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后人一直都喜歡讀春秋戰(zhàn)國那段歷史,?是因為各“諸侯”國之間讓人“炫目”的紛爭,還是因為那段時期高人輩出,? 沒有精彩的故事,,怎會有讓人記憶深刻的歷史,這一段時期,,“出產(chǎn)”了被后人稱為“圣人”的孔子,,各派學(xué)說也是競相綻放。然而,,有一位“高人”,,雖然,他的四位弟子在這一段歷史舞臺上“長袖善舞”,,但他本人和其學(xué)說,,卻一直游離在“主流認(rèn)識”之外,。 這位隱居在清溪的“奇人”,看似對身邊之事絲毫不上心,,可是,,天下事卻似在其“運籌帷幄”之間。所以,,說他是中國歷史上打榜第一的老師,,一點都不為過。而他帶出來的四個高徒,,就是后來“名震四?!钡模禾K秦、張儀,、孫臏和龐涓,。 這位先生就是大名鼎鼎的“鬼谷子”,他兼修多門學(xué)科,,并著書《鬼谷子》,,開創(chuàng)了“謀略學(xué)”的先河。由于,,此學(xué)派追求的是“實用主義”,,牟取的是“功名”,和社會主流所宣揚的“仁義道德”背道而馳,,所以,,他一直被“主流學(xué)派”打壓。 雖然,,此“學(xué)派”一直被邊緣化,,可是,它所表露的智慧和謀術(shù),,卻是一直在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中占有一席之地。大家都將其中的智慧運用到政治,、外交,、戰(zhàn)爭之中,現(xiàn)代更是延伸到了經(jīng)濟貿(mào)易和公關(guān)等領(lǐng)域,。也因此,,這本奇書讓其成了眾人“膜拜”的師祖。 縱橫家,、算命占卜都將其視為自己的“開山鼻祖”,,道教視他和老子同樣的地位,尊其為“王禪師”。而他在兵法家眼中地位更高,,被奉為“兵圣”,。雖然,他和山下的世界沒有直接打交道,,但是,,他卻通過特殊的教育,借由他的四位徒弟,,在談笑間“改寫”了歷史,。 由此可見,一位厲害的弟子身后,,一定有一位“絕世高人”在指點江山,。 在《史記》七十二列傳中,蘇秦和張儀各有一傳,,足以見得二人的“歷史地位”,。這兩位互為師兄弟,又都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作為師兄,,蘇秦早一步出了師門,有著師傅的絕學(xué),,當(dāng)然信心滿滿,。但現(xiàn)實很是骨感,他的那些“策略方針”太超前了,,這些沒有眼光的帝王們怎會聽得懂,? 他首先跑到了秦王那里,很是賣力地推銷如何“統(tǒng)一天下”,。可是,,在這些國王的想法中,,“武力”才是最佳的解決辦法 ,“動動嘴巴皮”難道能辦成事,? 這純粹是糊弄人,。 最終,蘇秦的理想被現(xiàn)實擊敗,,身無分文的他只好先回到家中,,妻子和嫂子很是瞧不起他。但是,,他并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而是積極總結(jié)、分析自己失敗的原因。 最后,,他找到了突破口,,憑著自己的“口才”,一一說服了其它六國,,唯有“團結(jié)”,,才能制衡當(dāng)時強大的秦國。 這就是蘇秦著名的“合縱策略”,,為了保證該策略執(zhí)行力度到位,,他一人身兼六國相印,還是這個策略的“合縱長”,。 古往今來,,蘇秦取得的這份“榮耀”,無人可及,。 秦國拿到“合縱盟約”后心生恐懼,,在此后的15年中,一直不敢輕舉妄動,。 什么叫智慧,? 看看蘇秦自己的真實案例即可,僅靠自己一個人,,就讓戰(zhàn)爭之火“灰飛煙滅”,,天下安寧了15年。 不過,,這個局面很快被打破了,,破局之人正是他的師弟:張儀。 其實,,師兄倆的遭遇還是蠻像的,。剛開始的時候,張儀選擇去投奔楚相門下,。哪料到,,居然被人說成了“小偷”,偷了楚相的玉璧,,被揍了個半死,。回家后,,一樣被妻子鄙視,。可是,,這位老兄倒是很調(diào)皮,,伸出自己的舌頭和妻子說:“這個還在吧,?只要它在,我就能翻身,?!?/p> 歷史有時候就喜歡開玩笑,蘇師兄在秦國吃了癟,,張師弟則是在秦國開啟了他輝煌的人生,。