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在“蘇門文人”的詞句中,,為何會意境幽遠,、春情無限,?相信對宋代歷史有所了解的人都應該知道,無論北宋還是南宋在政治上,,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文官治國”,。在這種政治思想的影響之下,宋代文人的政治地位也水漲船高,。 大家比較熟知的王安石,、蘇軾、歐陽修,、晏殊等人,,既是當時比較出名的文學家,同時也是北宋朝堂之上的風云人物,。 宋代“文官治國”傳統(tǒng)從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北宋初期之時就已經(jīng)形成。而且宋代還立下了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定,,那就是大家都耳熟能詳?shù)摹靶滩簧洗蠓颉薄?/p> 也就是說當文官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之時,,即使身陷囹圄也不會受到嚴刑拷打。 在這種推崇文人以及文官執(zhí)政的社會風氣形成之后,,宋代文人數(shù)量出現(xiàn)呈現(xiàn)了爆發(fā)式增長,。“學而優(yōu)則仕”在宋代成為了一條鐵律,,也就是說只要是讀書人就會對科舉考試趨之若鶩,。因為一旦“金榜題名”之后,黃金屋,、千鐘粟,、顏如玉都會紛至沓來。 在“文官治國”基本國策的影響之下,,居廟堂之上的文官為了讓權力最大化,。都會在某種共同契機或目標的促使之下,不斷形成各種政治集團或者說利益群體,。 由于文官都是文人出身所以也會形成一些,,以共同文化觀點、文學理念為基礎的文人集團,。 這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以蘇軾為首的“蘇門文人”,,比如,大家比較熟知的“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還有在“四學士”基礎上再加陳師道與李廌,,組成的“蘇門六君子”都是令世人所稱道的文人集團。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在北宋中后期,,大多數(shù)有成就或者說有影響力的文學家,,基本上都出自于“蘇門文人集團”。 蘇軾曾在《答李昭玘書》中寫道:“如黃庭堅魯直,、晁補之無咎,、秦觀太虛、張耒文潛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軾獨先知”。 作為“蘇門文人”幾乎每個人都擅于創(chuàng)作詩詞文賦,,尤其是在詞作中的成就更為顯著,。黃庭堅、秦觀都曾創(chuàng)作過與春天有關的詞作,,雖然黃庭堅以書法和繪畫見長,,但是他創(chuàng)作的詞作也具有一種,非常獨特的文學價值與藝術特色,。 “蘇門四學士”掌舵人蘇軾詞中的“春夜”1.《西江月·頃在黃州》創(chuàng)作背景 《西江月·頃在黃州》是蘇軾比較著名的“詠春詞”之一,,這首詞創(chuàng)作于蘇軾貶謫黃州期間。公元1079年因“烏臺詩案”,,曾經(jīng)顯赫一時的大文人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可以說這次貶謫對蘇軾的人生影響非常大,,直白一點說就是斷送他的政治生涯,。 經(jīng)歷了“烏臺詩案”的蘇軾終于認清了現(xiàn)實,,作為一位文官他原本也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但是在這次政治風波之后,卻讓他看清了官場黑暗以及世態(tài)炎涼,。貶謫黃州期間蘇軾經(jīng)常游山玩水以排解內(nèi)心苦悶,。 在這期間他曾創(chuàng)作過很多詞作,,這首《西江月·頃在黃州》就是眾多詞作中的一首。這首詞不僅表達出了蘇軾閑淡自然的生活景象,,同時也寫出了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間的灑脫之情,。雖然在因“烏臺詩案”被貶謫,但卻并沒有被政治打擊給打倒,。 2. 《西江月·頃在黃州》賞析
