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慧 周末回老家看望爸媽,順便看看家鄉(xiāng)的田地和河堤,,走在田間的小路上,,遠遠就能看見我家綠油油的麥地里一座高高的墳冢,那是我爺爺?shù)哪沟?,我禁不住走到跟前,,默默注視了好久,往事也不由己的浮現(xiàn)在眼前…… 從我記事起,,爺爺就是村里種田的一把好手,。秋季播種小麥的時候,爺爺搖耦(lou)的技術最好,,家里其他成員在前面使勁拉耩(jiang)子,,一家人干的熱火朝天,休息的時候,,爺爺就會給我們講他過去當兵打仗的故事,。 爺爺年青時被國民黨抓壯丁,國民黨節(jié)節(jié)敗退到福建,,爺爺受傷趁著夜色逃了回來,,那時候兵荒馬亂的,爺爺走了一個多月,,一路討飯回的家,。到家時瘦的只剩下皮包骨頭,在床上躺了好久,,險些喪命,,談到此處,爺爺眼角有些濕潤了,。 我爺爺讀過幾年的私塾,,寫得一手好字,在我上小學的時候,,爺爺曾經(jīng)輔導我寫作業(yè),,給我們講很多很多的故事,,受爺爺?shù)挠绊懀覀冃置萌齻€喜歡聽評書,、揚琴,、大戲,更喜歡聽爺爺給我們講故事,。 在我上初中的時候,,哥哥和我到鎮(zhèn)上讀書,每個禮拜六下午才能回家,,爺爺奶奶會提前準備好吃的,,站在村口的老柳樹下等待著,張望著我們的身影,,一到家,,我和哥哥一頓狼吞虎咽,甚至來不及跟爺爺奶奶說話,。爺爺總是在一旁和藹地看著我們倆說:“慢點吃,,慢點吃,別噎著”,。在那個貧窮的年代,,爺爺把好吃的留給我們,自己卻不舍得吃,,為此,,爸爸媽媽曾不止一次的阻止過。 因我們兄妹都上學的緣故,,本身貧窮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爺爺就帶領爸爸媽媽搞起了副業(yè),買蘆葦,、編席子,、養(yǎng)豬、倒洋灰缸,,這樣既增加了收入,,也不耽誤地里的農(nóng)活。一家人齊心協(xié)力,,共同渡過了那段困難的時光,。 爺爺是個慈善的老人,記憶中,,每次遇到討飯的人,他總是熱情地把“要饃饃”叫進家門,,端出饃饃倒上水,,讓他們吃飽了再走,。那時印象最深的是,這些乞丐大多是河南的,,要么說是安徽的,,理由不是天旱就是被淹,莊稼顆粒無收,,實在過不下去了,,只能出來要飯了。這種印象滲在我的頭腦中,,以至于那時我總認為河南和安徽是全國最窮的地方,。 爺爺說,沒到揭不開鍋的時候,,沒有人會去做乞丐的,。有時,我也告訴爺爺,,說不定他們就是騙子呢,?爺爺卻是不以為然地笑著說,管他是真是假,,既然要到你門上了,,就不要拒絕,萬一是真的呢,,再說,,當初我從福建那邊當兵逃難回家,一路上還不是好心人提供飯食,,不然早就餓死了,。 吃虧是福,這是爺爺?shù)淖毅?。這個堅強的老頭除了給國民黨當過兩年兵外,,一生都與黃土地打交道,吃了很多苦,,就是沒享過一天福,。窮得每次吃完飯都要把碗舔得干干凈凈的,但從來沒有對那些“要饃饃”惡聲惡氣過,,甚至于經(jīng)常當朋友一樣看待,。 人在做,天在看,,留下福祿蔭子孫,。這是爺爺經(jīng)常念叨的一句話。 天有不測風云,,突然有一天,,身體健康的爺爺在地里干活的時候暈倒了,,臉色臘黃,到醫(yī)院一檢查,,是癌癥晚期,。據(jù)奶奶說,有好一段時間爺爺就感覺身體不舒服,,渾身無力,,但他為了省錢,依然硬撐著下地干活,。 就這樣,,爺爺還沒等到我大學畢業(yè)就走了,沒來及吃一口我孝順的食物,,也沒能穿上我買的一件體面的衣服,,卻留下無盡的思念和許多與人為善的道理永遠影響著我的生活,以至于這么多年后想起時還是暖暖的感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