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子墨 魯迅獨守空房一輩子的發(fā)妻,,到死都沒被碰過,晚年的怨言讓人嘆息 魯迅身為那個昏暗時代為數(shù)不多的覺醒者,,被譽為“中國魂”,。他留世的作品啟發(fā)了中華大地上無數(shù)的奮發(fā)青年??珊芏嗳瞬辉赖氖?,這樣一位時代偉人,卻也深受婚姻包辦的痛苦牽絆。而這場婚姻中最痛苦的當然不是他,,而是他的妻子——朱安,。 20世紀初,,魯迅身在日本留學,而他母親生怕兒子在東洋留學后應娶日本媳婦,,就為他包辦了一場封建婚姻,。而這場婚姻與魯迅結婚的便是朱安。 而對于這樣一位胸無點墨,,世界觀和人生觀都大不相同的姑娘就這樣草率的成為了自己的新娘,,魯迅感到十分的無奈與絕望,由于心中的抱負,,加之心底對這場封建婚姻的反叛,。結婚后僅過了四日,魯迅就義無反顧地返回了日本繼續(xù)求學,。 僅從相貌來看,,朱安確實男盡如人意。她不僅皮膚黝黑,,身材嬌小,,還有一雙封建習俗留下來的三寸金蓮。除此之外,,在經(jīng)過交流后,,魯迅發(fā)現(xiàn)自己的這位妻子,是封建環(huán)境下長大的女子,,這都與留學在外開眼看世界的魯迅格格不入,。 對于魯迅來說,,身在異國他鄉(xiāng),若家中這位妻子確實是靈魂伴侶也可放心寄托于思念,,而現(xiàn)在心中實在難以升起情感,,唯有擔當一份“丈夫”的職責罷了。 所以在婚后的年月里,,魯迅僅僅和朱安保持著名義上的婚姻,。無愛亦無恨,身為夫妻,,形同陌路,。1919年,,魯迅在北京買了一個大院子,讓母親和朱安去居住,。但實際上依然和朱安分別居住,彼此互不交流,。1923年到1926年的三年時間里,,魯迅南下和許廣平在一起生活,互為伴侶,。但朱安并未作聲,,一言不發(fā)地忍受著苦痛,一如既往地服侍著周老夫人,。 魯迅則每月按期寄100元錢回家供養(yǎng)母親,,由朱安全權支配。另外寄給朱安本人10元錢,,1923年11月以后增加到15元,。此外,魯對朱安的娘家也給予很多幫助,,盡力幫助朱可銘(朱安的弟弟)謀求到了一份工作,。 身為封建婚姻的產(chǎn)物,,朱安經(jīng)歷諸多后抱的也只是對這份婚姻的責任而已,他知道丈夫有學問和才華,,有更遠大的抱負和天地,,最終也放下了虛妄的期盼,平靜的接受了自己的人生,。 朱安曾說:“過去丈夫?qū)ξ也缓?,我想好好地服侍他,一切順著他,,將來總會好的,。我好比是一只蝸牛,從墻底一點點往上爬,,爬得再慢,,總有一天會爬到墻頂?shù)摹,?墒乾F(xiàn)在我沒辦法了,,我沒力氣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無用,。看來我這一輩子只好服侍著娘娘(周母)一個人了,。” 任誰聽了這番話都會對朱安心生憐憫,這位可憐的女子用自己的一生藏在了魯迅的背后,,成為他背后他人不可知的支柱,,卻終究沒有得到本應屬于自己的愛情。 魯迅去世后,,朱安也依然全心全意地撫養(yǎng)著魯迅的母親,。1943年,魯迅母親去世,,臨終前她留下遺言,,要周作人把每月給她的15元零用錢交給朱安,并吩咐朱安,,不管怎樣都得收下,,你終生服侍我,所以我要把這點錢留給你,。 一生未曾違拗過婆婆旨意的朱安,,含著淚表示了對婆婆的忠誠:“我生為周家人,死為周家鬼,,娘娘怎么說,,我怎么辦,絕不違背,!” 此后的朱安畢竟也老了,,沒有兒女的她生活陷入困苦,。在周作人夫婦的建議下,她曾想將魯迅在北京的藏書全部變賣掉以補貼家用,。后來,,經(jīng)魯迅朋友們和許廣平的阻止和共同幫扶,才最終消去了想法 這位一生不幸的老人,,漸漸了解魯迅先生在世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而她終于說出了一句令人嘆息的怨言:“你們總是說魯迅遺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魯迅遺物,,你們也得保存保存我呀!” 1946年,,朱安不幸罹患心臟病,。1947年,,這位善良而又不幸的女子,結束了自己藏在光輝后的人生,,享年70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