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年前,,也就是大約在1862年,,太平天國運動期間,陜西,、甘肅,、寧夏等地的回民聯(lián)合當?shù)馗髯迦嗣裣破鸫笠?guī)模反清起義,由于曾國藩率軍追殺,,他們從西安西門逃離,。 1877年,起義隊伍最后1萬多人向西翻越天山山脈,,期間有7000多人死在路上,,最后只有3314人到了中亞,,其中由白彥虎率領(lǐng)的最大的一支隊伍在俄國秋河岸邊扎下“營盤”。逃過去的人被當時的沙皇政府稱為東干人(陜西方言“東邊的人”),。沙皇政府給了他們7萬畝土地,,并免征10年賦稅。后來,,這些東干人就在那塊土地上播種下從老家?guī)淼柠湻N和菜子,,繁衍生息自發(fā)形成了聞名遐邇的陜西村。村落也由“營盤”向四周擴散,。在中亞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交界處,居住著一群特殊的居民———黃皮膚黑頭發(fā),,講著地道的陜西方言,。他們稱呼政府部門為衙門,稱呼干部為衙役,,把飛機叫風船,。秦腔仍是村內(nèi)人的傳統(tǒng)項目。他們居住的地方被統(tǒng)稱為“陜西村”,。前蘇聯(lián)解體后,,這群移民的居住地分屬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三國,。目前的總?cè)丝谝延?2萬人。 80年代《參考消息》說:蘇聯(lián)有個陜西村,,居住著100多年前從陜西關(guān)中遷移過去的一群回回人,,至今頑強地保留著陜西風土民俗。陜西村人被迫離開家鄉(xiāng)的年代距今并不久遠,,是清同治年間,。1877年12月翻過天山,躲過了清軍的追剿,,在今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西邊約200公里的楚河岸邊扎下“營盤”,,播種從老家?guī)淼柠湻N和菜籽,就此繁衍生息,。白彥虎被后人稱為“東干人之父”,。100多年過去了,離家在外那么長時間,,他們還固守著家鄉(xiāng)的傳統(tǒng),,在思想上、道德上都傳承得很好,。陜西村所在的縣叫庫爾代,,縣城離鄰國吉爾吉斯斯坦的首都比什凱克不到100公里,順著阿拉套山下的丘陵地帶從縣城往東60公里,就是中亞陜西村的中心村落——營盤,。離開故土已100多年了,,東干人對中國陜西卻懷有一種常人所不能理解的感情。東干詩人說,,百年來,,我們就像離群的羊,不知何日才能回到大羊群里去,。年輕人把陜西叫“我爺?shù)氖 薄?/span> 陜西村的村史紀念館,,收藏有白彥虎的眼鏡、玉佩,、腰刀等遺物,,有東干戰(zhàn)爭英雄馬三奇的巨幅畫像和雕塑,前蘇聯(lián)各個時期的紀念章,,有東干先民使用過的兵器,、農(nóng)具,有當今東干人的生活用品,、刺繡品和裝飾品,。到了陜西村就和到了關(guān)中任何一個村子一樣,沒有語言障礙,。大人小孩都是一口純正的陜西土話,,“碎舅”(東干人把陜西認作是舅家,即娘家人),。小孩剛開始學說話就是陜西土話,,大了才學俄羅斯、哈薩克語言,。孩子有時就會問大人:“镢頭用俄語咋說呢,?” ,人人都有兩個名字,,一個中國的,,一個當?shù)囟砦牡摹I鲜兰o二三十年代他們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東干文,,就是用俄文字母拼出來的陜西土話,,這種文字,俄國人看不懂,,中國人也看不懂,,但它畢竟是一種文字,一個小小的民族能有自己的文字,,這在全世界還為數(shù)不多,。東干人把這一點看得很重,,而到過中國見多識廣的安胡塞積極主張推廣中國的普通話,說這樣才能與更多的人交流思想,,才能提高語言的生命力,。但這種觀點與大多數(shù)東干學者相沖突,他們認為:老話是咱的母語,,要一代傳一代,,貴賤都不能丟。安胡塞感到奇怪,,今天的陜西甘肅人都在學講普通話,,你還跟著學方言,豈不太落伍了,。幾次大會上,,都是安胡塞跟他們從爭論到爭吵,不歡而散,。從2000年開始,,安胡塞陸續(xù)送了幾個村里的孩子到中國西安學中文,陜西省政府對這些孩子全部按國內(nèi)學生同等看待,,沒有任何額外的費用,。對于這些孩子們的家長來說,這是一件非常榮幸的事,。不知他們是太留戀家鄉(xiāng)還是因為宗教的緣故,,他們把所有的傳統(tǒng)都看得特別珍貴,只要是陜西帶出去的,,只要是祖先留下來的,,都不能改變,任何一點改變都是對他們信仰的背離,。 然而,東干還是普遍閉塞,、保守,、落后,處于自給自足狀態(tài),,沒多少商品意識,。村里孩子很多,這可能與他們國家鼓勵生育政策有關(guān),,東干婦女把生養(yǎng)孩子看作是自己最重要的責任和義務,,在這里,生育了10個孩子的“英雄母親”比比皆是,,一般都是6-7個孩子,。蘇聯(lián)解體后,,哈薩克斯坦實行私有化,隨之也產(chǎn)生了越來越大的貧富差距,,陜西村也不例外,,個別有錢人家有花園式洋房和寬敞的大院,好幾輛高檔轎車,,貧窮的人家則住著搖搖欲墜的陳舊木房,,有的窗子上還蒙著塑料紙,下地,、趕巴扎還是套著傳統(tǒng)的四輪馬車或是驢車,,成天盤算的是今年蔬菜能否賣個好價錢。