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人而言,大多聽說過魯迅這個人,,畢竟九年義務教育的語文課本上有著不少他的文章,。作為中國近代文壇上著名的人物,魯迅用他的愛國之情棄醫(yī)從文,,用自己的筆寫下一篇篇喚醒麻木的中國人的文章,,并因此獲得了國家的重視。 不過魯迅的婚姻生活卻算不上幸福,,他的原配夫人名為朱安,。魯迅作為家中的長子,其傳宗接代之事自然是周家重頭之重,,于是在魯迅父親去世后,,魯迅的母親便開始為其張羅婚事,并最終看中了聽話順從的朱安,。 1901年4月3日,,魯迅母親在沒有征得魯迅同意的情況下,自己前往朱家“請庚”,,為兩人定下了婚事,,并定于年末成親,此時正值魯迅畢業(yè),,可謂是雙喜臨門,。然而,此時的魯迅卻拿到了赴日留學的獎學金,,因此,,兩人的婚事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耽擱了下來,。 直到1906年7月6日,,在魯迅母親的誆騙下,魯迅回國并被迫成婚,。魯迅本就不喜歡這段婚姻因此在成婚后的第三天便有去了日本,。朱安看著魯迅的離去,心中十分悲傷,,她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何事令夫君如此不喜歡,。 直到1909年,魯迅才學成回國,,并給朱家提出了一項要求:要朱安放腳,然后進學堂讀書,。這對思想保守的朱家來說,,無疑是一件不可能認同感的事情,,因此魯迅越發(fā)不喜歡這個妻子,他經(jīng)常跟友人說道:“她是我母親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這是母親送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負有一種贍養(yǎng)的義務,,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就這樣,,朱安孤獨的在周家過了十幾年,,并且盡心的侍奉著魯迅的母親,但這卻從未感動過魯迅半分,,兩人甚至形同陌路,。此時的魯迅甚至考慮過離婚,但是又擔心朱安因此受到他人鄙視這才作罷,。 1923年,,魯迅和弟弟兩人反目,魯迅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搬家,,而朱安也決定跟隨魯迅,。在北京之時,魯迅與他的學生許廣平相知并相愛,,他深深被這個女子的見識所吸引,,此人身上的先進思想是在自己妻子身上從未見過的。幾年之后,,兩人正式同居,,魯迅將其迎娶為妾室,并生下了兒子周海嬰,。聽聞許廣平生下子嗣的朱安悲痛萬分,,但卻無可奈何,一個連話都不愿和自己說的丈夫,,怎么可能與自己生下子嗣,。 就這樣,日子一天天過去了,,直到1936年,,魯迅去世了,朱安都從未得到自己丈夫的一點點愛情,,為魯迅空守了41年,。這樣的悲傷在魯迅去世后,許廣平為其收拾遺物之時爆發(fā)了,她悲痛的說道:“你們總說魯迅的遺物要保存,,我也是他的遺物,,你們要保存我啊,!” 參考資料:《魯迅與我七十年》,、《難以直說的苦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