮮卑、烏桓,,我之氣類,,可以為援”,這為他后來聚集石勒,、王彌等胡族將領,,擴張地盤,攻下洛陽奠定了基礎,。漢朝時,,匈奴與趙王合作,希望可以花最小的力氣南下謀利,??蓮膮浅葒磁验_始,僅僅過了三個月叛亂就被平定,。七國之亂的主力軍吳楚聯(lián)軍已經(jīng)顯露頹勢,,合作者趙王又只會憑借邯鄲自保,這時如果匈奴出兵“援助”可能會遇到漢朝精銳兵力,兩敗俱傷且沒法趁機得到好處,,索性不出兵,。劉淵起兵的時候,八王之亂已經(jīng)持續(xù)了五年,,西晉國力大不如以前,,中央威信削弱,地方混亂,,割據(jù)勢力強大,。再者,劉淵曾經(jīng)為八王之一的成都王司馬穎效命,,表面為其“平定八王之亂”,,實則聚集實力觀察起兵的有利時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