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改變東,、西方歷史進程的一年公元1644年,即明崇禎十七年,。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它都是改變歷史進程的一年。這一年,,在遙遠的西方,,英國內(nèi)戰(zhàn)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克倫威爾所率領的議會軍在馬斯頓荒原戰(zhàn)役中大勝,,這將為五年后將查理一世送上斷頭臺埋下伏筆,。此后,英國開始了它的近代化歷程,。而在世界的東方,,同樣遙遠的明朝,也即將發(fā)生一場王朝覆滅的悲劇,。 這個曾經(jīng)無比輝煌的大明帝國已經(jīng)步入了它的晚年,,是的,它已經(jīng)276歲了,??v觀中國歷代封建王朝,,超過200年的大一統(tǒng)王朝已是屈指可數(shù)。而就當時的情況看,,它的情況的確不容樂觀,。 這一年的中國大地,竟同時存在四個政權(quán),!它既是大明崇禎十七年,,又是大清順治元年、大順永昌元年,、大西大順元年,。面對虎視眈眈的對手,崇禎皇帝除了痛苦地“掙扎”,,真的一點辦法也找不到了,。 影視劇中的崇禎皇帝 天災人禍不斷,,王朝覆滅的前兆中國封建王朝滅亡的前兆,首先必是天災人禍不斷,,之后引發(fā)一系列連鎖反應,,使得本就腐朽的王朝體制運行機制完全失靈。崇禎一朝,,亦是如此,。自崇禎即位元年,北方便發(fā)生旱災,,所謂赤地千里,,寸草不生。百姓則流離失所,,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且還要忍受官吏的隨意欺壓,。這就好比一顆定時炸彈,,隨時會發(fā)生爆炸。 明朝疆域 崇禎二年(1629年),裁撤陜北驛站,,身為驛站士兵的李自成失業(yè),。 崇禎三年(1630年),陜西大荒,,百姓爭食山中蓬草,,甚至剝樹皮,、吃觀音土,最后腹脹而死,。 崇禎六年(1634年),,陜西又大旱,百姓餓死者,,數(shù)以萬計,。 崇禎十年(1637年),全國發(fā)生特大旱災,,其持續(xù)時間之長,、受旱范圍之大,為近五百年所未見,。此次旱災涉及中國南,、北方共計23個省,持續(xù)時間達七年之久,。期間瘟疫盛行,、蝗災猖獗,由是天下大亂,,各地揭竿而起者數(shù)不勝數(shù),。 …… 明末崇禎7年大旱過程動圖 崇禎皇帝所面臨的三大難題崇禎皇帝即位之初,,便雷厲風行地清除了魏忠賢和客氏的勢力,,使朝野上下為之一振,但也使得以東林黨為首的文官集團愈發(fā)膨脹,。 此時的崇禎面臨三大難題:其一,,以李自成、張獻忠為首的農(nóng)民起義軍逐步發(fā)展壯大,,并威脅明朝統(tǒng)治,。其二,朝廷內(nèi)部黨爭不斷,,東林黨人一家做大,,結(jié)黨營私,拉幫結(jié)派,,為了排除異己不擇手段,,提出非東林黨人不予錄用的政治性口號,。直接動搖了明朝中央的統(tǒng)治。其三,,長期盤踞在東北地區(qū)的后金已由偏居一隅的小朝廷成長為一股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時刻威脅明朝北方的統(tǒng)治。 當時的明帝國,,風雨飄搖,,內(nèi)憂外患,頗有回天乏術(shù)之意味,。崇禎帝,,這個大明帝國最后的操刀手,開始著手進行所謂的“中興”,。然而,,他本身剛妄自用、獨斷多疑的性格又使希望一步步落空,,直至王朝覆滅前夕,,他也不敢相信,自己嘔心瀝血,、兢兢業(yè)業(yè)地付出,,卻落得個亡國之君的結(jié)局! 崇禎帝,,大明朝最后的操刀手,殺袁崇煥,,自毀長城天啟七年(1627年),,朱由校(崇禎帝之兄)死后不久,,崇禎便重新啟用袁崇煥,,任命其為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崇禎元年(1628年),,袁崇煥提出五年平遼,同年,,發(fā)生了全國性大災荒,,陜西爆發(fā)大規(guī)模農(nóng)民起義。 崇禎誤聽袁崇煥五年平遼的大話,,傾盡全國之力打造寧錦防線,,結(jié)果后金卻從蒙古繞道進攻京師,雖浪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卻沒起到拱衛(wèi)京師的作用,,還使得本就積貧積弱的明朝更加虛弱,。 崇禎三年(1630年),,皇太極攻陷永平府,,畿輔震動,。身在遼東的袁崇煥聽聞后日夜兼程,,馳援京師,,并收復永平四城,。爾后,,袁崇煥遭到魏忠賢余黨陷害,,以“擅殺主帥”、“與清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袁崇煥,,同時皇太極趁機實施反間計,,使得崇禎皇帝以為袁崇煥與后金勾結(jié),,圖謀不軌。