貶謫在黃州在春夜行于蘄水中,,路過酒家之時豪飲了幾杯,于是酒勁上頭之后突然有一些醉意,。借著月光來到一條小溪上面的小橋上,,還沒有解下馬鞍就想倒在醉臥于芳草中睡覺。 當詞人一覺醒來之時天已經(jīng)亮了,,抬頭一看亂山簇擁,、流水聲音鏗鏘有力。于是他懷疑這里根本不是人間而是仙境,,于是就在橋柱上提筆下了下面這首詞,。
當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之時,天空中仿佛有幾絲淡淡的云彩,。這兩句詞交代出了詞人月夜泛舟逐浪的,,具體地點、時間以及天氣。雖然是月夜但是卻沒有云層遮擋,,給人一種清靜,、開闊之感。
污泥也無法阻擋氣宇昂揚的白色馬兒,,但是此時此刻詞人卻不勝酒力,,于是便在在河邊下馬但尚未等解下馬鞍,就想借著酒力醉倒在這芳草中大睡一覺,。 “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敝皇强上Я诉@一條潺潺流動的小溪,,以及眼前如詩如畫的風月美景。千萬不要讓外界干擾打擾這如瓊瑤一般的美景,,或者說詞人醉臥之時也舍不得打碎這塊映照在水中如美玉一般的月亮,。 “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痹~人將馬鞍解下來當作枕頭,斜臥在綠楊圍繞的橋上進入了夢鄉(xiāng),。當他聽見杜鵑叫聲之時天已經(jīng)亮了,。 這說明醉臥之后的詞人一覺睡到大天亮。筆者認為這既是酒精的麻痹作用,,同時也是眼前美景讓詞人沉醉其中,。 蘇軾被貶黃州之后住在臨皋亭,為了打發(fā)無聊的寂寞時間,,他在住處附近又開辟了一片荒地,。在這片荒地上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并且美其名曰稱其為“東坡”,。蘇軾在黃州期間仿佛過上了一種與世無爭的田園生活,,但沉重的政治打擊卻轉(zhuǎn)變了他的人生態(tài)度。 《西江月·頃在黃州》其實就是其,,思想轉(zhuǎn)變之后的代表作品,。無論是創(chuàng)作風格還是思想內(nèi)涵都有明顯變化,這首詞其實描繪了詞人在某個夜深人靜的春夜,,獨自一人騎馬飲酒之后醉臥芳草的經(jīng)歷,。進而表達出了沉醉于山水之間的情懷。 “蘇門四學士”之一黃庭堅“暢游春日”1.人物簡述 黃庭堅給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位著名書法家,,事實上作為“蘇門四學士”之一,,他在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也具有非常高的成就。只不過他在書法領域這樣的成就更為突出,,所以才掩蓋了他在文學方面的鋒芒,。 作為“江西詩派”的開山鼻祖,他在詩詞創(chuàng)作領域其實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后世人對黃庭堅的文學作品進行分析之后,,發(fā)現(xiàn)他的文學素養(yǎng)、思想以及風格,,其實一點都不比其他三位蘇門學士遜色,,甚至在當時還與蘇軾并稱為“蘇黃”。 黃庭堅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被后世人稱為“一祖三宗”。從這些方面完全可以看出,,黃庭堅在北宋文壇上的地位也絕對不容忽視,。 后人曾有評語:“黃庭堅論書、鑒畫,、評詩均以韻字為先,,他引鶴銘入草,雄強逸蕩,,境界一新”,。 2.《水調(diào)歌頭·游覽》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創(chuàng)作于黃庭堅游春之時,作為詞人春行紀游之作無論是語言特色,,還是詞作風格其實完全稱得上是上乘之作,。據(jù)史料記載此詞大約創(chuàng)作于作者晚年被貶謫時期,黃庭堅曾參與編寫《神宗實錄》,但由于以文字譏笑神宗治水措施,,所以曾遭遇過兩次貶謫,。 