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嶺:千年馬頭昂首鳴 油嶺瑤寨位于粵北連南瑤族自治縣西南部,,是三排鎮(zhèn)管轄的一個瑤族行政村,。據(jù)李智文1939年《八排瑤之來歷及其社會之組織與爭端》一文記載,,盤姓最先來到油嶺開山建寨。而據(jù)盤姓族譜記載,,他們的先祖于東晉元熙元年(公元419年)前后來到油嶺瑤寨居住,,至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在漫漫歷史長河中,,這座坐落于山頂下的古老瑤寨,,雖然沒有自己民族的文字,但他們用堅韌不拔的精神,,固守著自己的精神家園,,也創(chuàng)造著燦爛的民族文化。 千年馬頭昂首鳴 清遠日報記者曾以《油嶺:山是一個寨,,寨是一面山》為題,,在《清遠日報》副刊作了整版報道。油嶺瑤寨給人的印象,,確實是比較壯觀,,讓人震撼。 站在新建的觀光亭上往里眺望,,坐落在山頂下的油嶺瑤寨坐西面東,,依坡而筑,房屋層層疊疊,,密密麻麻,,錯落有致。從南到北,,寬度約850多米,;從上到下,長度約120多米,;恢宏的氣勢,,幾乎覆蓋了整座山坡,難怪武旭峰在他的專著里發(fā)出“油嶺:粵北最壯觀的瑤寨”的感嘆,! 可有誰知道,,在壯觀的外表下,,這座千年瑤寨歷經(jīng)了多少滄桑呢?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油嶺瑤民參與起義,,清軍參將領(lǐng)兵進剿,燒毀房屋30多間,,損壞50余間,;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七月,油嶺瑤民再次參與起義,,遭清官兵焚燒,,損壞房屋500多間;1916年4月22日,,連山瑤務(wù)處統(tǒng)領(lǐng)莫輝熊率領(lǐng)綏瑤軍攻打油嶺瑤寨,,燒毀民房50余間;統(tǒng)治階級的三次進剿,,使油嶺的瑤族民居群遭到嚴重破壞,。 油嶺瑤民就像所處的石灰?guī)r山一樣,“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他們不畏強暴,重建家園,,終于迎來了光明,。1949年12月油嶺解放后,中國共產(chǎn)黨和人民政府實行民族政策,,對古村落采取了多種保護措施,,使油嶺瑤寨獲得新生。2014年11月被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2014年9月被列入第一批中國少數(shù)民族特色村寨,,2015年12月瑤族民居群被列入廣東省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 走進油嶺,,昔日破敗的瑤寨,,已經(jīng)“修舊如舊”,基本恢復(fù)了瑤族古老建筑的原貌,。生活在古村落的瑤民,,仍在張揚他們的個性,安居樂業(yè),,幸福生活,,翹首的馬頭墻在陽光照耀下昂首嘶鳴。 跳著長鼓上北京 不屈不撓的油嶺瑤民,,在建設(shè)自己美好家園的同時,,一如既往地傳承著弘揚著自己獨特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 長鼓,當?shù)胤Q“望都”,,是瑤族的一種傳統(tǒng)樂器,,也是瑤族顯示陽剛個性、追求美好愛情的象征,。所以,,油嶺瑤寨的男人從小就喜歡長鼓,喜愛跳長鼓舞,,就像當?shù)氐闹V語“不會繡花的女孩不是女人”一樣,,“不會跳長鼓舞的男孩不是男人”。 長鼓用硬質(zhì)“琴木”經(jīng)水沖擊和打磨形成內(nèi)空再經(jīng)加工而成,。長120㎝,,一頭大一頭小,中間細,,鼓身用細繩拉緊,兩頭用羊皮蒙蓋再涂上黃泥,,所以又稱“黃泥鼓”,。長鼓舞原來72套,后來減為36套,,又經(jīng)演練精減為現(xiàn)在的8套,。舞蹈動作模仿開山、造田,、伐木,、建房、斗獸等生產(chǎn)場景,,勇猛而又緊湊,。表演時演員身著盛裝,長鼓橫掛腰間,,右手用掌擊鼓,,左手持竹片敲鼓,行,、跑,、跳、蹲,、挫,、旋轉(zhuǎn)、俯沖,,以及頂,、斗,、周旋......