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永森 圖:來自網(wǎng)絡(luò) 前兩天,,在抖音上偶然見看到關(guān)于撒貝寧接受采訪的視頻,畫面中,,他神色凝重地說,,自己最后悔的事,就是把老家的父母接到了自己身邊,。當(dāng)他講述了事情的原委之后,,我聽的有些心酸。 撒貝寧坦言:當(dāng)初接父母過來,,主要是考慮到自己和妹妹都在北京工作,,如果接老人過來,這樣他們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陪伴父母,。 但接下來的一切,,并非所愿。 因為,,在父母來北京居住的那段日子,他的工作忽然變得特別忙碌。初來乍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兩老口突然缺少了平常生活中必要的元素,,沒有了熟悉的面孔,沒有了熟悉的圈子,,沒有了熟悉的生活氛圍,,他們在煥然一新的周遭中,突然變得很寂寞,,撒貝寧后悔的是,,在他父母最寂寞的那段時間,他并不在父母身邊,。 古人云,,自古忠孝難以兩全。而作為城市主力軍的年輕人,,如今面臨著房貸和車貸的壓力,,常常在工作上疲于奔命,工作和家庭難兩全,,想顧好工作又想照顧父母,,因此把他們接到并不熟悉的城市生活,這算是一種孝順嗎 ? 我看,,未必,。 其實,這樣的例子,,在我老家的村莊,,也是屢見不鮮,有這樣一群父母,,他們的子女在遙遠(yuǎn)的城市打拼,,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他們也跟著孩子來到陌生的城市,,成為老“漂”一族,。在左鄰右舍的眼中,他們是幸福的,,可跟蹤子女在外地安享晚年,,但事實上呢? 在這里,,我借著撒貝寧的話題,,也說說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實故事。 一 在我大學(xué)畢業(yè)的第四年,,母親因病去世,,兩個姐姐都已出嫁,,家里只剩下孤獨的父親。在南京工作的我,,當(dāng)時居住的房子才48個平方,,我是無力把父親接到身邊的。 以后每次逢年過節(jié),,和父親都會談到在家是否寂寞的話題,,而父親總是笑呵呵的說,在家挺好的,,種著兩畝地,,農(nóng)閑時和鄉(xiāng)鄰們拉拉呱,很自在的,。 我想,,父親一定怕拖累我,故意以這樣的措辭來回應(yīng)我,。 三年前,,我換了一套128平米的房子,和妻子商量過之后,,我決定把父親接到我工作的城市,。父親忙碌了一輩子,也該歇歇了,。于是,,我給父親打電話,讓父親無論如何都要過來,。因為,,我當(dāng)時已經(jīng)沒有房貸的壓力,也有了近七位數(shù)的存款,。 父親那次離家,,顯然也是下了很大的決心,他先把菜地里二十多棵楊樹賣掉,,又把養(yǎng)了多年的兩只山羊送給了二姑家,,為了防止老家的房子荒著,他讓隔壁的三叔住了自己的小院,,大有“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fù)還”的氣勢。 父親在一個夜晚,,終于來到了我生活的城市,,我和妻子開車去高速路口去接父親的時候,他高興地對我說:“兒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以后就安心呆在這里,,不回去了!” 可父親僅僅在四個月半之后就食言了,。他猶如當(dāng)年以決絕離家的姿態(tài),,又離開了城市。 在這里近一百四十天里,,父親的生活軌跡如此這般。 在城市,,一下子安靜下來的父親,,顯得有些無所適從。他每天除了按時接送自己的孫子之外,,就會一個人到附近的超市去閑逛,,因為在那里是免費的空調(diào)。無論他逛多久,,父親他從不買任何東西,,因為和老家相比,價格高了數(shù)倍,。 每天晚上我和妻子回家,,他都會默默地坐在我們身邊,很想跟我說說話,,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這時我都會對父親說,大大,,您不要有什么拘謹(jǐn),,兒子的家就是你的家,有什么話該說的就說,,但父親總是笑而不語,。 父親忙碌慣了,在農(nóng)村他每天都會到田間地頭轉(zhuǎn)轉(zhuǎn),,見到鄉(xiāng)親們就會停下來拉會呱,,即便是農(nóng)閑的時候,他會拿著鐮刀去河邊割野生的荊條,,編好筐子和籃子之后,,拿到集市上去賣,換取一些零花錢,。日子每天簡單而充實,。 在老家,我認(rèn)為父親是孤獨的,,因為孩子不在他身邊,,但在這里,,我從他迷茫的眼神里感受到,他依然還是孤獨的,。 我給父親說,,每天在送孫子上學(xué)后,可以到周邊的景區(qū)玩玩,,這樣時間也很容易打發(fā),。