秦王這一次聽懂了,接受了“連橫政策”,。所以,,師兄弟二人的政策,形成了一個對立“態(tài)勢”,。前者是大家齊心團結(jié),,對抗秦國。后者則是拆散聯(lián)盟,,誘使其中成員和秦國形成同盟,,進而各個擊破。 蘇師兄去世后,,這個天下似乎就在張師弟的掌控中了,。他不動一兵一卒,只用“以辭取人”,,很快就讓這些國家背棄了之前的“承諾”,,紛紛和秦國握手言和,使得昔日盟友一夜之間變成了敵人,。 至此,,秦國開始了它一統(tǒng)天下的霸業(yè)。 可見,,這二人憑著“能說會道”,,就將天下局勢玩弄于“掌心”。這“能耐”,,也真是讓人嘆為觀止了,。司馬遷曾這么評價他們:“此兩人真傾危之士哉!” 雖然,,蘇秦、張儀出自同一師門,,但行事作風(fēng)截然兩樣,,固然和本能性情有關(guān),卻更是離不開師傅的教導(dǎo)和點撥,。然而,,這位師傅還有另外兩個徒弟,,都是那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龐涓性急,,學(xué)分還沒有修完,,就想著創(chuàng)業(yè),急急忙忙離開了師傅,。 他選擇的國家是魏國,,運氣很好,很快得到了重用,,成為了魏國的軍師兼統(tǒng)帥,。雖然,他沒有畢業(yè),,但還是學(xué)到了師傅的真?zhèn)?。一上?zhàn)場,龐涓就展示出了其不凡的軍事領(lǐng)導(dǎo)才能,。很快,,就將魏國周邊的小國拿下,并打敗了當(dāng)時實力不弱的齊國,,使魏國“聲名鵲起”,。 而其它的小國,如:宋,、魯,、鄭、衛(wèi),,立刻準(zhǔn)備好禮物,,跑到魏國國王那里,表示愿意臣服,。 正當(dāng)他得意之時,,孫臏出山了。龐涓擔(dān)心他的風(fēng)頭會超過自己,,在嫉妒心的驅(qū)使下,,不但讓孫臏蒙受了冤獄,還挖去了他的膝蓋骨,。孫臏也是一位人物,,知道自己“人輕言微”,便拼命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后來,,他找了個機會,逃到了齊國,,成了齊國統(tǒng)帥田忌的軍師,。 然而,,報仇的機會終終于等來了。13年后,,齊魏兩國開戰(zhàn),,孫臏?zhǔn)钩觥皣壕融w”一技,誘使龐涓單兵深入,,在馬陵道中了埋伏,,兩人恩怨就此畫上了句號。雖然,,這倆人的軍事作戰(zhàn)能力都算得上高人一等,,但孫臏卻更強一些,富有智慧且善于謀劃,。 因此,,他的著作《孫臏兵法》和孫武的《孫子兵法》地位相當(dāng),二人至今都被人尊崇,。試想,,一位老師一生培養(yǎng)出一位天才級學(xué)生就會被眾人“仰慕”不已,而培養(yǎng)出四位奇才的鬼谷子,,則讓自己的記錄至今無人超越,。 同時期的孔子,徒弟是不少,,但他們卻將老師的“話語”奉為經(jīng)典,,不敢逾越一步。再來看鬼谷子的教育理念,,他真正做到了“師傅領(lǐng)進門,,修行靠個人”。雖然,,他也會傳授一些知識,,但更重要的是,他鼓勵徒弟“獨創(chuàng)”,,一定要有個性,,不要做“復(fù)讀機”。 所以,,他才會有了蘇秦和張儀這一對“相克”的徒弟,,使得二人都在時間的長河中逐一驗證了自己的“理論”。 這就是教育的“創(chuàng)新”,。 看看這四位弟子的做法,,同出一個師門,卻各有自己的“打法”,。這也是鬼谷子教育的“成功”,,不要拘泥于師傅的經(jīng)驗,才會真正走出自己的路,。雖然,,這位師傅終日生活在大山中,他的徒弟拜師前都是無名小輩,,但卻在他的“指引”下,,個個“身懷絕學(xué)”。 這對于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是不是有啟發(fā)作用呢,? 參考資料: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第九》、《史記·卷七十·張儀列傳第十》,、《孫臏兵法·擒龐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