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芩湯出自于《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第172 條,,原文為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姜湯主之,。 黃芩湯以黃芩、芍藥清瀉少陽亢盛之郁火,,平抑木邪之橫恣,,以除致瀉之源。配大棗、炙甘草扶脾助正,。黃芩湯具有治利清熱,,平肝斂陰,和中止痛之效,,《醫(yī)方集解》稱本方為萬世治痢之祖,。 黃芩湯以發(fā)熱口苦,下利急迫,,腹痛,,肛門灼熱,舌苔黃,,脈弦數(shù)等為應(yīng)用指征?,F(xiàn)代臨床黃芩湯用于治療急性胃腸炎、細(xì)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 《傷寒論》有三個清大腸熱治療泄瀉、痢疾的方劑,,分別葛根芩連湯,、黃芩湯、白頭翁湯,。 葛根芩連湯,,由葛根、黃芩,、黃連,、甘草 4 味藥物組成,是治療熱性瀉痢的良方,,包括各種急,、慢性腸炎,只要是大腸有熱的,,用之即效,。如果拉出的大便是糊狀,黏黏稠稠,,粘在便盆上沖不下去,,或拉出的雖為清水,但臭穢異常者,,都是屬于大腸有熱,用葛根芩連湯治療,,1 劑腹瀉即止,;如果拉出的大便松松散散不成形狀,氣味腥而不臭,,甚至是吃什么拉什么,,俗稱為直腸子,,多為寒證,用桂枝人參湯,、理中湯,、四逆湯等治療。 黃芩湯由黃芩,、芍藥,、甘草、大棗組成,。應(yīng)用指征與葛根芩連湯一樣有大便黏瀉,,肛門灼熱,所不同是黃芩湯治熱利腹痛一癥比較明顯,,黃芩湯一邊用黃芩清除膽熱,、大腸熱,一邊用芍藥甘草湯緩解大腸痙攣,,故大便前腹痛明顯的熱性泄瀉用黃芩湯較好,,如泄瀉嚴(yán)重的,也可用葛根芩連湯加芍藥變通,。 白頭翁湯由白頭翁,、黃連、黃柏,、秦皮 4 味組成,。《傷寒論》原文為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下重即里急后重,表現(xiàn)為腹痛時(shí)急欲大便,,解便時(shí)又拉不出來,,肛門處下墜感、灼熱感,。白頭翁湯治熱利,,表現(xiàn)為大便瀉下不爽,膿血夾雜,,腹痛下墜即里急后重比較明顯,。白頭翁湯為治療細(xì)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的首選方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