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耿桂栩 天氣漸熱的時候,,我就又把那把老蒲扇翻出來了! 小時候,,家里沒有電扇空調(diào)之類的消暑設(shè)備——甚至很長時間內(nèi)都沒有電——夏天“制冷”的工具就只有蒲扇了,。漫漫長夏,月明星稀的夜里,,在家門口的樹下石臺上,,一家人鋪一領(lǐng)涼席,擺一些新摘的瓜果,,一邊吃,,一邊搖著蒲扇,聊些家長里短,,談些舊聞新說,。一個悶熱的夏天,就在蒲扇的輕搖慢擺之間,,悄悄的過去了,。 制作蒲扇的材料,是南方的蒲葵,,一個大大的巴掌型的葉子,,剪去邊角,用一種草編收了邊兒,,便是蒲扇了,。由于北方不見這種植物,所以,,蒲扇都是從南方販賣過來,,端的是不容易。然而蒲扇并不昂貴,,大概三五毛錢就能買一把,,又極為耐用,一把蒲扇如果用的仔細,,十年八年也破不了——即便用得久了,,破了,節(jié)儉的又用布條斂一下邊,,又和新的一樣了,。因此,我想,蒲扇每年的銷量或許并不大,,利潤也沒有多少,,但如果想買,那時候供銷社的雜貨店里總能買得到,。 我初來濟南上學(xué)的時候,,夏天并沒有蒲扇可用,,到小商店里買一把空白的扇子,,讓擅畫的同學(xué)給畫上幾筆,自己再小心的寫上幾句詩,,便頗為得意,,用的也小心,但終究不耐用,,用不到一個夏天,,好好的一把扇子就散了架。于是常常懷念以前用過的蒲扇,,但總買不到,。后來畢業(yè)了,自己租房子住,,夏天沒有電扇,,照例還是用紙扇。等有了電扇,,夜里睡覺被吹的渾身不舒服,,依然渴望有一把蒲扇。 2006年,,終于在一個夜市上看到了久違的蒲扇,,便迫不及待的買了一把,花了人民幣兩塊五,。后來好幾次搬家,,丟過書,扔過床,,唯獨這把蒲扇是搬到哪帶到哪,,從來沒丟過。即便現(xiàn)在有了自己的房子,,房子里裝了好幾個空調(diào),,妻子覺得這把蒲扇已經(jīng)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幾次要扔掉,,都被我攔下了,。 如今,這把蒲扇依然陪伴著我,,吃飯的時候,,看書的時候,,寫字的時候,睡覺的時候,,熱了便搖上一搖,,那種涼爽的感覺,是和空調(diào)不一樣的,。蒲扇搖得久了,,回家往沙發(fā)上一坐,手里沒有蒲扇便覺得少了些什么,,即便不熱,,也要輕輕的搖一搖。妻子說我,,這是“無病強呻吟,,天寒卻扇風(fēng)”,屬于沒事找“扇”型的,。 哈哈,,的確。 壹點號老耿讀書 本文內(nèi)容由壹點號作者發(fā)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