于是將其凌遲處死,。崇禎痛失愛將,,從此遼東大亂。由此,,崇禎皇帝獨斷多疑的性格展露無疑,。 鏟除閹黨,,導致東林黨一家獨大,政治力量失衡由于掃除閹黨過于迅速,,導致朝廷政治力量失衡,,東林黨一家獨大,結(jié)黨營私,,只顧爭名奪利,,而全然不顧國家安危。這也導致支撐帝國大廈的力量發(fā)生了傾斜,。崇禎帝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合理利用這兩股政治力量,,使其為自己服務,以達到鞏固統(tǒng)治的目的,??上В欢?。 裁剪臃腫機構(gòu),,大量基層辦事員被裁,統(tǒng)治根基動搖為了減少財政支出,,崇禎皇帝還裁剪了他認為可有可無的所謂臃腫機構(gòu),。他本以為這樣可以緩解朝廷的窘?jīng)r,卻加速了明朝的滅亡,。原因在哪里呢,?要知道此時的明朝已是垂垂老矣,很多問題經(jīng)過層層積累到崇禎朝已成為頑疾,,崇禎本想裁剪臃腫機構(gòu),,結(jié)果實施的時候減掉的都是基層機構(gòu),底下老百姓好不容易在國家機構(gòu)混口飯吃,,你卻說裁就裁了,,這就導致很多基層人員沒有了生活來源,,也為以后的農(nóng)民起義埋下了種子。李自成便是典型的例子,,他原本是陜西驛站的一名驛卒,,沒了飯碗,天災有不斷,,于是便造反了,。老天,好像給崇禎開了一個玩笑,。 令人詬病的剿賊政策對于崇禎皇帝的剿賊政策,,也為很多人所詬病。他給將領的自主權(quán)太少了,,這也符合他多疑的性格,。并且經(jīng)常臨陣換將,李自成數(shù)次大難不死不得不說是崇禎所賜,。對將領的不信任導致農(nóng)民起義軍不但沒有消滅干凈,,還就越剿越多。 明末農(nóng)民起義軍形勢圖 王朝的覆滅崇禎十六年(1643年)正月,,李自成攻克襄陽并建立政權(quán),五月,,張獻忠攻陷武昌,,殺死楚王,建立大西政權(quán),。六月,,崇禎帝痛心疾首,向天下第四次下罪己詔,。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稱帝于西安,建立大順政權(quán),,并分兵兩路向北京進發(fā),。三月初一日,李自成攻克大同,,京師震動,。三月十七日,昔日被崇禎帝看作烏合之眾的農(nóng)民起義軍兵臨北京城下,。 三月十八日,,崇禎第五次下罪己詔,,并懷著無比絕望的心情舉行了最后一次家宴。爾后,,安排太子和四子永王逃出皇宮,并揮劍砍殺妻妾,、女兒,。周皇后在坤寧宮自縊。 三月十九日,,天將明未明,,崇禎和太監(jiān)王承恩登上煤山(萬歲山),于一顆老槐樹下自縊身亡,,時年35歲,,王承恩亦跟隨崇禎而去。“以發(fā)覆面,,白夾藍袍白細褲,,一足跣,一足有綾襪”
崇禎皇帝殉國處 崇禎皇帝殉國處 崇禎皇帝朱由檢,,雖夙夜焦勞,卻依舊成為亡國之君大明崇禎皇帝朱由檢,十八歲即位,,三十五歲離世,。在位期間,,勤于政事,夙興夜寐,,以求中興,,和他的皇祖、皇父,、皇兄形成了鮮明對比,,史書記載,他二十多歲頭發(fā)已白,,眼長魚尾紋,,可以說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他是明朝自太祖后最為勤奮的皇帝,,在治國上宵衣旰食、事必親躬,。但是其性格獨斷多疑,、剛愎自用。治國任人之術(shù)皆不精明,。在位十七年竟換了五十個內(nèi)閣大學士,,導致國家人才出現(xiàn)匱乏局面。同時為了應對日益增加的軍費有不斷加稅,,導致民眾怨聲載道,。而崇禎皇帝多疑的性格,導致一大批忠誠良將被殺,,幸存下來的人則選擇閉口不言,,從而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對于這位勤勉一生卻依舊擺脫不了亡國之君命運的皇帝,我對他是十分同情的,,歷代評論家對他褒貶不一,,我認為,他至少是一個好皇帝,,比起他的祖父萬歷皇帝,,不知要強多少,可亡國的偏偏又是他,,上天多少對他有點不公吧,。 史書對崇禎的評價
幾百年來,,人們對崇禎的情感更多的是同情,,替他感到命運的不公,但這似乎早已是上天注定的事,。在感到無奈的同時,,人們也只能唏噓不已了。正如明末清初的張岱所說: “古來亡國之君,,有以酒亡者,,以色亡者,以暴虐亡者,,以奢侈亡者,,以窮兵黷武亡者,嗟我先帝,,焦慮心求治,,旰食宵衣,恭儉辛勤,萬幾無曠,,即古之中興令主,,無以過之”。 “先帝焦于求治,,刻于理財,;渴于用人,驟于行法” 現(xiàn)在的我,,對崇禎皇帝更多的是一種英雄惜敗的敬畏和對他富有悲劇色彩的人生的無限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