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講到了他的一個奇葩女友,。 朋友30歲了,,經(jīng)過了相親、網(wǎng)戀,、七大姑八大姨的牽線搭橋,,花式找對象,好不容易才談成一個,有點眉目了,。女朋友答應上門見家長,,朋友的媽媽忙乎了好幾天,等待準兒媳的到來,。 等到了見家長的日子,,朋友一大早就興沖沖地開車接女朋友了。準備接到自己的新房子里,,順便讓女朋友看看自己的婚房,。新房子周圍修路,路不好走,,下過雨之后的路還有坑坑洼洼,。接到女朋友后,女朋友坐在車的副駕駛上顛顛簸簸一直抱怨,。早上走過的路也被堵上了,。路不好走,女朋友還抱怨,,干干凈凈的車也變成了泥呼啦擦,。 其實眼睛能看到的小區(qū),就是需要繞來繞去才能到達,。 女朋友生氣下車了,,狠勁地摔了車門,說:'到處添堵,,結(jié)婚后哪有太平日子啊,。誰愿意來你就找誰去吧!' 朋友傻眼了,。 一生中,,突然會有很多事情,說來就來說走就走,。 莊子說到: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現(xiàn)在留不住的人,,以后也不會留下身邊。 最好的朋友,,都是不管困境和逆境,,陪在你身邊的不離不棄人。 喬布斯臨終時說: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然而只有少數(shù)人能真正理解這種差異,。 是的,,人和人確實存在著差異,,這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思維不一樣上,人有什么樣的意識,,就會成就什么樣的人生,。 朋友也想通了,女朋友因為修路,,不愿意彎彎繞繞,,不愿意陪自己到達目的地。 有些人的視角,,就是短視角,,站在泥里,看到的只有泥,。 有些人的視角,,就是悲觀視角,站在泥里,,想到的就是被你包圍的窘困,。 就是古人講的目光短淺吧。 短視角和淺視角都是圍繞自己考慮問題的自私視角,。 有兩個媽媽領(lǐng)著孩子逛街,,遇到了乞丐,第一個媽媽對孩子說:'你看看,,如果你不好好學習,,你長大了也和他一樣,沿街乞討,!'這個媽媽的教育,,把自己孩子的思想領(lǐng)入'黑暗地帶'。 第二個媽媽告訴孩子:'孩子,,等你長大后,一定要幫助這些沿街行乞的可憐的人,,現(xiàn)在你一定要好好學習,。'這個媽媽的引導,就是把孩子的思想帶入'光明地帶',。 '黑暗地帶'的思想就如手電筒,,不照自己,光照別人,,尋找別人的不足,。 '光明地帶'的思想就如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讓自己實現(xiàn)價值。 站在自我的角度,就會貶低別人,;站在他人的角度,,就會釋放自己。 第一個媽媽的教育目光短淺,,第二個媽媽的教育目光長遠,。 朋友的女朋友也是一個目光不遠的女人,她只看路上的泥濘,,她沒有看到其實在不遠處,,朋友準備的結(jié)婚的房子是一處大別墅。 只要抬頭看,,只要向遠處看一看,,就比腳下的路樂觀。 雨果說:精神象乳汁一樣可以養(yǎng)育人,,智慧便是一只乳房。 有智慧,,就有源源不斷的自我價值,。 智慧不是知識、不是金錢,、不是出生,、不是職場、不是學歷,。 我們追求的東西很多,,唯獨智慧追求不來。 是什么在引領(lǐng)我們的生命價值,,是智慧,! 心學大師王陽明說:'經(jīng)常保持快樂的心情,就是功夫,。' 這種功夫是什么,,就是智慧。 這種功夫,,就是是一種通過智慧和修行就可以獲得的能力,。 所以,智慧,,可以讓我們快樂,。 所以,不快樂的人,,是因為智慧不夠,。 行走在路上,,看到泥灘了,沒有智慧的人就會抱怨:抱怨路上的泥,,抱怨自己倒霉,,抱怨老天下雨,抱怨政府修路,,抱怨男朋友,。 路在腳下,辦法在心中,。 不能身陷困境就退縮,,忘了自己的初心。 鼓起勇氣,,趟過泥濘,,就是美好的目的地。 王陽明到達貴州龍場,,這是一個少數(shù)民族習俗不同和各種大小動物出沒的地方,,天氣變化多端,潮濕陰寒,,跟他去的隨從都相繼病倒,,只有王陽明安然無恙。 