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曾經(jīng)做過這樣一份問卷調(diào)查:如果孩子被欺負了怎么辦,? 65%的家長都認為應(yīng)該培養(yǎng)孩子強硬的性格。也就是孩子被欺負的時候,,一定要打回去,。還有25%的家長認為孩子被欺負的時候,應(yīng)當(dāng)向老師求助,。 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呢? 如果教育孩子打回去,,可能會讓孩子覺得,,打人是一種正確的處理問題的方法。從而助長孩子的暴力傾向,,影響孩子的社交發(fā)展,; 如果教育孩子一遇到問題就去找老師尋求幫助,長期下來,,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弱小的,是需要被保護,、被幫助的,,這樣會影響孩子自信心的發(fā)展。 從SEL社會與情緒學(xué)習(xí)的角度看,,這件事并不是簡單的打和不打的選擇,。 家長在選擇方法之前要經(jīng)過很復(fù)雜的思維過程,,再給與孩子干預(yù)和建議,才能讓孩子在這件事中汲取經(jīng)驗,,獲得學(xué)習(xí),,增強未來處理類似問題的能力。 孩子和同學(xué)打鬧,,受了傷、留了血,,而對方孩子卻毫發(fā)無損,。我們看到孩子受傷,氣的不行,,告誡孩子以后離那個同學(xué)遠一點,。 而孩子呢?好像啥事沒發(fā)生,,沒過幾天,,又和那同學(xué)高高興興一起玩了。 為什么會這樣呢,? 因為通常情況下,,孩子受到傷害時,我們會習(xí)慣性的將受傷害的一方界定為“受欺負”,。 一旦這個想法形成,,就會難以掩飾自己的生氣情緒,可能會把情緒宣泄在對方孩子身上,,譴責(zé)他的欺負行為,;也可能會責(zé)怪自己的孩子,為他的懦弱感到憤怒,。 這些行為反應(yīng)都是因為“我的孩子被欺負”這個想法,,讓家長感受到自己的權(quán)威受到威脅,自己的利益受到傷害,。 然而孩子不是這么想的,。 兩個孩子之間打打鬧鬧、玩著玩著,,孩子無意間碰到了對方,,對方情緒一下失控,抄起身邊的鉛筆盒就打,,然后孩子就受傷了,。 這個過程與對方情緒失控有很直接的關(guān)系,致使做出不知輕重的舉動,,傷害到了孩子,。 孩子的情緒腦本身就很發(fā)達,,加上控制情緒的理智腦還沒發(fā)育好,所以情緒失控是很正常的事情,。 俗話說:小孩的臉是六月的天,,一陣陰一陣晴。孩子被打是真,,但兩個人一旦從情緒狀態(tài)中回到理性狀態(tài),,一切就都仿佛沒有發(fā)生。 這種情況,,我們定義為情緒失控下的無意識行為,。 一般來說,一旦沖突引發(fā)情緒失控,,身體會做出三種應(yīng)激反應(yīng):逃跑,、攻擊和木僵。而由于每個孩子成長的環(huán)境不同,,經(jīng)驗也不同,,會讓不同的孩子形成比較固定的行為模式。 很顯然,,孩子和對方都在打鬧中進入情緒失控狀態(tài),,但對方形成的行為模式是攻擊。他會無意識的拿起一切可以保護自己的武器戰(zhàn)斗,,力量大,、動作快,以保護自己,。而孩子,,是逃避或木僵的行為模式。 如果這兩個孩子遇到一起,,我們外人看到的就是,,一個人是在打人,另一個人是被打,。 其實,,他們兩個人都處在情緒失控的狀態(tài),只是他們的行為模式不同而已,。 除了情緒失控下的無意識行為,,還有一種矛盾沖突是有意識制造的,比如校園霸凌,。我們本次簡單講解,、不作深入探討: 這種與前面情緒失控的現(xiàn)象截然不同,是主動的狀態(tài),是大腦皮層指揮下,,有意識有計劃的欺負對方,甚至他們都想到了如何應(yīng)對欺負人的后果,。