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書法界,,公認的楷書四大家是顏真卿,,柳公權(quán),歐陽詢,,趙孟頫,,其中前三位都是唐代,而趙孟頫和他們整整隔了一個朝代-宋朝(不包括五代十國),。 眾所周知,,唐末群雄逐鹿,藩鎮(zhèn)割據(jù),,誰不想稱王,?那是一個戰(zhàn)火紛飛。亂世梟雄紛爭的時代,。好不容易趙匡胤統(tǒng)一了局面,,短暫地,書法界又一次迎來了百花齊放的局面,,宋四家的崛起,,兼有其他書家的爭鳴,一派繁榮的景象,,曇花一現(xiàn)后,,可惜都在宋徽宗之后喪失殆盡,書法界出現(xiàn)了一個斷代,! 這個時候,,趙孟頫站了出來! 趙孟頫在歷史上對書法的最大功績就在于: 重新振興書法的古法,,并簡化和通俗晉人筆法,,使晉人高雅的書法大眾化,老百姓也能練習(xí),。在他之后,,二王的書法法度又被重新重視起來,一改楷書在兩宋時代被冷落的命運,,并受到至唐以來最為熱烈的尊崇。那個時代的人學(xué)習(xí)二王書法,,很多人都是通過練習(xí)趙孟頫書法,,從而上溯而完成的。所以說,,趙孟頫對中國書法的貢獻善莫大焉,。 在我國書法史上,趙孟頫上承晉唐,、下啟明清, 和他同朝代的書法大家趙雍,、虞集、柯久思,、張雨,、王蒙等書法上都受到其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明代的書家文徵明,、祝枝山等人更是從他這里汲取書法營養(yǎng),。直接跳過兩宋,重新讓楷書光芒四射,。 趙體楷書特點: 一是結(jié)體略扁,。 很多練習(xí)趙體的人都發(fā)現(xiàn),,趙體不像歐體或者柳體那樣高長,,硬朗,筆畫圓秀,間架結(jié)構(gòu)方正,每個字的撇畫和捺畫以及橫畫比較舒展,字勢也更橫向伸展,。略扁的結(jié)構(gòu),,使其古意盎然;而舒張的筆畫,,又使得其秀美多姿,。 二是用行書方法寫楷書。 孫過庭《書譜》云:“草不兼真,殆于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翰札”,,雖然這句話在唐代就被他指出,,但在歷史上,將行書筆意在楷書中發(fā)揚光大的,,趙孟頫實是第一人,。在他的楷書中可以看到行書的痕跡,端莊中又那么的飄逸,。 顏筋,,柳骨,歐瘦,,趙孟頫用行書筆意去寫楷書,,融匯三者的筆鋒,,使得楷書變得血脈暢通,變得“活”起來,,這也是他為什么能夠在三大家成名幾百年之后,又一次能以楷書成名的真正原因,。兩宋的書家多偏行書,瀟灑有余,,端莊不足,。他正好彌補了兩者的缺點并發(fā)揚了兩者的長處。 三家楷書的字都是筆筆斷開的,,雖然看上去結(jié)構(gòu)明了,,但卻很難看清其筆路。而趙體卻不同,,起筆常常是順鋒而入,收筆時又不刻意頓挫回鋒,有時甚至直接采取行書的寫法,。這種寫法使得起筆、運筆,、收筆的筆路十分清晰,,點畫之間的呼應(yīng)流美動人,為筆墨憑添了一種生氣和情趣,。 三是筆畫瘦硬,。 趙孟頫在世時候就已經(jīng)名滿天下,所以,,無論在當時還是后世,,模仿者都很多。但由于造假者功力不夠,,得其形而不得其神,,使得筆畫癡肥,看似圓潤,,實則媚俗,,這也造成了不少后人以為趙體字是“甜媚一路”。并認為他是獻媚元朝,! 實際上,,認為趙體“軟媚”,是一個天大的誤解,。臨習(xí)趙孟頫道德經(jīng)帖,,再對照其他字帖上的趙字,就會發(fā)現(xiàn),,此帖骨力內(nèi)藏,,頗有些王獻之《玉版十三行》的味道。在筆畫運行上,,直接跳出了唐三家楷書的橫輕豎重的固定程序,每一筆的輕重完全依據(jù)字形需要而隨機決定;在捺和橫上,,并非呆板運筆直如木棍,而是自然起伏, 因此更加顯得流麗動人,。行書的意境表露無疑。 可是清之后,,因為乾隆帝對趙體書法的推崇,,趙體書法風靡一時,甚至影響到了當時的刻書印刷業(yè),,成為了“印刷體”,。成為“印刷體”好處是,趙體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推廣,,有書就能看到趙體書法,。 缺點是學(xué)趙成了童子功的一種,寫得再好也沒有用,,因為趙體看似好學(xué),,實則是楷書四大家里最難學(xué)的一種。有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盡管元以后很多人學(xué)習(xí)過趙體楷書,,但依靠趙體成名的卻沒有。在趙體基礎(chǔ)上雜糅創(chuàng)新的名家,,倒是有很多,,諸如姜立綱 、唐寅,、于右任等等,。學(xué)習(xí)趙體,并在在趙體之上雜糅其他名家的東西并寫出自己的特色,,才能成功,。 學(xué)書法的人都會發(fā)現(xiàn),顏柳歐三家楷書上手都快,,偏偏趙體就慢,那是因為趙體行楷并存,,端莊和飄逸都在字中體現(xiàn),,沒有功力就只有其形而不得其意了!因為趙孟頫是在通學(xué)二王兼唐代書家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新的新的楷書,, 趙體的流芳也得益于書法在當時的斷代,,尤需要一個人扛起振興書法的大旗,正好他符合這個要求,。
時代造就了他,!他也成就了書法的復(fù)興! 書法之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