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我們剛剛接觸《論語》時,,認為它是一條條語錄,,語言樸素、道理淺顯,,但執(zhí)行起來卻很不易,,于是就敬而遠之。然而當(dāng)我們逐漸深入,,慢慢走進《論語》的世界,,卻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天地?!墩撜Z》有它的“一以貫之”的中心思想,,它全面、系統(tǒng)地從各個方面來闡述這一思想,,勸人為善,,勸人成為君子,成為圣人,并提供了整體的學(xué)習(xí)和實踐方法,。 《論語》的中心思想是仁,,仁即人,指人與人適當(dāng)?shù)年P(guān)系,。適當(dāng)了就符合仁道,,不適當(dāng)就不是仁道。仁道也即人道,,人道,,做人的道理,上至執(zhí)政者,,下至平民百姓,。執(zhí)政者有做執(zhí)政者的道理,平民有做平民的道理,,雖然他們的理想,、境界、目標(biāo)不一樣,,但他們都遵循一條原則,,就是學(xué)習(xí)做人的道理,學(xué)會做人的方法,?!叭收撸菩兄竺??!保ā墩撜Z注疏》)做到了仁者,就合了仁道,。怎樣合仁道,?孔子在《論語》娓娓道來。 詩書禮樂 第一是合禮樂制度,,“君子體仁,,必能行禮樂?!保ā墩撜Z注疏》)我們從《論語》中選取幾章來說明,。 在《八佾篇第三·一七》,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币馑际钦f,,子貢想要廢除告朔之禮所供的活羊,。孔子說:“賜啊,,你不舍得那只羊,,我不舍得那種禮?!弊迂暤南敕ň褪巧鐣虾芏嗥胀ㄈ斯餐挠^點,,認為禮不再重要,不必完全拘泥于禮的俗囿,。但孔子不認可,,他認為禮不可廢,一旦禮壞樂崩,,國將不國,,人與人就沒有“仁”可談了。 在《子罕篇第九·三》,,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眾,,吾從下?!币馑际?,孔子說:“大夫的禮帽以麻織成,這是禮制的規(guī)定,;現(xiàn)在大家都戴以絲織成的,這樣比較節(jié)省人力,,所以我贊同大家的做法,。臣見君時,先在堂下磕頭,,升堂后再磕頭,,這是禮制的規(guī)定;現(xiàn)在大家只是升堂后再磕頭,,這樣顯得不太恭順,。所以,,雖然與大家的做法不合,我還是贊同要先在堂下磕頭,?!?/span> 孔子不是死腦筋,他樂于變通,,無適無莫,,“無可無不可”,既然有些禮在時代變遷過程中沒有損害禮的本質(zhì),,只是形式,、表面有了變化,無關(guān)緊要,。但有些禮是萬萬不能變的,,比如“拜禮”。 禮和樂是相互聯(lián)系,,密不可分的,。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學(xué)而篇第一·一二》)有子說:“禮在應(yīng)用的時候,,以形成和諧最為可貴,。古代帝王的治國作風(fēng),就以這一點最為完美,,無論小事大事都要依循禮的規(guī)定,。遇到有些地方行不通時,如果只知為了和諧而求和諧,,沒有以禮來節(jié)制的話,,恐怕還是成不了事的?!薄皹分骱汀?,樂的篇章在《論語》里有不少,如“三月不知肉味”,,“盡善盡美”的“韶樂”等,。 禮樂不僅僅是外在的形式,,它的本質(zhì)是希望人們通過禮樂來達到仁。在《八佾篇第三·三》,,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意思是,,孔子說:“一個人沒有真誠的心意,能用禮做什么呢,?一個人沒有真誠的心意,,能用樂做什么呢?”可以反過來說,,沒有了禮,,沒有了樂,當(dāng)然也無所謂仁了,。 再說詩書,,孔子在《論語》中多次引用和談及《詩經(jīng)》,目的是什么,?就是培養(yǎng)人真誠的情感,。他用一句話概括《詩經(jīng)》為“思無邪”,就是告訴弟子們,,《詩經(jīng)》的每一篇章無不出于真情,,做到樸實、真誠是做人的第一要素,。 說話藝術(shù) 第二教人怎樣“言”,。有人不禁嗤之以鼻了,說話誰不會,,還要人教,!當(dāng)然不是人人都能說話,都會說話,。說話不僅是一門學(xué)問,,更是一門藝術(shù)?!墩撜Z》里有很多能說會道的人,,如冉有,如子貢,,現(xiàn)實中誰有他們的口才,,然而他們還是經(jīng)常被孔子批評。一個被罵“朽木不可雕也”,,一個被罵“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span> 讓孔子來告訴我們,,怎么“言”。 在《里仁篇第四·二四》,,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孔子說:“作為君子,,就要努力在言語上謹慎遲鈍,而在行動上敏捷有效,?!闭f話要謹慎可以說是人人的共識了,但有多少人能做到呢,?為什么言語要謹慎,?因為它符合仁的標(biāo)準。 《子路篇第十三·二七》,,子曰:“剛,、毅、木,、訥,,近仁?!币馑际?,孔子說:“剛強、果決,、樸實,、口拙,這樣,,就接近人生正途了,。”孔子也說:“仁者其言也讱,?!保ā墩撜Z·顏淵3》)意思是,孔子說:“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學(xué)而3》) 孔子在這方面為世代人作出了表率,,在《鄉(xiāng)黨篇第十·一》,,孔子于鄉(xiāng)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意思是,,孔子在鄉(xiāng)里之間,溫和而恭順的樣子,,像是不太會說話的人,。