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2019年,。 即時信息代替了緩慢的手寫信,。 ? 演唱會紙質門票變成了電子掃碼。 高鐵以200km/h以上的速度,,迅速縮短你我的距離,。 從前車馬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11月電影戰(zhàn)爭、動作,、懸疑雖猛,,但少了一類唯美溫情的愛情片,總覺得咸辣的飯后少了可心的甜點,。 這不,,來了,一首歌成了一部電影: 《大約在冬季》 2019.11.15 青蔥已是不復來,,遲鈍的感官需要一段純粹炙熱愛情的喚醒。 電影《大約在冬季》正是一部可以激發(fā)人生活熱情的電影,。 它講述兩代人的愛情與生活—— 出生于70年代的安然(馬思純飾),,與女兒于小念(文淇飾)的故事交錯進行。 01. 故事橫跨30年,人物在三座極富代表性的城市北京,、臺北,、洛杉磯沉沉浮浮。 齊秦的演唱會以及老歌《大約在冬季》串聯起兩代人的情感與記憶,。 每個時代的人都有自己的偶像。 80,、90出生的人,,會懷念聽著磁帶抄周杰倫SHE歌詞的時光; 出生于70年代的人,會懷念一火車的人坐在漏風的位置,,齊聲演唱《大約在冬季》的那種情懷,。 于小念在收拾母親舊物時,,翻出一摞手寫信,,一段跨越30年的熱戀被拼貼出來。 1991年,,齊秦“狂飆”演唱會門外,安然坐在落雪的臺階上,,因為沒搶到票哭得稀里嘩啦,。 來自臺北的攝影師齊嘯(霍健華飾),將一張票塞到安然手里,,淡淡一句:“我朋友沒來,,票送你了?!?br> 演唱會上,安然激動之下跳上凳子,,用力揮舞著手中的圍巾,。 齊嘯按下快門記錄下一個女孩的熱烈時刻,。 因為齊教授的關系,安然和齊嘯有了再次見面的機會,。 19歲的愛情來得純粹而生猛,。 自習室里的耳語,莽撞的初吻,,在收發(fā)室等待信件的焦灼…… 那時的安然,,懷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炙熱,,一頭扎進愛情里,,退無可退。 “我等了這么年,,輪也該輪到我了吧,。” 低到塵埃里的姿態(tài),,或許顯得傻氣、幼稚,、愚蠢,。 可連低到塵埃都做到了,,還有什么可失去的? 安然有多少為愛投入的勇氣,,就有多少敢與過去決裂的果斷,。 爭取過了,瀟灑轉身,,誰也不會為誰耗一輩子,。 電影里的安然,從向日葵般熱烈的19歲,,到事業(yè)高歌猛進的青年,,再到用冷漠武裝自己的中年, 一路走得磕磕絆絆,,但她一直都走在那個想成為更好自己的路上,。 02. 其實,,由馬思純來飾演安然,,相對來說是比較合適的。 不是因為馬思純曾出演過同樣熱烈的“黎吧啦”(電影《左耳》),, 而是她很會演感情戲,,你信她會為愛飛蛾撲火。 最近,,“馬思純哭戲”上了熱搜,。 起因是在綜藝《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中,馬思純與佟大為合作演繹了《李米的猜想》片段,,很好哭,。 會哭不代表一個演員的演技,但你能從哭戲中,,看到一個演員的素質,。 恰好前三期馬思純都有哭戲,可以看到她花式哭戲集合,。 《李米的猜想》中,,聽到方文說起販毒經歷時,痛苦,、不忍,、壓抑、無奈的哭,。 片段最后,馬思純以舞臺劇獨白的形式,回憶起與方文的點點滴滴,。 記憶有多甜蜜,,回憶就有多悲傷,馬思純笑的時候眼角還掛著淚,。 與張國立老師合作《繼父》那段,。 出獄后的陶蘭,,抱著母親相框,撲通一跪,,夾雜著悔恨的無聲哽咽,。 得了阿爾茨海默癥的繼父,,又忘記陶蘭是誰了,,這一次陶蘭謊稱她是紅紅(繼父的親女兒,被陶蘭失手致死),,眼淚在眼眶里打轉,,微笑強忍著不流下來。 佟大為在微博評價馬思純時說: “她是個感性的女孩,,她有著充沛的情感與共情能力,排練時過于投入以至于無法輕易從情緒中抽離出來……” 的確,,她是一個對表演很投入的演員,,投入得甚至有時稍顯用力過猛。 但馬思純有一種本領,,你會相信她飾演的角色會為愛為生活投入一切,。 