沿楚河平原從東往西走,,以種地為生的維吾爾族越來越少,,其他民族都以游牧狩獵或做買賣謀生。土地里刨著吃的,,就只有回回了,,在這片廣闊的原野上,一半種小麥,,一半是蔬菜,。據(jù)說全哈薩克斯坦80%的蔬菜都來自東干人的生產(chǎn)。淳樸厚道的東干人沒有使用除草劑,、殺蟲劑等農(nóng)藥習慣,,一年中從春分到深秋的大半年時間都辛勤地勞作在田間地頭,從早到晚,,中午就在樹蔭下或涼棚下休息吃飯,。莊稼耕作上最辛苦的莫過于東干人。住在楚河南岸吉爾吉斯斯坦的多是甘肅回回,,和東干人很少來往,。 東干人幾乎家家都有小車,這里就像小車博覽會,,有德國的,、美國的、日本的,、韓國的,,且都是原裝貨,當然最多的還是俄羅斯的伏爾加和本國生產(chǎn)的,。在這里,,小車不是身份的標志,也不屬于奢侈品,,而是人們生活生產(chǎn)的必需工具,。營盤,、新渠都是四五公里長的村子,步行串門子的確不方便,,莊稼地近的幾公里,,遠的幾十公里,沒有小車是難以想象的,。因而就常常能看到,,一輛高品位的“沙漠王子”,后面卻拽著一架四輪拖拉機的車廂,,一輛豪華的“梅塞得斯-奔馳”,,里邊取出的卻是剛從地里收回的蓮花白。因為沒環(huán)境污染,,這里的農(nóng)業(yè)是貨真價實的綠色農(nóng)業(yè),,一眼望出去都是大片大片的綠地。家家房前屋后都種有各種花草,。東干人說,,從這些花草的生長狀況,可以看出主人的心境和理家水平,。而且這里真正保持著那種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古樸民風,很多家都沒有院墻,,如果有也是象征性地用柵欄把院子圍起來,,個別有院墻的也不高,院門一天到晚很少關(guān)過,,大街上的店鋪也沒有一家裝防盜門的,。小車開到街道上隨便一放,主人就辦事去了,,大多連鑰匙都不拔,,有的車門還大開著。 在哈國,,公民看病住院,、學生大學前的教育、一個地區(qū)內(nèi)通電話都是免費的,,有的地方水電甚至熱水都是免費的,,60歲以上農(nóng)村老人也可以領(lǐng)到相當于人民幣三百元左右的養(yǎng)老金,,即使在最偏遠的地方,,公路邊也隔一段就建有一個汽車站,是一種用水泥統(tǒng)一預制的小房子,,外面畫有各種艷麗的民族畫,,里邊有供旅客休息的長凳,。哈國大路上、鬧市區(qū),、公務員的辦公室,、學校的教室到處都可以看到他們的領(lǐng)袖納扎爾巴耶夫的畫像,陜西村的鄉(xiāng)黨能生活在這樣一個穩(wěn)定,、和睦,、美麗的國家里,感到很寬慰,。東干的鄉(xiāng)村都像中國過去的農(nóng)村一樣裝著有線廣播,,不同的是,這些高音喇叭不廣播新聞,,不呼革命口號,,也不播送天氣預報,說的凈是阿拉伯語,,原來是專門用來組織人們做“乃瑪斯”(禱告)的,。東干人虔誠信仰伊斯蘭教,把每天5次禮拜看得比吃飯睡覺還重要,,時間一到,,必須找個僻靜地方做“乃瑪斯”。 這里人一生最大的愿望有兩個:一是赴麥加朝覲,,二是回陜西看看,。村里人也和周圍其他民族互相來往,但嚴守教規(guī)已經(jīng)到了苛刻的地步,,讓自己和其他民族區(qū)分開來,。其他民族也信仰伊斯蘭教,但大多執(zhí)行不嚴格,,生活方式也日益西化,,男人抽煙喝酒非常普遍,女人著裝也很隨意,,生活得很自在,。但東干的男人不動煙酒,有抽煙喝酒的不良嗜好的人,,有時實在憋不住,,就得背著人們偷著過把癮。把禁止抽煙喝酒看成是維護中國人形象,、維護陜西人形象的高度問題來認識,。相比之下,東干的女孩子就顯得太清苦了,。女人哪怕天氣再熱,,也是長衣長褲,,頭上還要包上頭巾,不能串門,,走在大街上見了男性不能打招呼,,在家里吃飯從不上桌子,對男人絕對服從,。在哈國,,東干人做事有時執(zhí)著到讓人難以理解的程度,受過高等教育的也是如此,。 從100多年前的3000多人發(fā)展成現(xiàn)在的12萬人,,現(xiàn)在那邊家家戶戶都是親戚了,奇怪的是這里近親結(jié)婚生的孩子卻都很健康很聰明,,大有一代比一代強的趨勢,。在這里,沒有一家離婚的,,也沒有一對年輕人談戀愛的,,都是父母做主,也許他們已經(jīng)習慣了長期流傳下來的風俗習慣,,讀過書的也不例外,。東干婚喪嫁娶的風俗都沒變,娶親得先說媒,。還固守著姑娘不外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些早已被陜西人摒棄了的舊風習,。一旦婚事確定,,女方就開始準備嫁妝,衣服都是手工縫制,,最少得準備半年到一年,。結(jié)婚時,新郎穿手工繡花的袍子和靴子,,新娘要穿繡花鞋,、紅綢衣服,挽著清朝的發(fā)型,,頭上插著個簪子,,村子里所有的人都來慶賀看熱鬧,婚宴要持續(xù)十幾天,。東干人的熱情,、傳統(tǒng)、厚道、鋪張真是讓人驚訝感動,。 文章來源:世界風俗網(wǎng)(www.sjfsw.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