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詞人辛棄疾在《賀新郎·用前韻再賦》中寫“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宋人方岳也有詩云:“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 意思是說,,人一生遇到的事,十件有八九件都是不如意的,。 所以,,有一個豁達的心態(tài)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遇到挫折不要緊,,關(guān)鍵是你能不能用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挫折,,戰(zhàn)勝挫折。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豁達呢,?我們一起從以下8首詩詞中尋找答案吧! 【說一說】自遣字面的意思就是自己排遣愁悶,寬慰自己,。羅隱生在晚唐,,而且仕途又不順,據(jù)說考了十次都沒考上,,這首詩如果對應(yīng)這個背景,有點像破罐子破摔的感覺,,反正無可奈何,,不如借酒澆愁、得過且過,。 但如果換個角度看,,這也可以是一種豁達:與其今日愁來明日愁,還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高興的時候就放聲高唱,,快樂的時候就傻呵呵的樂,不挺好的嗎,? 【說一說】李白是有遠大抱負的,,可惜時運不濟,也沒什么作為,。寫這首詩的時候他已經(jīng)四十好幾了,,這天唐玄宗突然下詔召他入京,他滿心歡喜,,即興寫下了這首《南陵別兒童入京》,。 因為心情好,看什么都很順眼,,新釀的酒,,正肥的雞,剛好可以喝一杯好好慶祝,。還借“朱買臣妻子嫌棄他離他而去”的故事,,諷刺有些人“目光短淺”,很愚蠢,。 點睛之筆是最后一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我怎么會是長期身處草野之人,?這不僅是一種豁達,,還有點“狂”了,! 【說一說】蘇軾的這首詞我們提過太多次,確實是因為寫的太好,。就是出游途中遇到一場雨,,被詞人描繪后,卻富含人生哲理,,讓人每次讀完都能收獲一點什么,。 狂風(fēng)暴雨又怎么樣?淋到狼狽又怎么樣,?我還是可以唱著歌慢慢往前走,,“竹杖芒鞋”依然可以走出“輕勝馬”的感覺,這種從容,、這種豁達,,太觸動人心了!聯(lián)想到蘇軾當時的處境,,就更能悟出其中的道理:自然界的風(fēng)雨變幻且如此,,人生的跌宕起伏又算得了什么呢? 【說一說】人生的最高境界,,莫過于“閑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云卷云舒”,,遇事寵辱不驚,淡定自若,。這一點王維做到了,。 這首《終南別業(yè)》借山中漫步這件小事,寫詩人心無旁騖,、逍遙自在的心境,。此時的他只是一個普通人,沒有任何標簽,,想走就走,,不想走就停下來看看云,遇到一個老者,,還能說說笑笑,。這才是真正的豁達境界! 【說一說】這首詩是看網(wǎng)友推薦的,原詩一共五首,,這是其二,。雖然只有四句,但感覺說出了好深刻的人生哲理,。 全詩白話文翻譯就是:人生在世,,就像在蝸牛角那個小小的空間上,所以有什么好爭的呢,?人生短暫,,正如石頭相撞發(fā)出的那一點火光,轉(zhuǎn)瞬即逝,。 其實不論貧窮富貴,都不要太過于斤斤計較,,每天都能開口笑,,保持心情愉悅才是智者。 【說一說】當時劉禹錫被貶多年,,后來返回洛陽,,遇到了白居易,酒席之上白居易作了一首詩送給劉禹錫,,表示自己的同情和贊美,。這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劉禹錫回贈給白居易的。 前面兩句是對白居易“二十三年折太多”的回應(yīng),,感嘆自己命運不濟,。時光飛逝,再回首時已是物是人非,,曾經(jīng)的老友也都不在了,。 但詩人并沒有因此消沉,話鋒一轉(zhuǎn),,說“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沉船旁邊依然是船來船往,,病樹前面,,到了春天也是滿樹綠色,我這樣又算什么呢,?思想境界馬上就上來了,,詩人的豁達和樂觀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說一說】錢穆父是蘇軾的好友,有一次途徑他的屬地,,小聚后又分離,,這首詞就作于月夜送別友人的時候。 前面一部分寫兩個朋友好久沒見,,一分開就是三年,,但如今重逢并沒有生疏感,還是感覺很溫暖,。接著又稱贊了好友的高風(fēng)亮節(jié),,就像秋天的竹竿。 后一部分是寫離別,,又要分別了,,兩個人都很惆悵,這時候的畫面是沉郁的,。但是話鋒一轉(zhuǎn):樽前不用翠眉顰,。說歌妓不用沖著酒杯搞得氣氛那么凄婉。 為什么呢,?因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們本來就是這天涯旅客中的一員,,分分合合就是平常事,,與其兀自喟嘆,不如盡情享受生活,。整首詞的情緒馬上就從憂郁變?yōu)榛磉_了,。 【說一說】如果問李白:不做詩人的話你想做什么?他一定會說“做一個仗劍走天涯的俠客”吧,!李白喜歡喝酒,,鐘情游山玩水,而且蔑視權(quán)貴,,一般人他都不服,,詩風(fēng)豪放,想象力又豐富,還是很有大俠之風(fēng)的,。 上面這首《俠客行》是在唐代以任俠意識為尚的社會背景之下創(chuàng)作的,,1-4句寫燕趙俠士的裝束:頭上系武纓;腰上挎大刀,;騎著白馬馳騁大街,。5-8句寫俠士行俠仗義,武功蓋世無人能及,,事成之后卻從不留名,。接下來引用典故,用侯嬴,、朱亥與信陵君結(jié)交的故事,,歌頌俠客精神,引出最后的感嘆: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jīng),。 要做人就要像他們這樣的俠士一樣,,傳名百代,為人稱頌,。誰愿像揚雄那樣的儒生,白首著書,,老死窗下呢,?與其說李白在贊美俠客,不如說他在抒發(fā)自己的抱負:像個俠客一樣拯危濟難,、用世立功生活,。形象地表現(xiàn)了作者的豪情壯志。 |
|
來自: 昵稱3290180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