馬思純,,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專業(yè)畢業(yè),她原本可以滿足家人的期望,,當一名主持人,,卻遵從內心的愿望做了一名演員。 她說她從小就很乖,,這是當時她做過的“最叛逆的一件事”,。 馬思純像她飾演的最經典的角色之一——《七月與安生》里的七月一樣,性格有著雙面性,。 一面看似被保護的很好,,另一面卻總想破壞既定的路子。 誰能想到看起來乖巧的馬思純,當初著了魔一樣想演《左耳》里的黎吧啦—— 一個涂著綠色眼影,,跳舞,、泡吧、抽煙,、喝酒,,敢想敢做的“妖精”似的人物。 馬思純覺得黎吧啦是她達不到的一極,她想通過這個角色釋放內心被壓抑的部分,。 她對自己要走的路很清楚,,在一個階段,大有一條道走到黑的氣勢,。 憑借《七月與安生》奪得金馬影后之后,,馬思純與周冬雨走了一條完全不同的路。 周冬雨深耕大銀幕,,深化自己的“小妞”形象,,直到《少年的你》演技再獲贊賞。 馬思純在嘗試各種各樣不同的角色,,一步一步沉淀演技,,突破自己。 壞女孩黎吧啦,,也可以變成《加油,,你是最棒的》里傻啦吧唧的胡同大妞福子。 原本長相英氣的馬思純,,也可以是《橙紅年代》里英姿颯爽的麻辣警花胡蓉。 《將軍在上》里,馬思純扮成清俊小生,,撩起妹來真沒男人什么事,。 不光是演員,,每個人都會在某個人生階段解決自己眼下的焦慮,。 馬思純說她是體驗派,我想不僅是表演藝術上的體驗派,,也是生活的體驗派,。 她承認自己的生活太平淡,,她想的很明白,“之所以選擇演戲就是想體驗不同的人生,,這是初心,。如果演戲不好玩了,那干嘛非要做這行呢,?” “我特別害怕自己變浮躁,,不自知的那種?!瘪R思純解釋說,。 拿了影后,反倒恐懼更多,,因為她害怕自己沒有想象中那么好,。 出道至今,,星二代的身份一直備受質疑,,這代表她要贏得別人認可,可能要走得更艱辛,。 她一直不爭辯,,接受被嘲的勇氣,但是不代表不可以拿作品堵住大家的嘴,。 被嘲,,那就看下一部作品,下一部還是不被看好,,那就下下部…… 只要還在這條路上,,就要為所愛勇往直前,不畏流言,,勇于突破,。 03. 這一次的安然一角,,對馬思純來說又是一次挑戰(zhàn),。 31歲的馬思純,需要演出安然在19歲,、25歲,、46歲的不同人生面貌,。 好在馬思純在表演的分寸感和層次感上,,相對比較出色。 《七月與安生》里,,周冬雨的表演自然靈動,,馬思純則把情緒的漸進,,處理得細致入微。 《大約在冬季》里,,馬思純飾演的19歲的安然,,表達總是“輕率”,說起話來眉眼靈動,。 青年時的安然,還有些少年的莽撞,,但瀟灑果決,。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敢于告別才能迎接新生,。 中年的安然,眼角尋不到半絲情緒破綻,,哭也聽不到聲兒,。 在冰冷的醫(yī)院,以“冷漠”送別丈夫,,甚至被女兒誤會“夠狠心”,。 但那是她應對復雜世界的一種表達方式,,冷靜自持代替了魯莽沖動。 安然,,她不僅對應那個時代,,也對應我們這個時代女性生活的姿態(tài)。 初雪般純粹,,烈日般熱烈,,雌獅般勇敢,若水般淡然,。 從洛杉磯的冬日,,到北京的暖陽,凱迪拉克一路陪伴安然,,用它堅硬的外殼包裹現代女性柔軟的身段,。 從1991年到2019年,,安然走過紙媒尚有熱潮、電視臺繁榮的時代,,也挺過“非典”肆虐的歲月,。 勇敢過,,放棄過,掙扎過,,但不代表不可以再次抓住機遇,。 帶上喜歡的,裝上想要的,,將那些虛與委蛇,,敷衍欺騙統統拋在車后,再次上路,。 不必迎合別人心意,有人最懂你的心意,。 現代女性骨子里的這種勇敢而熱烈,,睿智而堅決, 正是凱迪拉克所鐘愛和致敬的,。 無論是安然還是馬思純,她們都有女性的細膩與剛強,,純粹與熱烈,,無畏無懼與一往無前。 愛,,就要勇敢愛,;不愛,就勇敢放下,。 一路灑脫,,悅己而燃在冬季。 悅己而燃,,并不需要與外界為敵,。 只是需要去打破僵局,遇見更好自己的一點沖動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