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遼寧,,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tǒng)”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1,《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千古名句: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創(chuàng)作背景:此詩作于唐穆宗長慶三年(823年)早春,。當時韓愈已經(jīng)56歲,,任吏部侍郎。雖然時間不長,,但此時心情很好,。此前不久,鎮(zhèn)州(今河北正定)藩鎮(zhèn)叛亂,,韓愈奉命前往宣撫,,說服叛軍,平息了一場叛亂,。穆宗非常高興,,把他從兵部侍郎任上調(diào)為吏部侍郎。在文學方面,,他早已聲名大振,。同時在復興儒學的事業(yè)中,他也卓有建樹,。因此,,雖然年近花甲,卻不因歲月如流而悲傷,,而是興味盎然地迎接春天,。 2,《師說》 古之學者必有師。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嗟乎,!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 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 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圣人無常師??鬃訋熪白?、萇弘、師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煛?/span>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千古名句: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創(chuàng)作背景:唐代,,魏晉以來的門閥制度仍有沿襲。貴族子弟都入弘文館,、崇文館和國子學,。他們無論學業(yè)如何,都有官可做,。韓愈寫《師說》的社會背景,,可以從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的一段話里看出。柳宗元說:“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shù)矣?!庇纱丝梢?,韓愈作《師說》,大張旗鼓地宣揚自己的觀點,,是難能可貴的,。 3,《晚春二首·其一》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千古名句: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創(chuàng)作背景:這是一首描繪暮春景色的七絕。乍看來,,只是寫百卉千花爭奇斗艷的常景,但進一步品味便不難發(fā)現(xiàn),,詩寫得工巧奇特,,別開生面。詩人不寫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卻寫草木留春而呈萬紫千紅的動人情景:花草樹木探得春將歸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渾身解數(shù),,吐艷爭芳,,色彩繽紛,繁花似錦,,就連那本來乏色少香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詩人體物入微,發(fā)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詩人晚春遲暮之感,,摹花草燦爛之情狀,展晚春滿目之風采,。寥寥幾筆,,便給人以滿眼風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4,《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千古名句: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創(chuàng)作背景:此詩作于元和十年(815),,當時作者韓愈在朝任史館修撰,,知制誥。對北方人來說,,新年無芳華是正常的,,但到過嶺南的韓愈卻覺得北方春來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長出來,,作者便借鑒岑參《白雪歌》之意,,創(chuàng)作了此詩。 5,《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本為圣朝除弊政,,敢將衰朽惜殘年。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千古名句: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創(chuàng)作背景:元和十四年 (819年)正月,,唐憲宗命宦官從鳳翔府法門寺真身塔中將所謂的釋迦文佛的一節(jié)指骨迎入宮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廟,要官民敬香禮拜,。時任刑部侍郎的韓愈看到這種信佛行為,,便寫了一篇《諫迎佛骨表》。勸諫阻止唐憲宗,,指出信佛對國家無益,,而且自東漢以來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結(jié)果觸怒了唐憲宗,韓愈幾乎被處死,。經(jīng)裴度等人說情,,最后韓愈被貶為潮州刺史,責求即日上道,。韓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歲才因參與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兩年后又遭此難,,情緒十分低落,,滿心委曲、憤慨,、悲傷,。潮州州治潮陽在廣東東部,距離當時的京師長安有千里之遙,。韓愈只身一人,,倉促上路,走到藍田關口時,,他的妻兒還沒有跟上來,,只有他的侄孫子跟了上來,所以他寫下這首詩,。 6,《題張十一旅舍三詠榴花》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 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青苔落絳英。 千古名句: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青苔落絳英,。 創(chuàng)作背景:這首詩開頭兩句點明時令,寥寥數(shù)語就勾畫出了五月里石榴花開時的繁茂爛漫景象,,尤其“照眼明”三字,,生動傳神。詩人即寫了花,,也寫了看花人的愉快心情,。后兩句點明地點,這是生長在偏僻地方的石榴,,沒人去攀折損害他的花枝,,殷紅的石榴花繁多地落在青苔上,紅青相襯,,畫面十分優(yōu)美,,使人覺得幾多可愛和惋惜,。其實詩人正是愛其無游人來賞,愛其滿地“青苔”“絳英”,,倘有人來賞,,則車轍馬蹄踐踏得不堪了,還不如任其花開花落,、果熟果爛,,來得自然。委婉表達倆詩人孤獨的心境,。 7,《聽穎師彈琴》 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 浮云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 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皇。 