他自己說:'我來龍場兩年,,也被瘴毒侵害,,但是我卻安然無恙,這是因為我始終保持了積極的情緒,,樂觀的心態(tài),,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悲悲切切,抑郁哀愁,。' 瑞士心理學家發(fā)展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讓·皮亞杰(1896—1980)認為:智慧就是適應,。 適應是什么,就是解決好眼前的困境或享受好眼前的順境,。 適應,,就是活在當下的時刻,專注眼前的事情,,不要胡思亂想。 心理學家讓·皮亞杰強調(diào):適應依賴于有機體的同化與順應兩種機能的協(xié)調(diào),,使有機體與環(huán)境取得平衡,。 人有兩種能力:同化與順應。 只有同化與順應,,才能是有機體與環(huán)境平衡,。 當王陽明被迫去了龍場之后,,他的智慧表現(xiàn)在對環(huán)境的同化與順應。 如果每天抱怨和抑郁的話,,就和他的隨從一樣病倒了,。 沒有在龍場的同化與順應,說的難聽一些,,就是逆來順受啊,。 當然,逆來順受是帶有情緒的,。 不帶有情緒,,就是心平氣和地面對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后來,,王陽明有寫道: 饑來吃飯倦來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說與世人渾不信,,卻從身外覓神仙,。 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這些就是修行,。 有些人恥笑了,修行一定很高深,。 世上的普通人只會覺得玄理更加深奧了,,其實,修行,,就蘊藏在日常的生活中,,王陽明說給他們聽也完全不相信,他們偏要從自身之外的世界去尋求仙道,。 其實,,仙道和玄妙就在自己身上。 這種仙道和玄妙就是修行,,就是日常的行為修為,。 修行當于日常生活中無心而為,順任自然,,不必于日用平常行事之外,,別有用功,別有修行,。 所以,,我們說, 讀書,,是一場修行,; 旅游,,是一場修行; 婚姻,,是一場修行,; 人生,是一場修行,; 什么都是修行,。 對于王陽明來說,'饑來吃飯倦來眠',,這就是一場修行,,每天都有。 這是一種順其自然的修行,,這是一種滿足自我欲望的修行,,這是一種修才能得到的滿足。 我們天天喊修行,,其實,,修行,就在每時每刻,。 修行就在穿衣,、吃飯、睡覺,、行走之中,。 當然,很多人認為也許更高層次的修行就是在深山中遇到高人,。 王陽明的修行,,就是日常。 世人不懂得這種不用功的用功,、不修行之修行的奧妙,。 世人喜歡向身外覓功夫,終屬徒勞,。 其實,,自我修養(yǎng)不需外求,做好自己就可以,。 我終于明白了媽媽經(jīng)常心疼我每天來去匆匆說的那就話:你就不能好好地認認真真地蹲下來拉泡屎,,每天早晨急匆匆的,一天到晚忙個傻勁兒,。 是的,,年輕人每天忙忙碌碌,早晨都來不及好好吃飯,、好好蹲個廁所,,每天忙碌地都顧不上好好安排一日三餐,顧不上有規(guī)律地拉屎撒尿,。 哎,,真是想到王陽明的'饑來吃飯倦來眠',真的有點奢侈,。 對的,,修行,從自身的小事做起,,每天認認真真地專注于必須要做的事情,,身心就會處于一種十分和諧的安穩(wěn)中,很容易引發(fā)一種超然舒緩的喜悅感,。 這就是修行,,專注于當下,不對過去做無謂的得失計較和后悔,,對于未來尚未發(fā)生的事情,,也不做杞人憂天的擔心。 智慧的本質(zhì)就是適應當下,。 智慧的本質(zhì)就是主動適應,,樂觀適應。 困難逆境算什么,,一樣要笑傲江湖,。 有一個我們讀了很久的故事: 有三個砌墻工人在砌墻,,有人問其中一個工人,,說:'你在做什么?'這個工人抱怨著陰陽怪氣地說:'沒看見嗎,?我在砌墻,!'于是他轉(zhuǎn)身問第二個人,第二個人開心地說:'我在建一幢漂亮的大樓,!'又問第三個人,,第三人嘴里哼著小調(diào),自信地說,,'我在建一座美麗的城市,。' 以前沒有讀懂其中的人生。 