小學(xué)階段,,這種類似校園霸凌的事情發(fā)生的比率比較低,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大腦結(jié)構(gòu)還處在發(fā)展中,,他們很少有意識的去組織這樣的以強凌弱的行為舉動。 — 2 — 家長該如何應(yīng)對 1,、耐心傾聽和感受孩子 如果孩子回到家,爸爸發(fā)現(xiàn)他的臉被抓破了,,而且還有血印,。 看見孩子臉上的抓痕,爸爸心疼的不行,,于是爸爸當(dāng)下就對孩子說: “是誰把你的臉抓成這樣的,?” 還沒等小小回答,爸爸又說,,“唉,,你怎么這么老實。被人欺負了,,你都不知道還手嗎,?下次再有人打你,你就給我打回去,,聽見沒有,!” 聽了爸爸的話,孩子突然哇哇大哭起來,,爸爸一看就更生氣了,。 于是爸爸又說“哭哭哭,就知道哭,!沒出息,,一點都不像我兒子!你告訴我誰干的,,明天我去幼兒園給他點顏色看看,!” 這個時候媽媽在旁邊說,“你先問問兒子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好嗎?動不動就打回去,,找別人算賬,,兒子都被你嚇壞了?!?/span> 說完了,,媽媽把孩子抱在懷里,關(guān)切的詢問小?。?/span> “爸爸剛才那么兇你,,你一定嚇壞了對吧,是不是很委屈難過呢,?你臉上的傷還疼嗎,?你可以告訴媽媽,今天和小朋友發(fā)生了什么事嗎,?” 聽了媽媽的話,,孩子開始停止哭泣,開始和媽媽陳述了事情的詳細經(jīng)過…… 爸爸的批評指責(zé),,不僅沒有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還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犯了一個錯誤,自己是無能的,、自己是沒用的,。 他可能以后都不敢把學(xué)校的事情告訴爸爸了,同時孩子還會產(chǎn)生自卑心理,。后來爸爸還說要去學(xué)校找小朋友算賬,,他會更加的擔(dān)心和害怕,而且會感覺事情很嚴重,,不知道會發(fā)生些什么,? 但在這個過程當(dāng)中,孩子媽媽就做的特別好,。媽媽到底做了什么事情呢,? 一、她抱起小小,,這樣小小會感覺到自己很重要,,同時這個舉動還可以消除孩子的不安。 二,、媽媽說,,你一定嚇壞了,這是看到孩子,,說“你是不是委屈難過,,你現(xiàn)在身上還疼嗎,?” 三、她說“你可以告訴媽媽,,今天在學(xué)校發(fā)生了什么事嗎,?”引導(dǎo)孩子說出事情經(jīng)過,引導(dǎo)他自己說出,,這就是讓孩子還原事實,。 父母只需支持、聆聽,,同時等孩子的情緒平復(fù)之后,我們可以找一個舒適輕松的環(huán)境與孩子討論,,如果以后再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們應(yīng)該怎么做?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引導(dǎo)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 所以,,當(dāng)孩子受到傷害之后,,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耐心的傾聽孩子,。 注意,,整個過程當(dāng)中不批評、不指責(zé),。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擁抱,、共情、引導(dǎo)孩子說的更多,。 2,、不強化孩子“被欺負”的想法 當(dāng)爸爸對孩子說“你怎么這么老實,被欺負了也不還手,你真沒出息?!?/span> 聽了爸爸的話,,孩子會覺得自己是一個怎么樣的孩子呢?是勇敢的,、有能力的,,還是懦弱的、沒出息的呢,? 