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官針》篇記載了“九刺”,、“十二刺”和“五刺”共二十六種刺法,,現(xiàn)就據(jù)其內容分別進行對比探討,順序打亂,,只為更好對比學習,,如解讀有偏差,,請多多指正。 絡刺——“九刺”之一,,“絡刺者,,刺小絡之血脈也?!薄端貑枴ふ{經(jīng)論》又說:“病在血,,調之絡?!薄鹅`樞·經(jīng)脈》篇說:“諸刺絡脈者,,必刺其結上,甚血者,,雖無結急取之,,以瀉其邪而出血,?!闭f明這種方法,是以刺小絡出血為主,,故稱為絡刺,,又稱為“刺絡” ,,此法可疏泄血熱,治療絡脈的病證,。 大瀉刺——“九刺”之一,,“大瀉刺者,刺大膿以鈹針也,?!笔钦f用鈹針刺破(切開)較大的膿腫,排膿(引流)放血的方法,,稱為大瀉刺,,此法可瀉除膿血,多用于外科病證,。 贊刺——“十二刺”之一,,“贊刺者,直入直出,,數(shù)發(fā)針而淺之,出血,,是謂治膿腫也,。“贊”有助之意,,是說這種直入直出,,多針而淺刺出血的方法,可以治療癰腫,助其消散,,故稱為贊刺,。 豹紋刺——“五刺”之一?!氨y刺者,,左右前后針之。中脈為故,,以取經(jīng)絡之血者,,此心之應也?!逼浞ㄊ窃谘ㄎ坏那昂?、左右散刺,以刺中血絡,,使之出血的方法,,因心主血脈,故與心相應,,由于刺的部位較多,,形如豹皮的瓤紋所以名為豹紋刺。 巨刺與繆刺均首載于《內經(jīng)》,,二者同是左右交叉“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的取穴方法。其不同點是在適應癥和方法上有所區(qū)別,,刺經(jīng)脈的稱“巨刺”,,刺絡脈的稱“繆刺”。一般認為:巨刺的部位是左右對稱或交叉的部位和穴位,;而繆刺的部位是刺各經(jīng)的井穴和所屬皮部的血絡,。據(jù)《素問·調經(jīng)論》和《素問·繆刺論》所述匯表如下: 遠道刺——“九刺”之一,“遠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瑣府腧也,?!敝赶轮涎苤髦瘟膊。@種刺法稱為遠道刺,。 經(jīng)刺——“九刺”之一,,“經(jīng)刺者,刺大經(jīng)之結絡經(jīng)分也,?!敝附?jīng)脈所過之處有結聚者,,如郁血、硬結,、壓痛等常用經(jīng)刺法,。由于是直接刺大經(jīng),故稱之為“經(jīng)刺”,,比如治療腱鞘囊腫基本上是用這種刺法,。又如“經(jīng)絡觸診法”和以觸診所得的陽性反應處為針刺點的治療方法,均屬經(jīng)刺法,。 毛刺——“九刺”之一,,“毛刺者,刺浮痹皮膚也,?!边@是一種浮淺刺法,用于治療皮膚表層的痹證,。如梅花針等是受此種刺法的啟示改進而成,。臨床上所見的“各種皮神經(jīng)炎”所致的局部皮膚麻木不仁等均用此法治療。 分刺——“九刺”之一,,“分刺者,,刺分肉之間也?!敝羔槾桃边_深層肌肉的一種方法,,用來治療邪在分肉,溪谷酸痛等疾病,。古人將深部近骨處的肌肉叫做“分肉”,,故稱“分刺”。用此針刺法深刺環(huán)跳,、秩邊等穴,,治療各種頸肩腰腿疼即為此意。 焠刺——“九刺”之一,,“焠刺者,,刺燔針則取痹也”。所謂燔針是以火燒針,,將針燒紅后刺入皮膚,,隨痛處取穴,要求速進速出,,如用手探湯,。用來治療寒痹證,不宜用來治療局部灼熱,、肌肉弛緩的“熱證”,。《靈樞·經(jīng)筋》:“粹刺者,,刺寒急也,,熱則筋縱不收無用燔針”。 齊刺,、揚刺,、傍針刺三種刺法均屬于十二刺范圍,又同是多針刺類,,皆治痹證,。 《靈樞·官針》篇說:“齊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氣小深者?;蛟蝗?,三刺者,治痹氣小深者也,?!敝赋龃朔ㄖ贝桃会槪攵?,治療寒氣稽留部位較小而又較深的痹證,。因其三針齊用,故又稱三刺,。又說:“揚刺者,,正內一,傍內四而浮之,,以治寒氣之博大者也,。”指出這種方法是正入一針,,傍入四針而淺,,以治療寒氣稽留面積廣而淺的痹證。因此法揚散浮淺,,故稱為揚刺,。還說:“傍針刺者,直入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指出此種方法是正入一針,,傍入一針,,以治邪氣(寒邪)久居之留痹,。因其正傍配合而刺,所以稱傍針刺,。 概而言之,,正一傍二者為齊刺,治寒氣小深者,;正一傍四者為揚刺,,治寒痹廣大者;正一傍一者為傍針刺,,治留痹久居者,。齊刺三針齊下,刺入較深,,局部取穴用之較好,;揚刺必須淺而輕浮,目前應用的梅花針,,即衍生于此法,;傍針刺適用于病程久遠,經(jīng)絡同病的痹證,,正者刺其經(jīng),,傍者刺其絡。 浮刺——“十二刺”之一,,“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边@種刺法是斜針淺刺,以治療屬于寒性的肌肉拘攣的疾病,。