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65篇:中國古代白話小說教學探討 中山市教研室/郭躍輝 《初中語文教與學》2020年第4期全文轉載了人民教育出版社覃文珍老師發(fā)表于《語文教學通訊》(B刊)2020年第1期的論文《讀古代白話小說 品小說藝術魅力——統(tǒng)編<語文>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編寫說明及教學建議》,。當時我在讀《語文教學通訊》的時候,,就看到了這篇文章,不過當時只是瀏覽了一下,,沒有引起關注,。此時重讀,別有一番收獲,。 中國古代白話小說是教學的難點,。首先,教師如果按照“小說三要素”的框架來教,,容易造成課堂的同質化,,不僅不能體現(xiàn)《范進中舉》和《智取生辰綱》的文體差異,甚至不能體現(xiàn)古代白話小說與現(xiàn)代小說,、西方小說之間的文體差異,。其次,,如果打破“三要素”的教學框架,采用西方小說理論或敘事學的觀點來分析,,又容易生搬硬套,,畢竟不是所有的古代小說都適合進行敘事學意義上的解讀。再次,,如果既不按照“三要素”的框架,,也不按照敘事學的解讀思路,那只能按照中國古代小說理論進行解讀,,這又容易陷入“文學史解讀”的桎梏,。因此,對于中國古代白話小說的解讀與教學,,要善于吸收多方面的理論支持,,參考教材的指引,挖掘古代白話小說的文本特質,,并結合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內容進行,。 覃老師首先概述了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即中國古代白話小說單元的課文組成及編選意圖,其次重點闡述了本單元的五大學習策略: 一是把握敘事性作品的人物和事件,,理清故事情節(jié)的來龍去脈,,把握情節(jié)的曲折性和故事的完整性,初步了解古代白話小說的特點,。人物和事件,,是大部分小說的主要組成部分。中國古代白話小說,,也善于編織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從這個意義上講,,采用“三要素”的教學框架,也是能夠把握到這類小說的基本特點的,。像本單元的四篇小說,,都很注意故事情節(jié)的曲折性,大都善于在矛盾中凸顯人物性格特點,。不過中國古代白話小說在情節(jié)上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入情入理性”,,即符合生活情理以及內在邏輯。即使是《西游記》《封神演義》這樣的神話小說,,也隱含著某種現(xiàn)實指向性,,也是符合生活邏輯的。這一點也值得注意,。 二是把握白話小說塑造的人物形象,,品析人物描寫的方法,,體會細節(jié)描寫、烘托,、對比,、夸張、諷刺等寫法之妙,,培養(yǎng)閱讀,、賞析古典小說的能力,培養(yǎng)審美情趣,,提升文學作品鑒賞能力,。例如要把握《智取生辰綱》中楊志的形象,僅靠這一篇課文是不夠的,,教師還要適當補充楊志的人生經歷及志趣理想,,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他在路途上的急功近利和粗暴蠻橫。對于《范進中舉》中范進,、胡屠戶的形象,,要善于把握作者夸張、諷刺的手法,,要在前后情節(jié)對比中把握,。當然,覃老師提到的“細節(jié)描寫”是多數小說的藝術匠心所在,,尤其是在《水滸傳》《紅樓夢》中,,不經意的一個細節(jié),其實在情節(jié)與人物塑造上都有著特別重要的作用,。例如《智取生辰綱》中,,梁中書頭天已經同意了楊志的方案,結果第二天一大早就說“夫人也有一擔禮物,,另送與府中寶眷”,,這個細節(jié)表面上看合乎情理,夫人也想送一擔寶物給家人,,這是可以理解的,。但仔細一想,難道那十大箱寶物不包含送給府中寶眷的嗎,?很明顯,,梁中書這樣說是托詞,是要掩飾對楊志的不信任,。頭天還信任楊志,,第二天就不信任了,而又不能讓楊志看出來,,于是只能找托詞,,并趁機安插老都管等人監(jiān)視楊志,,這就為丟失生辰綱埋下了伏筆。類似這種細節(jié),,我個人認為也是白話小說中最有魅力,,最值得品味的地方,也是古代白話小說“含蓄”風格的體現(xiàn),。 三是引導學生注意古今語言的區(qū)別,,可從語言學習的角度,注意提醒學生勾連古今,,梳理比較,,提升對古典小說的閱讀理解能力。語言表達,,的確是白話小說的一大特點,,不過我認為語言表達的作用在于疏通文意,掃除閱讀理解上的障礙,,而不在于“語言建構與運用”,。對于一些古今有明顯意義差異的詞語,可參考注釋進行理解,。而對于那些特別有韻味的小說語言,,值得細細品味。例如《劉姥姥進大觀園》的部分片斷,,尤其是賈府眾人捉弄劉姥姥的場面,,就要注意語言的精巧表達,把握曹雪芹高超的語言駕馭能力,。 四是注意課內外結合,,拓寬學生視野,激發(fā)閱讀興趣,。本單元課文之后的名著導讀是《水滸傳》,,主題是“古典小說的閱讀”,這是三位一體閱讀體系建構的主要表現(xiàn),。一來教師可以結合楊志賣刀,、青面獸北京斗武、赤發(fā)鬼醉臥靈官殿等情節(jié),,把握楊志的“人物傳記”,并且拓展到其他人物,。二來在測評中,,也可以探索將古代白話小說閱讀與名著閱讀相結合的考查方式,就像杭州市西湖區(qū)進行的有益探索一樣,,可以在試題中直接考查《水滸傳》的其他篇目,,考點可以是本篇目的情節(jié),、人物形象及描寫、主題,、細節(jié)描寫,、藝術手法等,也可以關聯(lián)整本書,,甚至與其他名著,、綜合性學習等結合起來。 五是緊扣“學習改寫”的要求設計寫作活動,。本單元的寫作任務是“學習改寫”,,作者建議可以對白話小說進行文體、語體,、敘事視角等方面的改寫,。文體,主要是將小說改為其他類型的文章,;語體,,則是將古代的“文白”改為現(xiàn)代的白話文表述;改變敘事視角,,則要改變人稱,,將第三人稱說書人的視角改為故事中人物的觀察視點,例如從楊志的角度改寫故事,,從劉姥姥的角度改寫故事等,。當然,我覺得也可以通過設計任務情境的方法,,對課文進行改寫或重述,,例如楊志想要自盡卻被曹正救下,于是就向曹正全盤敘述丟失生辰綱的經過,,那么他會怎樣敘述呢,?再比如,劉姥姥回到家里,,向板兒的父母敘述自己在大觀園的經歷,,她又會怎樣敘述呢?這樣的話,,單元閱讀與單元寫作就能夠有機結合,,從而實現(xiàn)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與閱讀方式。當然,,教師也可以針對白話小說中的某些片段,,請學生進行仿寫或自創(chuàng)片段。 |
|
來自: 豫北閑人原創(chuàng)館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