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瓊瑤的一部民國愛情劇橫空出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霸占了那一批觀眾的淚點,再回首,回憶里滿是稀里嘩啦,。兩位女主角分別叫青青和小草,,她們構(gòu)成了電視劇的名字——《青青河邊草》。 這部劇是根據(jù)瓊瑤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而瓊瑤則是借鑒了漢代《古詩十九首》里的句子:'青青河畔草,。'為了加深這一廠牌的影響力,瓊瑤還為該劇創(chuàng)作了同名主題曲,,其中開頭就唱道:'青青河邊草,,悠悠天不老。野火燒不盡,,風雨吹不倒,。' 哇,,瓊瑤阿姨不愧是融會貫通的高手,用起典故信手拈來,,隨便從小杜,、老白的詩里順兩句便成了。由于這首歌旋律優(yōu)美,、流傳極廣,,以致很多人都將其視作牢不可破的固定句式,甚至都以為'青青河邊草'是瓊瑤的原創(chuàng),。 我們還是撥云見日,,來感受一下來自兩千年前的落花有意?!豆旁娛攀住烦霎a(chǎn)于漢代,,被譽為'五言之冠',皆取自無名氏,,體現(xiàn)了漢代文人在社會變革時期的思想遷移,,他們幻滅而沉淪,他們身處痛苦又期待覺醒,,他們把生活都按進了詩里,。 《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 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yǒu)。 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 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 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 詩歌大意是一位歌舞女子思念在外游蕩的丈夫,是十分常見的相思題材,,但這首詩最大的特點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大量美妙疊字的運用。并且,,這六處連續(xù)的疊詞并非只是簡單的堆砌,,而富有變化之美,在顏色,、聲音,、形態(tài)等多方面做出了錯落有致的展示,非常生動,。 '青青'與'郁郁'是近義詞,,但卻是一對互相輝映,、不可替換的近義詞。二者同樣是描寫植物繁茂之詞,,但'青青'注重于色調(diào),,著重描繪河畔草的顏色;而'郁郁'不僅表現(xiàn)出了蒼翠之色,,還營造出一種郁郁蔥蔥的儀態(tài)之美,。也就是說,'郁郁'既有顏色,,又有形態(tài),。 在韻律上,'青青'是平聲,,'郁郁'是仄聲,,其后更有清濁之分,讀起來回環(huán)往復,,很有韻味,。值得一嘆的是,那時候詩學界還未形成聲律的說法,,詩人僅憑自己直覺感受就創(chuàng)作出了如此動聽的旋律,,這就是藝術(shù)的偉大和高貴所在,。 同樣地,,'盈盈'與'皎皎','娥娥'與'纖纖'都有相似的藝術(shù)效果,。所以,,雖然這首不長的詩高頻運用疊詞,但不會給人冗雜重復的感受,,不管在內(nèi)容上還是旋律上,,都令人耳目一新,讀之暢然,。同時,,六個疊詞對讀者感官的不斷刺激,目的正是讓我們感受女子那痛苦的思念,,讓我們聽到她那寂寞而煩憂的心聲,。 '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此二句是渾然天成的一個整體,,只有放在一起才會釋放出該有的藝術(shù)魅力,一切后來者的添油加醋都會讓它變味,。不過,,瓊瑤是聰明的,'悠悠天不老',,她的改造沒有脫離原詩軌道,,也采用了疊字。 在另一首漢代古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中,開篇兩句是'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也是未脫離出雙疊字的模板,這種于單調(diào)之中富于情感變化的藝術(shù)手法,,對后世的詩詞創(chuàng)作影響深遠,,《古詩十九首》功不可沒。 在現(xiàn)代歌曲里,,這一素材經(jīng)常被拿來使用,。比如,名為汪明荃演唱的《青青河邊草》中有'青青河邊草,,寂寂郊野路'的歌詞,,而在一首名為《青青河畔草》的歌曲里則是'青青河畔草,,香風花影搖'。但不管怎么說,,小解最愛的還是'郁郁園中柳',它的古風之美是不可取代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