這首詞應該就是創(chuàng)作于黃庭堅第二次被貶官西南之時。這個史料記載可以得知黃庭堅,,應該是一個性情比較耿直的文人,。 否則也不會再編寫《神宗實錄》時,故意用文字去譏諷宋神宗的過失,。作為一位可以與蘇軾齊名的文學家,,黃庭堅確實應該引起大家的關注。 3.《水調(diào)歌頭·游覽》中的“春游”之情 “瑤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無數(shù),花上有黃鸝,?!碑敶禾靵淼轿淞晗螅幉莘路鹨幌伦泳妥兙G了,。溪水上面飄落著無數(shù)的桃花,,站在桃花上面的黃鸝鳥正在嬉水。這首詞前四句是實景描寫,,寫出了春天的武陵溪醉人的春色,。
我想要穿過這茂密的花叢尋找出路,,但是卻發(fā)現(xiàn)自己走到了白云深處,,原來彩虹之巔的景色竟然如此迷人。這三句其實是詞人的想象,,在春天百花盛開之際他穿過花徑居然來到了白云深處,。實際上寫出了此時此刻的春景更像仙境。 “只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坐玉石,,欹玉枕,拂金徽,?!敝皇菗脑诎倩ㄉ钐帟屄端礉窳俗约旱囊路谑窃~人坐在了如玉一般的石頭上,,頭部依靠著玉枕拿著金徽,。這幾句詞文其實也是詞人的想象,,因為他來到了云深處所以就進入了仙境,。 “謫仙何處?無人伴我白螺杯,?!北毁H謫的神仙們都去哪里了?怎么沒有人過來陪我一起拿起白螺杯暢飲呢,?實際上這兩句詞才真正體現(xiàn)出了詞人的用意,,作為一個被貶官之人他的內(nèi)心其實十分凄涼。于是以“謫仙”自比并想借酒消愁,。 “我為靈芝仙草,,不為朱唇丹臉,長嘯亦何為,?”我來到這里其實就是為了尋找靈芝仙草,,找這種草的目的不是為了它長得有多美,只是為了能夠用它一解我的憂愁,。我為什么要在這里大呼小叫呢原來是喝醉了,。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歸,?!痹~人手舞足蹈的走下山去,因為天上的明月仿佛也在催促我回家,。筆者認為黃庭堅之所以在“春游”之時,,通過想象力讓自己走到了仙境,其實除了在渲染春天的美景之外,,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舒緩自己內(nèi)心的憂愁,。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水調(diào)歌頭·游覽》,通過情景交融以及豐富的幻想,,為廣大讀者展示了一幅似夢似幻,、似真似假的“春景圖”,。詞作頭四句寫春天來到武陵溪,其實就是以實景描寫的手法描繪了武陵溪的春景,。 但是從這四句之后一直到末尾兩句之前,,中間一大段都是在描寫詞人的幻想。黃庭堅之所以在這首詩歌中融入了個人幻想,,筆者認為其實也是對人生不如意的一種控訴,。 作為一個被貶謫過兩次的官員,他內(nèi)心的凄苦在這首詞作中表達的淋漓盡致,。 結 語“蘇門四學士”作為蘇門文人集團中的骨干成員,,不僅深受北宋中期文壇領袖蘇軾的欣賞。而且在蘇軾的極力推薦之下,,他們在北宋文壇上也曾大放異彩,。無論是秦觀還是黃庭堅等人的詞作,在當時都可以稱得上是詞中精品,。 黃庭堅作為一位集書法與文學于一身的北宋文人,,在蘇軾的提攜之下也很快步入了人生巔峰。但由于其性格耿直為人處事不夠圓滑,,所以在當時政壇與文壇都處處受阻,。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作為一位書法家和文學家,他確實為北宋文壇乃至中國古代文化做出了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李永明《《水調(diào)歌頭·游覽》賞析》 楊勝寬《蘇軾與蘇門文人集團的形成》 蔡愛芳《二蘇及“蘇門四學士”唱和詩研究》 李哲理《豪壯清雄──從蘇軾,、黃庭堅的作品看豪放詞的出現(xiàn)與發(fā)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