當下的事情,,樂觀地去做就好了,。 我們都曾經(jīng)是第一個工人,抱怨自己的工作這么鬧心,,也渴望成為第三個工人,,為城市的建設(shè)發(fā)揮自己的能量與價值,。 強調(diào)自我的人生,就輸了,;攻克環(huán)境的人生,,就贏了。 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陽光燦爛,,是想讓別人誤認為自己很快樂,很幸福,。 皮鞋擦的锃亮,,西裝穿的筆挺,是為了讓別人認為工作優(yōu)雅,,品位高雅,,事業(yè)成功。 夾雜幾句英語單詞,,吐出幾個專業(yè)術(shù)語,,引用幾個名言典故,只是想暗示別人,,我其實受過良好的教育,,有深邃的思想。 我們忙碌的永遠是自己的花樣人生:穿什么,、吃什么,、用什么、住什么,、開什么,? 所有的花樣,只有一樣:穿一身衣,、端一碗飯,、住一間房、睡一張穿,、開一輛車,、說一種話、走一條路,。 人如蘿卜,,一個蘿卜一個坑,你沒有分身術(shù),。 站高了,,站遠了,人人擁有智慧。 智慧來自一個人的本體,。本體優(yōu)秀了,,他人就認可了。 人類的文明離不開修,。 自己修心; 鄰居修房,; 政府修路; 秦始皇修墻,。 清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收到一封安徽桐城老家的家書,,信中說家里因為建房因地皮問題和鄰居葉秀才發(fā)生糾紛,。葉秀才提出要張家留出中間一條路以便出入,可是管家認為不合理,,沒有留通道,,直接砌墻。葉秀才不滿意了,,直接告官府了,。 管家連忙寫信,把這事稟告了主人張英,。 于是張英給老家寫了一份回信,。 見信第二天,,張家就動手拆墻,,后退了三尺。葉秀才見了心中也很激動,,就把自家的墻拆了也后退了三尺,。于是張、葉兩家之間就形成了一條百來米長六尺寬的巷子,,被稱為'六尺巷',,巷道兩端立石牌坊,刻著'禮讓'二字,。 這封信的內(nèi)容是什么呢,? 《觀家書一封只緣墻事聊有所寄》: 千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到底是宰相肚里能撐船,張英之所以身居宰相之位,,有超人的學識,,歷史不是讀著高興的,是拿來給自己作為借鑒的,。張英深知爭得了這三尺又如何? 是啊,,爭得了這三尺又如何? 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是,多爭來的東西又如何,? 像秦始皇一樣,,遙想當年,修筑萬里長城何等氣勢磅礴,,如今又何去何從呢? 我們修墻修得過長城嗎,,長城今日雄偉依舊,人雄偉不講道理還不是也隨時光而逝?。,。?/strong> 修墻的秦始皇又如何了呢,? 歲月是把刀,,人人輪流上場,在刀子下,,謝幕,。 讀懂人生的人,就是有大智慧的人,。 智慧是什么,,就是積極適應。 不適應者,,就被淘汰,。 其實,我們要面對的事情,,就是情緒適應,。 鬧情緒,就是我們不成事的最大原因,。 智慧,,是一種格局,把自己引入'陽光地帶'的能力,。 所以呢,,人一生的時間是有限的,與我們的生命相比,,那些小小的矛盾,、小小的坎坷,、小小的摩擦、小小的抱怨,、小小的不公又算得了什么呢,? 退一步海闊天空,是一種智慧,,是讓自己有更多的適應的空間,。 退,不是失??;退是一種高姿態(tài)。 我們何必把寶貴的生命,,消耗在那些毫無價值的喟嘆和紛爭上呢,? 因為修路,你的女朋友跑了,,你應該慶幸,她不懂得陪你一起度過困境,,不懂得目的地是多么的美好,,只顧眼前的人,注定是沒有智慧的,,不快樂的人,。 秦始皇開創(chuàng)了人類封建集權(quán)的大一統(tǒng)局面,可謂氣壯山河,! 多少輝煌,,多少威武,多少豐功,,多少偉業(yè),,歸于塵土。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聽王陽明的話:餓了吃,困了睡,,修行\(zhòng)心于日常,,成事于平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