孩子有可能受到負面的心里暗示,,我是被欺負的、我是無能的,,從而從小就產(chǎn)生自卑的心理,。 那如何幫助孩子淡化被欺負的感覺呢? 我們要做的不是給孩子貼標簽:你被欺負了,。 我們可以用描述性的語言說: “他用鉛筆盒打了你的頭,,讓你的頭流了血,。看來他還沒有學(xué)會用其他更好的方式表達著急生氣的情緒,?!?/span> 這個時候我們就淡化了他被欺負的感覺,當(dāng)我們淡化了這種感覺之后,,孩子本來受到傷害的心靈就不會再一次被否定,,同時,也會從情緒的角度理解對方的行為,。 如果媽媽再問:“如果是你,,你有什么不同的方法表達你著急生氣的情緒呢?” 這樣的問題會讓小小感覺自己不是一個被欺負的對象,,反而是一個有能力的人,。 這前后的差異之大可想而知。 不貼標簽不強化,,本身就是對孩子的保護,,以后再出現(xiàn)這樣的事件,孩子首先不會因為“我是個被欺負”的孩子感到低價值感,。 3,、教會孩子處理的技巧 ◆ 教會孩子學(xué)會洞察對方情緒 我們的SEL課堂教過大家一招,了解感受的三把鑰匙:看表情,,體會身體感覺,,找一個詞說出來。 我們可以帶著孩子體會這三把鑰匙,,在家里多訓(xùn)練孩子洞察對方的情緒,。一旦對方有情緒,孩子可以用這樣的方法感受到,,提早預(yù)防或離開,,避免傷害。 ◆ 教孩子學(xué)會拒絕 首先,,教會孩子在被欺負時,,勇敢的說“不”。 如果被打了,,要大聲的對打人者說“你不能打人,,打人是不對的,請你立刻停止”,。如果孩子的玩具被搶了,,要大聲的對搶玩具者說“不,這是我的玩具,,你不能搶,,我不喜歡你這樣,,請你立刻把玩具還給我”。 平時在家里面,,我們可以經(jīng)常鼓勵孩子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想法和決定。 我再重申一遍,,在家里面要一遍一遍的幫助孩子,,讓他學(xué)會表達自己的感受、想法和決定,。除了鍛煉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我們還要允許孩子說“不”,要給他說“不”的權(quán)利,。 很可惜的是,,很多孩子在家庭成長中,不被允許和父母說“不”,,當(dāng)父母打罵他的時候不能反抗,這樣就容易形成出門被別人攻擊的行為模式,。 所以,,要想讓孩子學(xué)會防御攻擊,家長在家中也要用尊重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并給孩子反抗和說不的機會,。 ◆ 讓孩子不羞于求助 家長要鼓勵孩子向老師、向家長或者向周圍的朋友求助,。 要讓孩子從小知道,,這也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求助并不丟臉,。 很多家庭教育中,,會把孩子求助當(dāng)作無能的表現(xiàn)。 所以有些孩子寧可被打,,也不愿意求助,。 或者一旦求助,反而會遭到家長的指責(zé)和否定,,這種求助更讓人感到難以接受,。 4、家長要主動溝通 是不是遇到這樣的事件,,就一定由孩子自己去解決呢,? 當(dāng)然,每次事件都是鍛煉孩子社會與情緒能力的機會,,但家長也要知道,,他們畢竟是孩子,。 培養(yǎng)和訓(xùn)練是一方面,家長也需要有針對性地介入幫助孩子,。展開溝通就是家長可以做到的,。 ◆ 與老師溝通 當(dāng)和老師溝通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你要保持冷靜,,因為你的情緒很容易影響到老師,。 我們來舉個例子,假如你這樣跟老師說: “黃老師,,我小孩昨天在你們班被打了,,你們老師是怎么管理這些學(xué)生的?” 你這樣一說,,想一下老師能好受嗎,?她馬上就會覺得難受。為什么呢,?