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 嗟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 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 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千古名句:浮云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 創(chuàng)作背景:此篇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相傳唐朝有一個名叫穎的和尚,,從印度來到中國,人們尊稱他為穎師,。穎師演奏古琴十分出名,,他的古琴長八尺一寸,用質(zhì)地優(yōu)良的古桐木制成,,音色非常優(yōu)美,。穎師彈琴的技藝精湛,演奏時有特別的韻味,,而且曲目很豐富,,遠近知名,。據(jù)說有一個生病的人,躲在床上,,聽到穎師彈琴的聲音,,頓然覺得已經(jīng)病好了,坐了起來,,不用再服藥了,。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也慕名前來欣賞穎師彈琴,并把他聽穎師彈琴的感受寫成了一首詩,,即這首《聽穎師彈琴》,。 8,《山石》 山石犖確行徑微,黃昏到寺蝙蝠飛,。 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梔子肥。 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 鋪床拂席置羹飯,疏糲亦足飽我饑,。 夜深靜臥百蟲絕,,清月出嶺光入扉。 天明獨去無道路,,出入高下窮煙霏,。 山紅澗碧紛爛漫,時見松櫪皆十圍,。 當流赤足踏澗石,,水聲激激風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樂,,豈必局束為人鞿? 嗟哉吾黨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歸,。 千古名句:嗟哉吾黨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歸,。 創(chuàng)作背景:《山石》的寫作時間歷代有不同說法,。一般認為寫于唐德宗貞元十七年(801年)七月韓愈離徐州去洛陽的途中。當時作者所游的是洛陽北面的惠林寺,,同游者是李景興,、侯喜、尉遲汾,。 9,《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 蒼蒼森八桂,,茲地在湘南,。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篸,。 戶多輸翠羽,,家自種黃甘。 遠勝登仙去,,飛鸞不假驂,。 千古名句: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篸,。 創(chuàng)作背景:韓詩一般以雄奇見長,,但有兩種不同作風。一種以奇崛見稱,,一種則文從字順,。這首詩屬于后一類。寫景只從大處落筆,,不事雕飾,;行文起承轉(zhuǎn)合分明,悉如文句,。唐穆宗長慶二年(822年),,韓愈的朋友嚴謨以秘書監(jiān)為桂管觀察使(桂州總管府的行政長官),離京上任前,,時任兵部侍郎的韓愈作此詩贈別,。 10,《湘中》 猿愁魚踴水翻波,自古流傳是汨羅,。 蘋[pín] 藻滿盤無處奠,,空聞漁父扣舷歌。 千古名句:猿愁魚踴水翻波,,自古流傳是汨羅,。 創(chuàng)作背景:貞元(785-805)末年,韓愈官監(jiān)察御史,,因關中旱饑,,上疏請免徭役賦稅,遭讒被唐德宗貶到偏遠的廣東陽山縣當縣令,。詩人來到汨羅江本是為憑吊屈原而一泄心中的郁悶,,然而就是在這里也得不到感情上的慰藉。江邊到處飄浮著可供祭祀的綠蘋和水藻,,可是屈原投江的遺跡已經(jīng)蕩然無存,。當初賈誼尚能投書一哭,此時卻連祭奠的地方都無從找尋,唯有江上的漁父舷歌依然,,遙遙可聞,。因此有感而發(fā)寫下了這首詩。 11,《花島》 蜂蝶去紛紛,,香風隔岸聞,。 欲知花島處,水上覓紅云,。 千古名句:欲知花島處,,水上覓紅云。 創(chuàng)作背景:是指出了花島的隱約所在,。因為隔著寬闊的江水,,無法看清花島的真面目,只是隱約可見遠方似有一片紅色的云彩,,那就是花島的具體位置,。遠望如紅云,則近處其花之繁盛可以想見,。 12,《條山蒼》 條山蒼,,河水黃。 浪波沄沄[yún]去,,松柏在山岡,。 千古名句:浪波沄沄去,松柏在山岡,。 創(chuàng)作背景:此詩作于唐貞元二年(公元786年),,時年韓愈19歲。韓愈少年時期刻苦攻讀詩書,,砥礪志節(jié),,蘊育了宏偉遠大的胸襟和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抱負,他初到河東,,游中條山,,縱觀莽莽蒼山,濤濤黃河,,情不自禁,,于是寫下了這首詩。 13,《題木居士二首》 火透波穿不計春,,根如頭面干如身。 偶然題作木居士,,便有無窮求福人,。 為神詎[jù]比溝中斷,遇賞還同爨[cuàn]下馀[yú],。 朽蠹[dù]不勝刀鋸力,,匠人雖巧欲何如,。 千古名句:偶然題作木居士,便有無窮求福人,。 創(chuàng)作背景:從此詩的寫作背景看,,作者可能有影射貞元末年“暴起領事”的二王(王伾、王叔文)及其追隨者的用意,。他反對二王和永貞革新,,固然是保守的表現(xiàn)。但就此詩而言,,是寫在革新運動之前且未涉及革新之事,。 14,《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無年少逐春心,。 憑君先到江頭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千古名句: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創(chuàng)作背景:此詩作于唐穆宗長慶三年(823年)早春,。當時韓愈已經(jīng)56歲,,任吏部侍郎。雖然時間不長,,但此時心情很好,。此前不久,鎮(zhèn)州(今河北正定)藩鎮(zhèn)叛亂,,韓愈奉命前往宣撫,,說服叛軍,平息了一場叛亂,。穆宗非常高興,,把他從兵部侍郎任上調(diào)為吏部侍郎。在文學方面,,他早已聲名大振,。同時在復興儒學的事業(yè)中,他也卓有建樹,。因此,,雖然年近花甲,卻不因歲月如流而悲傷,而是興味盎然地迎接春天,。 15,《池上絮》 池上無風有落暉,,楊花晴后自飛飛。 為將纖質(zhì)凌清鏡,,濕卻無窮不得歸,。 千古名句:為將纖質(zhì)凌清鏡,濕卻無窮不得歸,。 創(chuàng)作背景:此詩前以寫景起興,,后轉(zhuǎn)比擬。意在楊花不過為了飛到水面上照下自己,,便落入水中,,無復飛揚了。當然有昌黎自況,?!盀閷⒗w質(zhì)凌清鏡,濕卻無穹不得歸.”一句抓住在池邊欣賞柳絮的情景。楊花飛飛,,裝點暮春,,時節(jié)必然,為何又要臨水自照呢,?人莫不如此,,一身于天地間,自然有命,,卻偏要通過榮譽,、權力、財富自見,。郭象注《莊子》曰,,圣人不對物?!安粚ξ铩眲t無我,,無我則無須自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