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指的是一個人倘若在小的時候犯過一些小的錯誤,,并且有轉圜的余地的話,原諒他或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在不久的將來,,或許這個你看不起的人,最終會達到人們所無法企及的高度,。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出現(xiàn)過很多這樣的人物,,比如三國魏晉時期的周處便是其中之一,此人年少時禍害鄉(xiāng)里,,長大后改過自新,,為民除害,戰(zhàn)死沙場,,被追封為侯,。 周處,字子隱,,義興陽羨人,,出身官宦世家,其父親周魴是吳國鄱陽太守,。周處在年輕之時,,是個不折不扣的“官二代”,他年少時已經體力超群,,喜歡騎馬打獵,,仗著自己的身份為非作歹,經常騎馬驅馳田獵,,縱情肆欲,,成為鄉(xiāng)里中惡名昭彰,、眾人唯恐避之不及的人物。 周處自己也知道鄉(xiāng)里討厭自己,,就有了改過之心,,然而重點在于,周處對自己的行徑并沒有概念,,反而疑問“為什么收成這么好,,但是百姓還不快樂呢?”家鄉(xiāng)父老回答道:“三個禍害未除,,哪有什么快樂呢,?” 周處說:“指的是哪三害?”父老回答道:“南山有白額猛虎,,長橋下有蛟龍,,加上你就是三害了。”周處說:“像這樣的禍患,,我能除掉它們,。”父老說:“你如能除掉三害,那就是一郡的大慶,,不只是除害而已,。” 對于鄉(xiāng)親們的想法,周處哭笑不得,,于是為了補償大家,,他想要為父老鄉(xiāng)親除去三害。周處是個言出必行之人,,他先是進入深山射死了猛獸,,然后又跳到水中與蛟龍搏斗。周處抓住蛟龍載浮載沉穿越了數(shù)十里,,最后終于在荊溪斬殺了蛟龍,。周處殺蛟龍花了三日三夜,父老鄉(xiāng)親見周處很久都沒有消息,,以為他死了,,非常開心,全都互相慶賀,。 周處見此情景,,終于明白自己在鄉(xiāng)親們中的形象有多惡劣,于是下定決心,,徹底改過自新,,以獲得鄉(xiāng)人們的諒解。不僅如此,,改過自新之后,,周處開始努力學習,并且拜訪名人陸機和陸云,,浪子回頭,,發(fā)奮讀書。 周處確實是個有能力的人,,他馬上變得勵志好學,,并有文才,志向存義烈,,言談講忠信而守分寸,。在后面的日子里,更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闖出了一番事業(yè),,拜東觀左丞,遷無難都督,,功業(yè)勝過父親,。 不過,身處亂世,,周出的發(fā)展也受到了國家發(fā)展的限制,。在吳國滅亡后,周處只能夠另謀出路,,最終選擇了出仕西晉,,拜新平太守,轉廣漢太守,,治境有方,。入為散騎常侍,遷御史中丞,,剛正不阿,。 到了元康七年之時,周處成為了建威將軍,,帶領大軍前往關中,,討伐氐羌齊萬年叛亂。然而,,可惜的是,,周處沒有在這場戰(zhàn)爭中獲得勝利,反而遇害于沙場,,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周處為國捐軀之后,皇帝追贈其平西將軍,,謚號為孝,。如今江蘇省無錫宜興還有個“周王廟”,,奉祀周處。 參考資料:《晉書》,、《建康實錄》,、《世說新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