他在宗廟里,朝廷上,,說話明白流暢,,同時很有分寸。 孔子不是不會說話,,但他有時時候給人的印象是“似不能言者”,。 為人處事 第三是教人怎樣“行”,孔子的觀點是“恭,、寬,、信、敏,、惠”,,他在《論語》中多次論述。在《學(xué)而篇第一·一四》,,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币馑际?,孔子說:“一個君子,飲食不求滿足,,居住不求安適,,辦事勤快而說話謹慎,主動向志行高尚的人請求教導(dǎo)指正,。這樣可以稱得上是好學(xué)的人了,。” 在《里仁篇第四·二四》,,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孔子說:“作為君子,,就要努力在言語上謹慎遲鈍,,而在行動上敏捷有效,?!?/span> 行是人們在現(xiàn)實中最重要的實踐活動,“行”不適當(dāng),,就無從談“仁”了,。里仁篇第四·七(73)子曰:“人之過也,各于其黨,。觀過,,斯知仁矣?!币馑际?,孔子說:“人們所犯的過錯,各由其本身的性格類別而來,。因此,,察看一個人的過錯,就知道他的人生正途何在,?!币粋€人如果有仁心仁德,則可以做到“無大過”,,或“有過則改”,。 行仁難,在《雍也篇第六·二八》,,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意思是,,子貢說:“如果有人普遍照顧百姓又能確實濟助眾人,,這樣如何呢?可以稱得上行仁嗎?”孔子說:“這樣何止于行仁,,一定要說的話,,已經(jīng)算是成圣了!連堯舜都會覺得難以做到??!所謂行仁,就是在自己想要安穩(wěn)立足時,,也幫助別人安穩(wěn)立足,,在自己想要進展通達時,也幫助別人進展通達,。能夠從自己的情況來設(shè)想如何與人相處,,可以說是行仁的方法了?!毙腥实娜嗽谂π扌械耐瑫r,,時刻想著他人,時刻影響和幫助他人,。 行仁又不難,,在《述而篇第七·二九》,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币馑际牵鬃诱f:“行仁離我很遠嗎,?只要我愿意行仁,,立刻就可以行仁?!敝灰兄拘腥?,時時刻刻,到處是機會,。 所以我們在平常為人自處事時,,一定要時刻提醒自己。在《子路篇第十三·一九》,,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币馑际?,樊遲請教如何行仁??鬃诱f:“平時態(tài)度莊重,,工作認真負責(zé),與人交往真誠,。即使到了偏遠的落后地區(qū),,也不能沒有這幾種德行?!?/span> 在行仁時,孔子告誡我們有不能觸碰的底線和原則,,在《顏淵篇第十二·一》,,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弊釉唬骸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意思是,,顏淵請教如何行仁,。孔子說:“能夠自己做主去實踐禮的要求,,就是人生正途,。不論任何時候,只要能夠自己做主去實踐禮的要求,,天下人都會肯定你是走在人生正途上,。走上人生正途是完全靠自己的,,難道還能靠別人嗎?”顏淵說:“希望指點一些具體做法,?!笨鬃诱f:“不合乎禮的不去看,不合乎禮的不去聽,,不合乎禮的不去說,,不合乎禮的不去做?!鳖仠Y說:“我雖然不夠聰明,,也要努力做到這些話?!?/span> 對錯善惡 第四是學(xué)會甄別,,認識君子和小人,仁者和不仁者,。 君子和小人區(qū)別太多,,如“君子懷德”而“小人懷土”,“君子求諸己”而“小人求諸人”,,志向和追求完全相反,,在此不一一論述。 從禮的方面講,,“克己復(fù)禮”為仁,,“不以禮節(jié)之”“不可行”;從“言”的方面講,,“巧言令色”是不仁,,而“剛、毅,、木,、訥”則“近仁”;從“行”的方面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為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為仁,,“老者安之,少者懷之,,朋友信之”為仁,,反之則不仁;從堅持的方面講,,“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而他人誰“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 持之以恒 第五是內(nèi)心始終不渝對仁的堅持,無論處于怎樣的境地,,把仁當(dāng)作忠貞不渝的信仰,,“為之不厭,誨人不倦”,,永不違逆,。 在《里仁篇第四·五》,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意思是,,孔子說:“富有與尊貴,,是每一個人都想要的;如果不依正當(dāng)?shù)耐緩郊佑诰由砩?,他是不會接受的,。貧窮與卑微,是每一個人都討厭的,;如果不依正當(dāng)?shù)耐緩郊佑诰由砩?,他是不會逃避的。君子如果離開了人生正途,,憑什么成就他的名聲,?君子不會有片刻的時間脫離人生正途,在匆忙急迫時堅持如此,,在危險困頓時也堅持如此,。” 在人生路上,,無一刻放松,,通過不斷地學(xué)習(xí)和實踐,,始終與仁相伴。在《述而篇第七·一六》,,子曰:“加我數(shù)年,,五十以學(xué),亦可以無大過矣,?!币馑际牵鬃诱f:“讓我多活幾年,,到五十歲時專心研究《易經(jīng)》,,以后就不會有大的過錯了?!?/span> 只有堅持不懈,,只有忠貞不渝,最后才能“七十而從心所欲不愈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