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微文化”為東營市作協(xié)重點扶持文學公眾號,。 平臺宗旨:體現(xiàn)人性本真,歌頌人間溫暖,傳播正能量...... 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東營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溫度的文字,!
作者丨楊立宇 編輯丨文姐 我這個資深呂劇戲迷,是被掛在墻上的廣播匣子熏陶出來的,。三十多年前,,村里家家戶戶墻上掛著一個木殼的廣播匣子,每天定時播紅歌,,播新聞,,紅歌唱得很昂揚,新聞播得也很有氣勢,。也播天氣預報,可常常報不準,。報著有大雨,,卻連小雨也不下,報著天氣晴,,卻大雨傾盆,,有時雨嘩嘩地下著,天氣預報還說晴,。印象最深的,,是聽呂劇。一家人正捧著碗吃飯,突然匣子里唱起了《李二嫂改嫁》,。一聽見墜琴響,,都扔了手中的碗筷,豎起耳朵聽,,連到了嗓子眼的咳嗽都一律硬咽下去,。有的坐著聽不過癮,索性站在屋子中央,,眼睛一眨不眨,。碰上陰雨天就壞了,廣播匣子里嘶嘶啦啦,,唱腔時斷時續(xù),,把人急得直搓手跺腳轉(zhuǎn)圈子。正急著,,鄰居家的小姑跑進來,,進門就側(cè)起耳朵聽。一聽也是嘶嘶啦啦,,像是氣管炎病人喉嚨里扯著一根斷不了的痰線子,,于是一轉(zhuǎn)身,又噔噔噔地跑走了,。心急火燎地聽著,,父親走過去,用手緊緊捏住廣播匣子的地線,。一捏,,聲音有時就清晰了一些,可手一松,,又重新嘶嘶啦啦了,。我父親就是好脾氣,為了我們聽戲,,一直站在那里用手捏著,。我有時也捏一捏。我覺得廣播匣子真是個神奇的玩藝兒,。 聽著《李二嫂改嫁》,,大人們常發(fā)議論。一個說:聽聲音,,李二嫂一定長得?。×硪粋€說:正不是,!別看聲音這么好聽,,李二嫂其實長得很丑,!他說這話的口氣,好像親眼見過李二嫂,。我希望李二嫂長得俊,,我覺得李二嫂一定長得俊,李二嫂這樣好聽的聲音,,這樣好的為人,,一定不會丑。我鐵了心地認為李二嫂俊,,比我們村里最俊的那個女人都要俊,。一個說:別看聲音這樣嫩,,演李二嫂的這個人,其實是個老太太,!另一個說:老太太唱不出這樣嫩的腔,。我覺得戲里的李二嫂是個年輕人,這是戲里都唱明白了的,。演李二嫂的這個人,,歲數(shù)也不大,。我甚至認為,,戲里的李二嫂就是李二嫂本人,,根本不存在什么演員不演員,。在大晴天里清清楚楚聽一整場《李二嫂改嫁》,,哪怕聽幾個選段,,都是莊戶人最大的享受,。人們聽完了戲,,意猶未盡,,閑說話就扯到了《李二嫂改嫁》上,,一張嘴就提到李二嫂、張小六,、天不怕,、張大娘,,還有那個好吃懶做做夢娶媳婦的李七,都為李二嫂改嫁而高興,。 第一次知道李二嫂啥模樣,,是從電影上。有一天傍晚,,村里老少都在傳遞著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今天夜里,村里演電影《李二嫂改嫁》,!這個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在村子里炸開了鍋。人們終于要知道李二嫂長啥樣了,!家家戶戶都是太陽老早就燒火,,煙囪里急急地冒著黑煙子。太陽還明晃晃地,,老的少的已經(jīng)提著板凳拎著馬扎向?qū)W校操場上涌去。人們掩飾不住興奮,,見面都喜不自禁,,一個個笑嘻嘻地,,等了多少年,,終于要見上李二嫂的影了,,那縈繞在心頭多年的疑惑就要揭開了,,怎能不興奮,。這興奮勁兒,,比當年自己娶媳婦也差不了多少哩,! 電影是長春電影制片廠攝制的黑白片,。