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導引灸遵循古法,不是對選定的穴位隨便地逐個施灸,,而是有章可循,。 《千金要方·針灸上》:“凡灸當先陽后陰,言從頭向左而漸下,,次后從頭向右而漸下,,先上后下,。” 《千金翼方》:“凡灸法先發(fā)于上,,后發(fā)于下,;先發(fā)于陽,后發(fā)于陰,?!?/span> 《西方子明堂灸經(jīng)》:“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宜慎之”,。 從古書的傳承,,我們知道施灸順序的總原則:“先陽后陰,先上后下,,先少后多,。” 意思就是說,,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1、應先灸陽經(jīng)(背部),,后灸陰經(jīng)(腹部),;2、先灸上部(頭部),,后灸下部(四肢),;3、施灸壯數(shù)先少后多,,病初灸局部,,病久重整體。 ●先陽后陰,,按這種次第進行,,從陽引陰,而無亢盛之弊,。 ●先上后下,,可以避免病人面熱,、咽干,、口燥等后遺癥或不適感,即使無此反應,,也應當從上往下灸,,循序不亂,免得患者反復改變姿勢,也省事省時間了,。 ●先少后多,,目的是使艾柱的火力由弱增強,方便患者易于耐受,。另一方面,,指的是初病時,可灸患處,、局部穴位,,可頓挫病勢;而慢性病則不同,,要放眼全局,,因病久已傳化,陰陽失和,,病情已不限于一經(jīng)一臟一腑,,必須整體配穴,灸通上下,,調(diào)平陰陽,,從而達到妙手回春之目的。 當然,,在臨床上施灸,,也要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因病制宜,,靈活掌握,,不可拘泥于此。 從陰引陽,,從陽引陰,,既是灸道的總則,亦是導引的總則,。導引灸法之所以叫導引灸法,,就是注重導引,灸貴導引,,首重腑氣,。 《馬氏溫灸法》曾闡述:各種慢性病,因病久臟腑傳化,,一般均會導致腑氣的呆滯,。灸治每有必要先通其腑氣。這樣使腸胃的吸收,、排泄功能趨于正常,,則機體氣血生化有源,,體內(nèi)的瘀滯及病理產(chǎn)物易于化解、排出,,各種病證均能隨之而好轉(zhuǎn),。故中脘、足三里等為治療各種慢性病的必用灸穴,。 比如頭痛,,一般灸百會穴頭痛能立止,并感覺頭部輕松舒適,,但有極少數(shù)患者因氣血瘀滯太甚,,灸后艾火不能流行,反致頭暈難受,,遇此情況可暫不灸百會,,可灸中部,待腑氣暢通之后,,再灸百會,,瘀滯已松動,則上下皆和,,灸百會即無不良反應,。 |
|
來自: 平凡的人 > 《灸,。刮痧。拔罐,?!?/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