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朋友提議帶我們?nèi)ニ亦l(xiāng)的水庫轉(zhuǎn)轉(zhuǎn),。于是,在這個“綠樹蔭濃夏日長”的時節(jié),,我們直奔零口水庫,。 中午時分,艷陽高照,。鄉(xiāng)間公路旁的樹木不停地往車后移去,,麥子已泛黃,割過的油菜地,,油菜稈直愣愣地杵著,,整齊地保留著最后的姿勢。微風拂過,,飄過草木與泥土混合的氣息,。 車子拐進零口西塬的一個岔道里,從萬畝桃花園的樹叢旁,,慢慢地朝溝下底緩行,。一個朋友說起這里的春天,桃花吸引了方圓百里千里的人們,,我還未見花盡的碧桃現(xiàn),,夾在連綿的東西兩塬之間的零河水庫,就如一面巨大的平鏡,,映入我們的眼簾了,。這便是曾牽動我、環(huán)繞秀美驪山,、滋養(yǎng)秦唐文化生生不息的一方山水了,。 車子停在高崖下的一陰涼處,。我們就朝泄洪道上的便橋走去。一個工人師傅正在烈日下刷白著兩排堅固美觀的護欄,。過橋沿著兩排被濃郁樹木掩映著的水泥路朝南又走了一截,,便看到了東西長約五百多米寬的高高的水庫大壩,沒有一個人,。 我們繼續(xù)沿著護欄旁的一條小路向前走,,才看到一棵高大蒼老的梧桐樹下,三五游人在閑聊,。這棵樹生長在水庫和分洪道中間的堤頭上,,周圍有許多巨石砌著的一個弓形的斜坡,直至湖面,。樹冠上肆意伸曲的虬枝,,有的已經(jīng)斷裂成了半截,葉子也不是很繁密,。我和王老弟靠前雙臂合抱了一下樹身,,竟沒有抱攏住,看來它足有三米五粗吧,。我想它可能是當初修這座水庫時留下來的一棵大樹吧,,算起來也有六十個年頭了吧?有人在迎面的樹身上印著一行血紅色的大字,,我們仔細辨認,,發(fā)現(xiàn)是“南無阿彌陀佛”。 零河水庫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初修建的一座中型水庫,,比玉川水庫要大許多,,是城郊附近芷陽湖水庫的好幾倍,容量大約有四千萬立方米,。極目遠望,,足有一公里多長,在堤壩前白色觀測塔下的園柱上,,從遠處就能看見它接近水面的地方標注著一排數(shù)字,,顯示目前水深約421米。 我們和幾個游人穿過護欄中的一處空隙,,站在老樹的濃蔭下向四周瞭望,,水面上碧波蕩漾,漣漪層層,。遠處塬坡上一層層的莊稼和樹木在陽光下,,充滿生機。上一代人在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用勤勞智慧的雙手修建這一水利工程,,從這座水庫建起至今,,一直庇蔭著兩岸的土地和人民。 水庫邊的低洼處,,三兩個人在垂釣,,三兩只灰色的水鳥在水面上倏忽而過。一陣夏風吹過,,水面上的波紋從遠及近,直拍到腳下不遠處的石堤上,,發(fā)出嘩啦嘩啦的聲響,。飄落的桐花被浸潤揉搓成一片棕紅色的粉末,在水邊的角落里浮蕩著,。 友人說,,幾年前這兒有幾只鴨子船,從相鄰的區(qū)縣來了兩對年輕人,,乘船在湖中游玩時,,不幸翻船身亡??赡芤驗閮蛇吇旧鲜歉哐?,無處攀爬,加之水又比較深的緣故,,從此就不再接待游人了,。 觀測塔下的水邊,一對年輕的夫婦帶著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在垂釣,。我們一邊說笑拍照,,一邊看他們垂釣。過了一會兒,,男人忽然拉起了手中的魚竿,,一對銀白色的小鯽魚一上一下掛在了兩個一高一低的魚鉤上,在陽光下閃動與掙扎,。小女孩和爸爸興奮地放下魚鉤將魚放到了身邊的小水桶里,,又垂下了釣竿。 抬頭,,近前的水中漂浮起了一只泛白的小魚,,一只灰鳥在微風中來了一個漂亮的旋轉(zhuǎn),猛然下沉到水面下又迅速地飛起,,友人驚奇地說:“好像嘴里叨住了一只小魚哩,。” 我想,,這么廣闊的水面上,,這些灰鳥長年守望此間,,它們靠小蟲小魚為生。每天能逮到一只小魚填充了肚子后,,便無憂無慮了,,而看似休閑的垂釣卻好像是一種很奢侈的趣味吧?無論垂釣付費與否,,只求多多益善而后快,。那兩只小魚因貪圖可口的誘餌將成為盤中餐,而人們往往也會因貪圖一時之樂而釀成一些意想不到的苦果,。 隨興而來,,此時大家都感覺口渴了,便開車離開了這片寂靜的水庫,。隨興而去,,沒有留下什么,也沒有帶走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