看字幕,,電影是1957年拍的,,可不知道為什么,,到我們村里放映時,,已經(jīng)是拍出來20多年后的事了,。我倒覺得這正好,,讓大家先聽其人,,等把一切人物和劇情都聽得爛熟于心了,積累了一腦子問題了,,再看其人,,最好。一揭兩瞪眼的那種痛快勁兒,,難得,。電影一開始,操場上立即靜下來,,大伙的心都穩(wěn)下來,。李二嫂果真長相俊美,真是俊到美到全村那個最俊的姑娘媳婦也差之甚遠,,跟我先前的判斷簡直一模一樣,。還有那慈眉善目開明豁達的張大娘,血氣方剛英俊干練的張小六,,冥頑不化心腸狠毒的天不怕,,游手好閑好逸惡勞的光棍李七,也都和腦子里想像得不差毫分,。電影演完了,,大伙仍遲遲不愿離去,問公社的電影放映員幾時再來,,再來還放不放《李二嫂改嫁》,。幾個人湊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說感受。接下來的日子,,村莊里除了上坡吃飯睡覺,,就是談?wù)摗独疃└募蕖罚務(wù)摾疃?,天不怕,,張大娘,還在村里從東往西地找,,找誰家的婆婆像天不怕,,誰家的婆婆像張大娘,這么一找,,還真找出了幾個天不怕,,幾個張大娘。 看完了電影,,我對《李二嫂改嫁》這出戲就更加喜愛了,。我再聽戲時,就知道李二嫂那段“借燈光”是在那樣的情景下唱的,,天不怕唱“死雞把俺活氣煞”那段時是那樣的表情,,張大娘唱“張大娘我淘完了米忙把那飯來辦哪”那段時是那樣一副樂不可支的樣子,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歷歷在目,。我到中學教書后,,每天早上醒來,即打開錄音機聽《李二嫂改嫁》,。中午,、傍晚回到宿舍,一邊做飯一邊聽戲,。同事們疑惑不解,,問我:你年輕輕的咋喜歡聽戲?我也不解:這么好的戲你們咋就不喜歡聽,?我不光聽,,還唱哩!吃飽喝足了,,收拾完鍋碗瓢盆,,啥愁事煩心事沒有,往屋子當中一站,,放開喉嚨就唱張小六那段“二嫂他為人真不差”或“這件事你何必掛在心間”,,常唱得一腦門子汗。 聽得多了就琢磨,,越琢磨越覺得《李二嫂改嫁》這出戲編得好唱得好,,越佩服李二嫂,。李二嫂不容易。年紀輕輕嫁進李家大門,,第二年就沒了丈夫守了寡,,又攤了個整天折磨她的狠婆婆,家里的縫縫補補和坡里的耕播鋤耙全靠她一人風里來雨里去,,穿破衣,、吃剩飯,孤孤單單,,冷冷清清,,日子過得恓惶。在生產(chǎn)支前中,,與本村進步青年張小六相知相愛,。但好事多磨,兩人雖然相互傾慕,,有心有意,,卻又都顧慮重重,誰也不敢率先說破,。兩人相互試探,,就是一時捅不破窗戶紙,,讓聽眾跟著急上火,。李二嫂尤其猶豫不決主意不定,前怕狼后怕虎:“怕的是老婆婆橫攔豎擋,,怕親娘不讓俺改嫁他人”,,“就算俺二人都同意,可不知大伙是啥意見”,,“一句話兒說出了口,,守寡人怎把那是非擔”,“兩只腳到門檻難出難進”,。張小六也是干著急說不出口,,自言自語:“張六我對你早有意,難道你還不明白”,,甚至跟李二嫂直接說:“天好的媳婦我不要,,嫂子你一定也明白”。張小六去支前的頭天晚上,,應(yīng)邀到李二嫂家里拿鞋,,這正是表明心跡的好機會,可二人還是沒能說成,。李二嫂鼓起勇氣告訴張小六:“嫂子我打譜要改嫁”,。張小六一聽很緊張:“張六我一陣打算盤”,,趁機鼓起勇氣問二嫂:“你要到哪里去呀”?一句話問得二嫂犯了難:“有心對他說實話,,又怕六弟把俺嫌”,。接下來,兩個人的心理沖突就更激烈,。李二嫂:“就怕他另把那對象來找”,。張小六:“就怕她變卦另打算”。張小六干脆講:“張六我是個單身漢”,。李二嫂也馬上緊跟一步:“我年輕輕的受孤單”,。表明心跡迫在眉睫,李二嫂:“若是今晚再不講”,。