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文化展示館設于原高峰書院內 胡棟華 攝 ?位于修水邊的黃庭堅故居 胡棟華 攝 □ 胡棟華 江西省以水而名,,九江市以水而名,修水縣以水而名,,黃庭堅出生的雙井村也以水而名,,這條“滔滔”之路,是我現在“逆流而上”去拜訪先生的暢途,,千年前則是先生順流而下在文學和書法的江湖里揚帆遠航的漫漫水道,。 “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黃庭堅就是從村邊的明月灣上船,,一路溯修水,,過九江,,經鄱陽湖,,到長江,,走向五湖四海,揚名大江南北的,。 如果每個地方要選代言人,,那么黃庭堅即可以可以代表修水,又可與陶淵明一道代表九江,,還能與朱熹、文天祥,、歐陽修,、王安石,、湯顯祖、宋應星,、晏殊,、晏幾道、曾鞏,、陸九淵,、解晉、楊萬里,、姜夔等一道代表名人輩出的江西,。 這位江西詩派的開山師爺,在詩心上與師祖屈原相連,,在詩源上與詩圣杜甫相通,,在詩風上與詩仙李白相應,又在詩歌的江河上與三位頂級詩人,,跨越時空,,邀明月于一江,聽松風于一兩,。 當我離開山水武寧,,沿著大廣高速,進入修水境內,,“觀山觀水皆得妙,,更將何物污靈臺?!薄拔吹浇舷纫恍?,岳陽樓上對君山,?!薄壬脑娋洌┰角?,撲面而來,,自洞庭而來的我,頓感親切,。 抵達明月灣時,,但見修水舒闊,水面如鏡,,波光似緞,,如明月繞山,先生就是在這里讀書,、垂釣,、泛舟,、玩耍的,他那“胸中灑落如光風霽月”的胸襟,,“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詩句,,也是在這樣的粼粼清波里蕩漾出來的,。 先生的故居里,,有足夠多的文字,、圖表,、繪畫、雕塑和影像,,生動展示著他作為中國頂級詩人,、書家和孝子的生活畫面,。一位寫出“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薄懊髟虑屣L非俗物,輕裘肥馬謝兒曹,?!薄岸嗌匍L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的詩句的偉大詩人,,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從呱呱墜地到吐沫成詩的,我不由得久久瞻望,。 進士園占地5畝,,展示著這個僅北宋一朝就有72名進士,黃姓一門就有48位,,其中5人官至尚書的僻遠山村,作為“華夏進士第一村”的殊榮,。官位并非最高的黃庭堅,,無疑是這座榮譽豐碑的光明頂。如今,他依然高大而安詳地,,端坐在進士園的大門前,,向絡繹而來的參觀者述說:在提升人的境界和高度方面,,文學的羽翼,,無疑是最美麗和最恒久的。 當我肅立在先生墓前,,想起這位“平生幾兩屐,,身后五車書”的書生,“出門一笑大江橫”的豪邁,,“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的柔情,“十度欲言九度休”的頓挫,。想起他“超軼絕塵,,獨立萬物之表”的才華,不茍附進,、匡議時政的秉性,,蒙冤受屈、一再貶謫的命運,,與屈原何其相似,。想起他不居顯位、常憂黎民的襟懷,,屢遭厄境,、歷盡滄桑的際遇,流寓江漢,、客死宜州的落幕,,與杜甫如出一轍。想起他“風情猶拍古人肩”的風流,,“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的酸楚,,“謫在人間今八年”的失落,“三嫗挽不來,,二嫗推不去”的孤傲,,與李白何其神似,仿佛他們曾同飲一壺酒,,同銷萬古愁,!我不由得向這個安撫著一顆偉大靈魂的,高1.92米,、寬2.76米的墳墓,,彎下我謙卑的身軀。 就在先生的故居邊睡下,,我也如先生一樣,,在母親般的自然懷抱里,,“晨雞催不起,擁被聽松風,?!睆摹对娊洝烽_始,風月無邊的自然,,是所有中國文人的母親,。 在離開這個中國文學之河和藝術之川的寧靜港灣之前,我前往先生于崇寧元年(1102年),,自湖北經幕阜山歸鄉(xiāng),,短暫停留時所題寫的摩崖石刻處。我不由得疑惑起來,,如果說先生“超軼絕塵”之詩,,“用意深至”之詞,“瑰偉妙絕”之文,,甚至“追配古人”之孝,,都得益于這片寧靜的山水所涵育,那么先生這縱伸橫逸,,雄健豪放的雄奇書法,,又懷胎于哪里呢? 我再拜而去,。 |
|
來自: 紫微o太微o天市 > 《世界●中國文學藝術等精英●大師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