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去煩熱,利小便,,清心,?!薄渡菟幮詡湟罚骸跋抵箍剩辖够?,明眼目,,利小便,治白濁,,退熱,,散痔瘡毒 ?!?/span> 淡竹葉單用有效,,與蘆根、麥冬,、黃芩,、燈心草、生地黃,、白茅根等其他清熱藥同用,,效果更佳。 用于治小便短赤澀痛,、口舌生瘡等,,常與生地黃、木通等同用,;用治小兒心熱夜啼,,常與鉤藤、薄荷,、蟬蛻,、燈心草等同用;用于口糜舌瘡,,或因勞心太過(guò),、五志過(guò)極、心火上炎發(fā)生口瘡,,常與生地黃,、黃連、燈心草同用,。 淡竹葉《本草綱目》【來(lái)源】為禾本科植物淡竹葉的干燥莖葉,。夏季末抽花穗前采割,曬干,。 【異名】竹葉門(mén)冬青,、迷身草、竹葉麥冬,。 【性味】味甘,、淡,,性寒。 【歸經(jīng)】歸心,、胃經(jīng),。 【功能與主治】淡竹葉有清熱瀉火、除煩,、利尿的功效,。其能清瀉心、胃實(shí)火,,通利小便,,常用于熱病煩渴、口舌生瘡,、小便短赤等,。其有很好的退熱、利尿作用,。 【適用人群】心火盛,、胃火盛所致的熱病傷津、心煩口渴者以及心火上炎所致的口舌生瘡,、咽及牙齦腫痛者,。小便短赤、熱淋澀痛者,。 【注意事項(xiàng)】無(wú)實(shí)火者及脾胃虛寒,、尿頻者不宜。孕婦不宜,。 【用法用量】可煎汁,、泡茶或煮粥,不宜久煎,,煮粥時(shí)宜稀薄,,不宜稠厚。煎服用量在6~10克,,大劑量可用至15~30克,。 |
|
來(lái)自: 金陵養(yǎng)身樁 > 《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