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米 來源產(chǎn)地為蘭科植物小羊耳蒜的全草,。 夏,、秋季采收,切段曬干,。 附生于林中樹上或山谷巖石上,。 分布于陜西、湖北,、四川,。 別名小石棗子、小羊耳蒜,。 【原形態(tài)】小羊耳蒜,,附生植物。植株矮小,,高1-3cm,。假鱗莖狹長圓形,彼此緊接而斜伏于匍匐根狀莖上,,長5-10mm,,幼時被白色膜質(zhì)鞘,具1葉,。 葉片卵狀長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5-)10-20(-40)mm,,寬4-10mm,先端鈍,,有時具細(xì)尖,,基部收窄為短柄,具關(guān)節(jié),。 花葶高出花外,,具翅??偁罨ㄐ蚓?花,;花苞片小,披針形,,比花梗連子房短,,長1-2mm;花淺黃綠色,; 中萼片與側(cè)萼片近相似,,狹長圓形,長6mm,,寬1.2mm,,具1脈,先端略鈍,;花瓣絲狀,,與萼片等長;唇瓣卵狀楔形,,長5.5mm,,寬2.2mm,中部略縊縮,,向先端擴(kuò)大,,先端近截形,中部微凹且具短尖,,前面邊緣有齒,基部具橢圓形胼胝體或有時不甚明顯,; 合蕊柱纖細(xì),,彎曲,長約4mm,,近端的蕊柱翅短而圓,。 性味功效《全國中草藥匯編》 甘,微寒,。 清熱,,潤肺止咳。用于肺結(jié)核咳嗽,風(fēng)熱咳嗽,,百日咳,。 《新華本草綱要》: 有清熱、潤肺止咳的功能,。用于肺結(jié)核咳嗽,、風(fēng)熱咳嗽、百日咳,、五癆七傷,、周身疼痛、風(fēng)濕麻木,、跌打損傷,、小兒驚風(fēng)。 《中華本草》 甘,; 潤肺止咳,;舒筋活血,。主肺結(jié)核咳嗽;風(fēng)熱咳嗽,;百日咳,;風(fēng)濕麻木;勞傷身疼,;跌打損傷 【歸經(jīng)】肺,;肝經(jīng)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9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