浮刺,、毛刺、揚刺同屬淺刺,,但毛刺為少針而淺刺,;揚刺是多針而淺刺;本法是斜進針而向肌層橫臥透刺,。近代應用的皮內針法,,就是浮刺法的演變。 偶刺——“十二刺”之一,,方法是是用手在胸背部按壓,,尋找有壓痛的部位,也就是直對病痛所在,然后一針刺在胸前,,一針刺在背后,,用來治療“心痹”病,避開內臟以免損傷此法亦稱“陰陽刺”,。在治療臟腑病時用的“前后配穴法”或者是“俞募配穴法”,,就是這種刺法的發(fā)展。 直針刺——“十二刺”之一,,直針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氣之淺者也,。”這種針法是一種沿皮臥針直刺的方法,,臨床上適宜于治療寒氣較淺毋須深刺的疾病,。因邪淺針深,反致引邪深入,,故從皮刺之,,用瀉淺表部的寒邪,如地倉向后橫刺頰車等即是此意,。 報刺——“十二刺”之一,,“報刺者,刺痛無常處也,,上下行者,,直內無拔針,以左手隨病所按之,,乃出針復刺之也,。”這種刺法是用于治療沒有固定疼痛的病證,,如疼痛上下走竄,,用針直刺而入,在留針的過程中用左手沿病痛所處上下按摩,,然后出針再刺,。“報”有“復”之意,因刺之而復刺,,故稱之為“報刺”,。與臨床中的間歇運針法有類似之處,不過報刺是出針后再刺,,后者是在針刺過程中反復提插刺,。 短刺——“十二刺”之一,“短刺者,,刺骨痹,,稍搖而深之,,致針骨所,以上下摩骨皮,?!边@里的“短”是慢進針的意思,緩慢進針同時并搖動針體使針入至骨,,上下提插,,上快、下慢(快提慢插),。這種刺法乃從陽引陰之意,,以治寒氣入骨的“骨痹”證。 陰刺——“十二刺”之一,,“陰刺者,,左右率刺之,以治寒厥,,中寒厥,,足踝后少陰也?!贝朔ㄊ峭瑫r取用左右雙側相對的穴位(主要指陰經(jīng)穴)進行針刺的一種方法,。如取足少陰經(jīng)內踝后的太溪穴治療寒厥病證等,所以稱為“陰刺”,。 恢刺——“十二刺”之一,,“恢刺者,直刺傍之,,舉之前后,,恢筋急,以筋痹也,?!贝朔N針法是從肌腱的側傍刺入,直對肌腱一前一后橫臥多向透刺,,用來松解肌腱攣縮的一種方法,,可治療“筋痹”,是由于多透刺能擴大針刺的針感直達病所,。 關刺——“五刺”之一,,“關刺者,直刺左右盡筋上,,以取筋痹,,慎無出血,此肝之應也;或曰淵刺”這種針刺法是直刺四肢關節(jié)部,,筋的盡端,,如犢鼻穴、曲池穴等,。筋的盡端,,可以治療筋痹證,不過針刺時要注意,,不能出血,,免使營血耗損。關刺和前面所講的恢刺,,雖同屬于刺肌腱的方法,,但二者各有其特點,恢刺是從側旁刺入,,橫針多向透刺;關刺是從正面刺入,,單向直刺,。臨床中參合應用較多。 合谷刺——“五刺”之一,,“合谷刺者,,左右雞足,針于分肉之間,,以取肌痹,,此脾之應也?!边@里講的合谷并不是指合谷穴,,是指針刺于肌肉豐滿之處,這種針刺法是一種三針拼湊在一起,,形狀像雞足的刺法,。如刺風市穴治療股外側皮神經(jīng)炎,刺腰陽關穴治療腰腿痛,。因脾主肌肉,,故此刺法能應合于脾。 塵刺——“五刺”之一,,“半刺者,,淺內而疾發(fā)針,無針傷肉,,如拔毛狀,,以取皮毛,皮肺之應也?!边@種針法是淺刺于皮部,,急速發(fā)針,不可刺傷肌肉,,猶如拔一根毫毛那樣,,可以祛除皮膚表淺部的邪氣。又因肺主皮毛,,所以半刺法和肺臟相應如發(fā)熱,、咽炎等疾病點刺少商、魚際等常獲良效,。 三種不同輸刺法九刺之輸刺——“輸刺者,,刺諸經(jīng)滎輸、藏腧也,?!笔钦f臟腑疾病,可取有關經(jīng)脈的滎,、輸穴,,或背俞穴?!鹅`樞·壽夭剛柔》篇說:“病在陰之陰者,,取陰之滎輸?!薄端貑枴た日摗酚终f:“治臟者,,治其俞?!敝该鞔朔N輸刺是一種配穴原則,,用于治療五臟病證。取穴可以取肘膝以下的本輸穴,,特別是滎穴和輸穴以及五臟的背俞穴,。 十二刺之輸刺——“輸刺者,直入直出,,稀發(fā)針而深之,,以治氣盛而熱者也?!闭f明此種輸刺是一種針對病邪性質的刺法,。”“輸”在此有“通”的含義,,即通泄邪熱,,故治療熱性病證,。采用直入直出,慢退針而深入的操作方法,。 五刺之輸刺——“輸刺者,,直入直出,深內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腎之應也?!贝搜灾拜敗币灿小巴ā钡暮x,,即內外輸通的意思。這種刺法與十二刺之輸刺相類,,也是直入直出,,而且深刺,但進出針的快慢卻相反,。此種輸刺深刺至骨,,治療骨痹,是一種針對病變部位的刺法,,其之所以說與腎相應,,是因為腎主骨。 【文中素材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
|
來自: 青年中醫(yī)李鐸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