動作粗獷、勇猛,、豪放,、雄勁、灑脫,,妙趣橫生地顯示出瑤家人矯健勇猛的性格,,維妙維肖地展示出瑤族人民勤勞勇敢、不畏強暴,、追求光明的氣質(zhì),。 1954年10月,油嶺瑤寨舉辦解放后的第一次大型瑤族耍歌堂活動,。著名詞曲作家劉鐵山走進油嶺瑤寨,,有感于瑤族同胞載歌載舞歡慶場面,以當?shù)貍鹘y(tǒng)歌舞鼓樂為素材創(chuàng)作《瑤族長鼓舞歌》,,后由茅沅將該曲的部分主題改編為管弦樂,,最終成就了中國管弦樂作品中的奇葩--《瑤族舞曲》。 美妙動聽的《瑤族舞曲》激勵著油嶺瑤民,,他們對瑤族長鼓舞的熱愛一發(fā)不可收拾,,每當逢年過節(jié)等喜慶場面,長鼓舞成為一種吉慶舞蹈,,男人們就會背起來舞之蹈之,,顯示精神與力量。 1964年建國15周年之際,,油嶺歌舞隊代表廣東首次攜瑤族長鼓舞進京參加“全國第三屆少數(shù)民族業(yè)余文藝觀摩演出會”,,榮獲二等獎。1980年建國31周年之際,,油嶺歌舞隊經(jīng)過不斷的傳習排演后再次進京,,參加第一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藝匯演活動,其長鼓舞以矯健的舞步,,撼人的鼓音,,多變的套路和精深的藝術(shù)造詣,張揚瑤民族的藝術(shù)想象,揮灑瑤民族的生命熱情,象磁鐵般銷魂奪魄地把瑤民的思想意念,,凝聚成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民族心理素質(zhì),,使瑤族長鼓舞再上新臺階,奪得一等獎,。 強勁的長鼓雄風,,增強了油嶺瑤民傳承民族文化的信心,也使油嶺瑤寨名聲鵲起,。油嶺長鼓隊多次上北京,、往廣州,、到上海、進南寧和昆明,、去香港和澳門,,甚至走出國門遠赴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蜚聲海內(nèi)外,瑤族長鼓舞成為屹立世界民間藝林中一朵永開不敗的奇葩,。2008年6月,,瑤族長鼓舞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耍起歌堂迎客來 讓油嶺瑤寨這座古老村落聞名遐邇的,,還有他們那絢麗多彩,、動人心魄的“瑤族耍歌堂”。 瑤族耍歌堂是油嶺瑤寨最盛大,、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慶活動,。據(jù)清代姚柬之《連山綏廳志》記載,在明洪武年間 (1368-1398)的排瑤頂盛時期已有完整的耍歌堂活動,。源遠流長的耍歌堂,,至今仍繼承和保持著民俗文化的原貌特征與本源精神,映現(xiàn)出油嶺瑤民更深的心靈,,是一部活的瑤族百科全書。 1975年秋,,油嶺瑤寨乘著改革開放之風,,率先解凍被塵封多年的耍歌堂,又一次舉辦了盛大的活動,。此后又自發(fā)組織,,幾乎每年舉辦一次,全寨3000多人集體出動,。他們吹著馬頭墻一樣昂首天空的牛角號,,穿著繡滿民族歷史符號的盛裝,在充滿自信的喜悅中展示著豐富且燦爛的民族歷史和民族文化,,吸引著八方游客,,受到世人矚目。 為振興鄉(xiāng)村,,吸引更多游客,,通過旅游帶動鄉(xiāng)村發(fā)展,油嶺瑤寨利用自身知名度,,將瑤族耍歌堂精減濃縮,,搬上了舞臺,。1991年5-7月,油嶺瑤寨歌舞隊應(yīng)邀參加了在上海舉行的首屆中華民俗風情大型游藝會,,每天推出3場溝通人神的天籟之音——瑤族耍歌堂,,全場震撼;8—10月,,應(yīng)邀參加在北京圓明園舉行的首屆中華民俗風情百樂藝術(shù)節(jié),,風情獨特的瑤族耍歌堂贏得觀眾青睞;2006年11月24日,,在廣東國際旅游文化節(jié)暨泛珠三角旅游推介大會開幕式上,,油嶺瑤寨耍歌堂首次與國際巨星成龍、宋祖英同臺亮相,,載譽而歸,。 古老的村落,古老的耍歌堂,,油嶺瑤寨的瑤民隆重地與他們的祖先對話,,強勁的鼓點和歌舞顯示出未曾修飾的生命熱情,十分全面地展現(xiàn)了排瑤社會民俗文化的形態(tài),,構(gòu)成了一幅動態(tài)的絢麗的民族風情畫卷,。2006年6月,瑤族耍歌堂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