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漫記 作者丨王學軍 圖片丨網(wǎng)絡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江南風光無時無刻不吸引著我。2012年7月,,中國交通報刊協(xié)會在南京舉辦“全國交通新聞采寫編評交流會”,,作為《中國公路》雜志社特約通訊員,我有幸來到素有“十朝古都”之稱的金陵,,趁閑暇飽覽了十里秦淮的旖旎風光,,領(lǐng)略了江南第一湖——莫愁湖的動人景色。 秦 淮 河 十里秦淮,,歷來是金陵古都的佳麗繁華之處,。游秦淮河,從桃葉渡登畫舫,,途徑夜泊橋,、文德橋、來燕橋最后在鎮(zhèn)淮橋碼頭登岸,。說到十里秦淮的風光,,當數(shù)“秦淮燈船甲天下”。據(jù)史料記載,,“泛舟秦淮”始于西晉,。待到明清時代,秦淮河兩岸成為王公貴族紙醉金迷的地方,,“槳聲燈影連十里,,歌女花船戲濁波”。民國初年,,秦淮河上依然泛游畫舫,。這些畫舫、游船的設計古樸典雅,,珠簾絲幛,,船頭船尾掛燈,兩岸河房張彩,,船上不僅設茗茶佳釀,,更可笙歌彈唱、吟詩作畫,,使秦淮河上的槳聲燈影格外迷人,。無怪乎在朱自清筆下,秦淮河燈船遠勝于杭州,、揚州等地,,甚至比世界著名水城威尼斯游船還熱鬧幾番呢,。 香 君 宅 · 烏 衣 巷 香君宅是明末清初“秦淮八艷”之一李香君的故居。據(jù)考,,李香君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別名“香扇墜”,。當年余懷的《板橋雜記》中有一首贈詩是這樣寫的:“生小傾城是李香,,懷中婀娜袖中藏。何緣十二巫峰女,,夢里偏來見楚王”,。由此可以想象她的嬌小婀娜、冰肌玉質(zhì),。然而這首詩卻沒有寫出她的俠骨忠貞,、風操不凡。明朝滅亡后,,李香君寧愿投入空門,,削發(fā)為尼,也不愿屈節(jié)降清,,表現(xiàn)出堅貞高尚的情操,。清初戲劇家孔尚任據(jù)此而寫成的《桃花扇》成為流詠千古的傳奇。香君宅是一座木質(zhì)結(jié)構(gòu)的清代民居,,幽靜,、典雅,富有傳統(tǒng)建筑的藝術(shù)特色,。 香君宅的對面,,是流譽古今的六朝勝跡“烏衣巷”。自從唐代詩人劉禹錫寫下《金陵懷古·烏衣巷》的著名華章后,,南京古城的烏衣巷遍名揚中外,,而那首不朽的詩作也久為人們所傳誦: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烏衣巷”其名,,最早源于三國年代,。當時這里本是孫吳衛(wèi)戍部隊駐地,只因官兵皆著黑色軍服,,故稱“烏衣營”,,其駐地被稱“烏衣巷”。 莫 愁 湖 莫愁湖被稱為“金陵第一名勝”,。莫愁湖是因莫愁女的故事而得名,。相傳莫愁女是六朝齊梁時出生在洛陽的一個貧家女兒,,她勤勞、善良,、聰明,、美麗,一生樂善好施,、扶貧濟難,。她生前住在橫塘邊,死后人們?yōu)榧o念這位美麗的女子,,把橫塘更名為莫愁湖,。莫愁湖為典型的古典園林,園內(nèi)樓,、軒,、亭、榭錯落有致,;堤岸垂柳,,海棠相間;湖岸荷蓮飄香,,湖面上游人泛舟嘻戲,,風光如詩如畫。面湖而立,,莫愁湖的波光,、水氣、樹影直撲眼簾,,沾人衣袖,、撩人眉睫。遙看湖中瓊島,,蓊蓊郁郁,,島亭相映成趣。在湖上泛舟流連,,單見堤岸垂柳依依,,清波倒影;附身弄水,,清涼怡人,,真乃是“湖柳如煙,湖水似夢”別有一番情趣,。 金陵之夏素有“火爐”之稱,。此時的莫愁湖卻是濃蔭蔽日,風送荷香。漫步湖畔,,遠看碧綠的荷葉如翻滾的綠波,,近看又像片片綠玉使人感到清涼心靜。魚兒在荷葉下游戲,,蜻蜓在葉尖佇立,,俏麗的荷花粉嘟嘟、光燦燦,,陣陣清香令人心醉,。游莫愁湖逢雨是幸事一樁,巧的是我們恰恰看到了“莫愁煙雨”的絕妙美景,。雨珠兒在湖面跳落,在荷葉上打滾,,忽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樹影、亭影搖曳著,,散開了,,一會兒又聚到一起。被雨絲,、水汽繚繞的亭榭顯得飄飄渺渺,,如仙中瓊閣。那湖畔的垂柳,,幾經(jīng)冷雨洗禮,,顯示出綠翡翠般的鮮艷光彩。此時再看湖面,,雨霧相接,、煙雨迷離,令游人沉浸在無限美好的意境中,。 作者 作者簡介:王學軍,,1968年7月出生,大學學歷,,山東利津人,。出版《路石》、《大地琴弦》個人作品集2部,,系東營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