因為你一開口可能就在責(zé)備,。 所以她馬上就會豎起防御機制,她會說: “沒有啊,,他們只是在玩而已,,我覺得這并不算欺負啊,!” 如果這樣的話,,你們的溝通就很難再往下進行了。 那如果你換一種溫柔的方式跟老師說: “黃老師,,我孩子說最近班里面有個小朋友經(jīng)常搶她的玩具,,昨天還動手打了她,我知道老師要照顧這么多的孩子真的是不容易,,可能您沒有留意到這件事,,我非常理解您。 同時,,我想作為幼兒園,,還是需要給孩子安全感的,而且要讓孩子有個好的學(xué)習(xí)環(huán)境,。 所以,,我今天想和您溝通一下??茨懿荒?,我們想個辦法來解決這件事?!?/span> 你看,,這種說法是不是讓老師更容易接受呢,? ◆ 與對方家長溝通 我們換一個角度,當(dāng)溝通對象換成對方的家長時,,其實原理是一樣的,。 但除了保持冷靜之外呢,我還是主張先交給老師去處理這個問題,。 在協(xié)調(diào)無效的情況下,,你實在要和對方家長直接溝通的時候,我建議一定要有第三方在場,,讓第三方的起到緩解氣氛,、緩沖情緒的作用,防止你們雙方因為過激的語言和行為產(chǎn)生更進一步的沖突,,要避免由孩子的沖突演化為家長的沖突,。 第三方可以是監(jiān)委會或者是別的家長。 ◆ 與打人的孩子溝通 我們家長自己要明白,,其實打人和被打的孩子,,他們的情緒狀態(tài)是一樣的,這兩種孩子只是行為不同而已,。 打人的孩子在事后也不會好過多少,。他們會緊張、害怕,,會被老師和家長批評,說不準還會承擔(dān)難以承擔(dān)的責(zé)任,。 這時,,他們也更容易處于情緒即將失控的狀態(tài)。 如果,,我們直接找到打人的孩子,,劈頭蓋臉罵他一頓,或者教育他,,威脅他,,都會令他的大腦蓋子再一次打開??赡軙堰@份憤怒再次遷移到孩子身上,。 這樣,家長的溝通就沒有幫到孩子,,反而增加了他的危險,。 所以,我建議,,家長也要用共情的態(tài)度與打人的孩子溝通,,促進他的大腦蓋子合上,,融合矛盾。 我們可以這樣和那個孩子說: “小明,,你昨天和我兒子打架了,,叔叔現(xiàn)在特別理解你,你是不是昨天沒控制住自己呢,,你當(dāng)時是什么感覺呢,?你是不是也特別生氣呢?你看看當(dāng)時結(jié)果是什么呢,?下次再生氣的時候,,能換一種方式嗎?” 你看,,如果我們學(xué)會共情,,同理到對方,那個孩子的情緒也一定能緩和下來,。 我們替自己的孩子去和打人的孩子去談,,其實就是幫助自己的孩子緩和他們的關(guān)系。 一般打人的孩子,,也很痛苦,,各種人都說他不對,被打的孩子可能還有人理解,,但是打人的孩子,,很少有人理解他們,他們會覺得,,反正也沒人理解我,,我下次還打人! 但是,,如果我們能同理到對方,,他們的行為,就會有變化,。至少他會用另一種眼光看待這個懂他的叔叔的孩子,。 我們要知道在處理孩子被欺負的這個問題時,核心是孩子本身的自信心和人際交往能力,。 如果我們能夠幫助孩子構(gòu)建起安全感和自信心,,讓他有勇氣和能力處理人際交往中的各種問題,你就會讓孩子感受到,,無論何時,,我們家長都是他最堅強的后盾。那么孩子自然就會擁有不可欺負的強大氣場。 下次我們再遇到孩子被打的情況,,針對要不要打回去這個問題,,我們先判斷性質(zhì),再采取行動,。 核心是,,家長要通過社會情緒技能建立孩子本身的自信心,并且把這些人際交往的能力教給孩子,。 下次微課,,我會給各位家長分析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會造成孩子的膽小和不自信呢,? 歡迎下周同一時間,繼續(xù)鎖定我們童心沃的SEL家長微課,。 |
|
來自: 夢卓r9zs6vnajh > 《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