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冬雨淋漓至清晨,,長江邊竟然沒有絲毫凜冽之氣。雨水濾過的空氣格外明凈,,相反是稀少的路人為此境平添幾分清冷,。驚水拍打著亂石,浪花親吻著水花,,迷漫著腥味的水氣散發(fā)著大自然的味道,。雨點疏疏密密,沒等落入水中就在半空被水波簇?fù)?,激不起絲毫漣漪,,轉(zhuǎn)眼無影無蹤。如人一般,,看起來血肉之軀,,好像很強大,融入到時間之中,,無聲無息,。
遠(yuǎn)遠(yuǎn)的,一只長尾巴鳥兒在沙地里覓食,,怕驚擾它的興致,,站立不動,可鳥兒還是發(fā)現(xiàn)了,,騰空而起,另覓他處,。和人一樣,,太過聰明總是自擾,防范過度就會錯過,,把什么都當(dāng)敵人未必就安全,。一笑,這不是它的錯,。
江面上飛舞的水鳥兒,,看似離我很近,但總也看不清它的模樣,,至多只是在最近的某個弧度看見翅膀底下的白肚皮,。不嬌不慍,不緩不急,,不疲不倦的裊裊娜娜,,翩翩纖纖,。想數(shù)數(shù)到底有幾只,靈巧穿梭,,總也沒有數(shù)清,,眼迷之際,杜甫的兩句詩漫過眼前:“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當(dāng)年詩人寫這句詩時,一定也是今天這樣的景象,。他站在長江邊,,把自己比作天地一沙鷗,感嘆飄忽不定的人生里自身的渺小,,渴望如沙鷗一般有自在和高遠(yuǎn)的心性,。
飄飄舞動的江鷗,成群起落,,優(yōu)美,。結(jié)伴盤旋,歡愉,。心情總被它們感染,,目光總隨它們翻轉(zhuǎn)。喜歡這樣的詩句陪著這樣的風(fēng)景,,這樣的風(fēng)景襯著這樣的心情,。身體受制,我要像沙鷗一樣,,讓心靈保持飛翔的狀態(tài),,飛到哪里,哪里就是家,。
一陣陣的風(fēng),,傘有些招架不住,索性把傘收去,,戴上衣服后面的帽子,,迎著風(fēng)雨而行。前方有一位拿著漁網(wǎng)網(wǎng)魚的人,,能有魚嗎,?我相信,他只是在尋找一種樂趣,。更遠(yuǎn)一些的江面有一木筏,,飄飄搖搖之中與眼前的長江極不協(xié)調(diào)又極其合適,仿佛稍有風(fēng)浪就會險情迭出,,可它又那樣一日復(fù)一日地存在著,。如同那些沒有生活能力的流浪人,,總唏噓他這樣怎么活。而他,,卻好好穿行在世間,。
當(dāng)年,杜甫居成都,,常常于長江里航行,,寫過很多詩篇。他一定會經(jīng)過我所站立的地方,,一定登臨過黃鶴樓,。可唯獨,,沒有留下字句,。此刻,我想做這樣的猜想:杜甫拖家?guī)Ь?,一路順江而下,,于薄暮時分到達(dá)此地。走出艙外,,抖一抖灰白的長衫,,捋一捋長長的胡須,望一望眼前的黃鶴樓,,拾級而上,,去尋找好友李白的足跡。一抬頭,,崔顥一句“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映入眼簾,頓時滿衣清淚,,愁緒繞腸,。李白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鳖D時悲欣交集,,放舟而去,。
李白和杜甫兩人,一個理想主義者,,一個現(xiàn)實主義者,,性格上南轅北轍,詩品上背道而行,,卻能一生相好,,這是一種典型的人格互補狀態(tài),。我們讀杜甫的詩,時時感覺他嘔心瀝血,,悲傷沉郁,。而其實,他骨子里的性情是浪漫和飄逸的,,只是個人的際遇和心憂天下的使命感將這一切都隱進(jìn)了潛意識,。