張小六:“明天我就去支前”,。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之后,兩人終于鼓起勇氣,,合:“說了吧道了吧,,倒不如,打開窗戶明著談”,。眼看一切說開,,可正要開口,早已守在門外的天不怕破門而入攪了局,,兩人還是沒說成,。后來,天不怕與心懷鬼胎的李七一起出壞主意,,給張小六說媒,,企圖阻撓張小六與李二嫂的姻緣,不成想弄巧成拙,,倒替張小六李二嫂揭開了那層一直揭不開的窗戶紙,,在婦女會和大伙的幫助下,兩個有著共同理想追求的有情人終于走到了一起,。 《李二嫂改嫁》具有極高的思想性藝術(shù)性,,是現(xiàn)代呂劇的經(jīng)典之作。這部戲通過李二嫂改嫁這個故事,,把解放區(qū)婦女追求婚姻自由的宏大主題演繹得淋漓盡致,。呂劇本是小劇種,傳統(tǒng)經(jīng)典劇目多為兩三個人的小戲,,但《李二嫂改嫁》卻無疑是鴻篇巨制的大戲,。這出戲主題宏大,背景廣闊,,人物眾多,,劇情一波三折,,故事引人入勝,是現(xiàn)代呂劇的巨大成功,。但說到底,,這出戲的成功,還是充分發(fā)揮了呂劇慣用的以小見大的特點,?!独疃└募蕖返乃袌鰬蚨紱]有人山人海千軍萬馬的大場景,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場景,,都是柴米油鹽的瑣事細節(jié),。《李二嫂改嫁》的唱段,,無非是拉碌碡打場,、下陣雨搶場、婆媳倆頂嘴,、淘米撈干飯,、借燈光绱鞋,哪些不是老百姓司空見慣的生活場景,?對這樣的場景,,老百姓哪能不愛看不愛聽?只有看不夠也聽不夠,。這就是經(jīng)典的魅力,。真正的經(jīng)典總是緊緊貼著生活,貼著老百姓,。老百姓不喜歡,,你唱破喉嚨也白搭,,更成不了經(jīng)典,。要是硬說成經(jīng)典,那也是你的經(jīng)典,,與老百姓無關(guān),。《李二嫂改嫁》的詞兒全是群眾語言,,用得那叫一個棒,。方言土語在這出戲里的使用,神來之筆處處可見,。沒有豐富的生活閱歷,,沒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寫不出這樣絕妙的詞兒,。 聽《李二嫂改嫁》,,讓人為李二嫂的不幸唏噓,,更為她趕上一個好時代而慶幸。正是趕上了好時代,,才讓這樣一個苦命的人兒,,走出了魔窟一般的李家大門,過上了幸福新生活,。聽《李二嫂改嫁》,,讓人無法不欽佩劉奇英等寫這出戲和郞咸芬等演這出戲的藝術(shù)家們,無不為她們精湛的用詞,、優(yōu)美的唱腔而拍案叫絕,。藝術(shù)來源于生活?!独疃└募蕖肥歉鶕?jù)王安友的同名小說改編而來,,真實生活中確有李二嫂,不過真實的李二嫂很不幸,,追求愛情不成被迫選擇自殺,。這出戲之所以感人,還是源于真實的生活,。演員們?yōu)檠莺美疃┮彩窍铝舜蠊Ψ?。?jù)說,為了演好李二嫂,,當年不到二十歲的郞咸芬,,到濟南郊區(qū)農(nóng)村體驗生活,與一個老寡婦同吃同住同睡同勞動幾個月,。正是有了郞咸芬這樣視藝術(shù)為生命的藝術(shù)家們,,才有了這樣一出久唱不衰的好戲。 這些年,,每隔幾天,,我就要聽聽呂劇《李二嫂改嫁》,要是一周不聽,,耳朵就饞,。每次聽,無不身心愉悅,,神清氣爽,,每次聽,無不為李二嫂成功改嫁而高興,,每次聽,,無不對藝術(shù)家們的精彩演唱肅然起敬。 · 作者簡介:楊立宇,,男,,山東東營市地方史志工作者,。關(guān)注城市化進程中農(nóng)村社會的變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