父親卻說,小區(qū)的門禁卡非常的繁瑣,,所以他干脆就很少出門,。就算出了家門,也只是在樓下轉(zhuǎn)一轉(zhuǎn),,或是去小區(qū)外的超市,,不敢獨自外出,因為城市太大,,他們也不會乘地鐵不會手機導(dǎo)航,,害怕迷路。再說,,來回有那么多的紅綠燈,,車輛來去匆匆的,每次他過去都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 幾個月下來,,父親的體重減輕了二十六斤。臉色也很不好看,。我終于明白,,父親恪守了近七十年的農(nóng)村生活,想讓他融入城市生活的節(jié)奏,,已經(jīng)毫無可能,。 最終,在第四個半月時,,父親終于忍不住出口:“我打算回老家了,,在這里我都快憋瘋了,每天無所事事,,比坐牢還難受,。” 我和妻沒有攔阻,,把他送到了開往徐州老家的大巴,。 這時候我才明白,再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都無法讓父親心安理得,,他們來到這里沒有自己的生活圈子,,沒有鄰居可以聊天了,沒辦法到田里看莊稼了,。說到底,,他們離不開生活了大半輩子的那片土地了,只有在那里他們才有歸屬感,。 來到城市,,不管我們再孝順,他始終覺得自己是客人,,受到各種拘束,。所以,父親也無法融入城市,,我們和父親終究是漸行漸遠(yuǎn)。 也許有人會抱怨,,那你和妻子為什么不多陪伴自己的父親呢,?事實是:我和妻每天工作的時間都安排的很滿,早上起床早餐后快速離家,,有時晚上加班很遲才回來,。到家后,已是一身疲憊,,哪還有精力和時間聽父親聊老家的故事,,鄉(xiāng)鄰的趣聞。 所以,,當(dāng)我們把父母從老家接到我們身邊,,想讓他們“安享晚年,坐享其成”,,原以為這樣,,就給了他們一個足夠幸福的晚年。 可實際上,,他們在豐衣足食的城里,,并沒有象我們活出我們所想象的那個樣子,更多的時候,,他們?nèi)缱槡值財?shù)著日子生活,。 在這里,他們一口的老家話,,別人也聽不太懂,,既沒有相熟的老鄉(xiāng),也沒有來自同一個地方的伙伴,,更無法在小區(qū)里和那些城市的老人一起跳廣場舞,。 在這里,,旁邊的鄰居,大多住著步履匆忙的年輕人和一只同樣寂寞的寵物狗,。 在這里,,他們無法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自由的出去逛街,,偌大的城市,,烏泱泱的身影,哪怕是最熟悉的孩子,,也沒有時間帶他們?nèi)ス涔洹?/p> 我們年輕人,,在未知的環(huán)境面前,很容易改變,,而父母那一代,,幾乎不能。 我忽然想起一個同學(xué)妻子的一句話:孝順,,就是把父母親“放”回家,。讓他們在屬于自己的空間里,活出自己原本屬于自己的狀態(tài)和樣子,。 父親走后的第二天,,住在樓上的一位大叔對我說,每次他外出,,總能看見我父親孑然的身影,,父親一個人坐在小區(qū)中心的長條凳上,茫然地看著周圍的一切,。聽他這樣描述,,我心里止不住的一陣心疼。 二 我們買房成家,,把農(nóng)村的父母接到自己生活的地方盡孝,,動機上而言,沒有任何過錯,,父母含辛茹苦,,在晚年的時候,能夠得到兒女的愛,,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 但愛他們,卻有時造成了他們的悲哀,。我們在大城市站穩(wěn)了腳跟,,把父母想當(dāng)然的接到身邊,但他們卻被迫開始了另外一種形式的“漂泊”,他們舍棄先前的生活圈子,,在陌生的城市里,,象只迷路的雀鳥一樣,游離在家的溫暖之外,。 從撒貝寧接父母到北京生活的案例上,,我真正明白:真正的孝順是讓老人開心,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活法和過法,,年輕時候那么多無奈,,老了就多支持支持他們的真實想法。 而非我們一味的站在自己認(rèn)為的角度上去盡孝,。這是一門學(xué)問,,三思而后行。 如今,,為了讓父母幫忙帶孩子,,“漂”著的老人們越來越多,不少父母不得不被拆散,,分居兩地,。 在這里,我也想提醒大家:把父母接到城市和自己一起生活是不是個孝敬父母的好辦法,,最首要的是要傾聽父母的心聲,問問他們是否真的愿意過來一起生活,。而不是為了讓村里人說自己孝順,,緩解自己的負(fù)罪感,硬生生地把父母拉來身邊,,這樣他們反而受罪,。 孝敬父母不是一定要一起生活,多花些精力在他們身上,,他們一定能感受到來自兒女的關(guān)懷,。平時多打打電話,多嘮嘮家常,,多匯報一下孩子的成長,,多寄回些東西回家,父母一樣會覺得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