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沐恩 圖:一語薄言 昨天,,和堂叔還在聊起這個話題:再過20年,,我們的村莊,會是什么樣子,?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我們的村子,目前還留守在家的,,都是些60歲以上的人,。按照常理,20年之后,,老人一個個離去后,,老家的村莊將成為一片荒場。 前天,,我再次回到了久違的老家,。泥土的芳香,清新的空氣,,讓人感到非常親切,。同時,又讓人覺得有些陌生。從村東頭走到西頭,,也看到幾個人,,小時候,那種串門拉呱的熱鬧場景一去不返了,。 一位老人從我的身邊走過,,還未來得及打招呼,他就匆匆而去,。也許,,在老人家的眼里,我已經(jīng)是一個陌生人,。 我信步走到堂叔的家,,只見一個在他的院子里賣力的挖著。堂叔,,是最后一批離開村莊的中年人,,先前一直在周邊做些收購糧食和樹枝的生意,但辛辛苦苦的勞作,,并沒有換來相應(yīng)的回報,。他們離開后,院子也就交給本家的一位大哥打理,。 東屋的門后,,還放著當(dāng)年嬸子的陪嫁品,我輕輕的打開柜子的蓋子,,即刻散發(fā)出一種難聞的發(fā)霉氣味,。 院子里的杏樹,依然茁壯成長,。不管家中有人無人,,它都一動不動地站立在墻根,每年在四季的更替中開花結(jié)果,。三周左右的時間,,杏兒也就成熟了,也許它的味道,,并不如兒時香甜,,但是回味過去難忘的童年,是多么的美好,。 廚房里的風(fēng)箱和鍋臺,還保持著離家的樣子,,鍋蓋和面瓢的上面,,是厚厚的灰塵。我依稀還記得當(dāng)年嬸子在灶房忙碌做飯的場景,。這里,,承載了堂叔和嬸子他們艱苦的生活歷程,。 這個曾經(jīng)每家必備的面缸,也被擱置在房屋的一角,,時光荏苒,,我們在歲月的交替中長大、成熟,、變老,,無論走多遠(yuǎn),面缸里泛動的溫情都如花兒開在心上…… 這把木制的“扒叉子”,,看它“傷痕累累”的樣子,,就知道它曾為堂叔的家庭,立下汗馬功勞,。 這是叔叔最初拉磚和石子的“賺錢神器”,,時光改變著一切,也重塑著一切,,如今,,它早已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它也和其它老物件一樣一樣遠(yuǎn)離了我們的生活,,要想知道它的故事,,只能到二十年前的記憶里去找尋。 這里,,曾是村里孩子們喧鬧的場所,,讓心緒安靜下來,似乎還能聽到當(dāng)年小伙伴們打臘子,、摔洼屋的歡呼聲,,只是那時誰也不曾想到,這里,,竟被開墾成了一處菜園,。 這位大哥說,這里經(jīng)過整理,,將被種上豆角,、黃瓜、辣椒,、絲瓜,、黃豆和小蔥,我想,,半個月之后,,這里,將一片綠意盎然。 歲歲年輪,,故鄉(xiāng)的鄉(xiāng)村日漸遠(yuǎn)逝,,鄉(xiāng)村的傳統(tǒng)也因漸漸地失語而開始靜默,在悄無聲息的歲月中埋葬過去的記憶,,而那些記憶,,依舊在時間的長河中,佇立在的荒草縫隙里,,慢慢變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