現(xiàn)實里他做不到視而不見天下無道,做不到充耳不聞人間疾苦,,他忠君愛國沉郁地奔走,,矢志不渝憂傷地吟唱。只有和李白在一起時,,杯酒下肚,,莫逆于心,才能聽見自己的心聲,,看見真正的自我,,如沙鷗一般在天地間翱翔。
日常生活里,,人們總在討論,,是互補型的兩人一起相處好,還是同一種類型的人一起相處好,。同類型,,不用說?;パa,,也似乎不能說。其實,,兩者間沒有討論的意義,,關(guān)鍵在于自身的覺悟,是否能感受到對另一面的欣賞和接納,。也或者說,,只有優(yōu)秀的人才能充分享受這種互補,在對方不同于自己的一面找到自己,。
詩圣杜甫,,字子美。子美,,很好聽,。人生失意之時,他投靠酒朋詩侶,,漂到四川,。“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這是他想念李白的詩句,?!爸扉T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是他對天下蒼生的悲憫,。又正直又重情,注定了他無法馳騁官場,。才華滿溢,,又注定了他始終不甘心?!爸戮龍蛩瓷?,再使風(fēng)俗淳”包含著杜甫對現(xiàn)實的幾多憂怨和對未來的幾多憧憬?!鞍t沒浩蕩,,萬里誰能馴?”郁郁不得志的失落使他想要變成一只白鷗,,在煙波浩渺間出沒,,不再被殘酷的現(xiàn)實拘束和桎梏。 水鳥兒們輕盈優(yōu)美的身姿像流星劃來劃去,,盤旋之中突然俯沖輕輕觸了下江面,,瞬間騰空而起,繼續(xù)飛行,。寬闊浩蕩的江面,,叫聲有些凄厲 ,惻隱于它們的執(zhí)著和勞碌,。翅膀忽閃中,,傾聽它們堅持的理由,只有飛翔著以仰視的姿態(tài)才能更快更清更準(zhǔn)地看清楚水里的魚兒,,也正是為了更快更清更準(zhǔn)才更要永不停歇地飛行,。一旦停下來,翅膀會僵硬,,一旦停下來,,怕沾染上惰性而再也不想飛了。
不,,也不全是這樣的,,它們是自然的精靈,,承擔(dān)著靈性的傳播,,它們知道人類容易被物質(zhì)禁錮,,被欲望纏縛,所以它們保留這種姿態(tài),,載著人類的思想于沉沉浮浮中穿梭思考,,于變幻流轉(zhuǎn)中追逐堅守。
水鳥兒時刻丈量奔走重復(fù)著魚和飛鳥的距離,,留給我們的卻是瀟灑的身姿,,是自由的情懷,是永不停息的尋找,,是渴望理想生活的人類在悲愴和艱難的世界里可以仰視的輝光,,在逼仄和嘈雜的空間里心靈受趨而遨的方向。
江天同遼闊,,人鳥共幽闃,。詩人一生,漂泊西南天地間,,縱情山水享獨孤,。“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是他一生的寫照,道盡了人生的滄桑和無奈,,豁達(dá)和向往,。身處亂世,衣食有憂,,惟愿自己能像那只白鷗,,在自然天地間徜徉。 身軀如此之小卻神性無限,,沒有腳卻用翅膀馬不停蹄地播撒,。生活在人間的人們,沒有理由不去仰望它們,。
沿岸,,到處是水退過快,沒有跟上腳步而擱淺在亂石上枯萎腐敗的水葫蘆,。沒有清理也罷,,反倒有一些野趣。真想不明白,,這么好看的草,,會破壞水資源,有“水中海洛因”之稱。想起罌粟花,,那么美那么艷,,卻讓人們退避三舍不能接近。那大自然為什么會創(chuàng)造它們,?萬物都是整體,,沒有無緣無故的生命。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它們肯定有屬于它們積極的一面,。是人類,讓它們走到了不該走到的地方,。
小小一只白鳥,,古往今來,就著詩句,,給人無限的共鳴和慰藉,。光陰荏苒,歲月蹉跎,,活不出那份所有,,只想,只想留住這份性情: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