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2020-06-03 02:30 教育部,、國家語委發(fā)布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yè)和語言生活總體狀況—— 年度字詞鐫刻時代印記 光明日報記者 柴如瑾 語言文字是文化傳承發(fā)展的重要載體,,也是折射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透過這些熱詞熱語,、新詞新語,、網言網語,可以窺見哪些年度熱點和怎樣的時代變遷,? 6月2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fā)布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yè)和語言生活總體狀況,,介紹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助力脫貧攻堅,、傳承中華優(yōu)秀語言文化、語言服務國計民生等方面的成效,,并首次發(fā)布《中國語言服務發(fā)展報告》和《上海語言生活狀況報告》,。據了解,2019年25家國家語委委員單位組成的推普助力脫貧攻堅部際協(xié)調小組,,推廣“語言扶貧”App項目,,開展“推普助力脫貧攻堅”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9個省區(qū)開展“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在中西部12省份培訓教師46.3萬人次,、青壯年農牧民195.8萬人次、基層干部21.3萬人次,。 年度字詞里的中國與世界 如果只能用一個字和詞分別概括2019年的中國和世界,,你會選什么? “穩(wěn)”和“我和我的祖國”作為2019年度國內字和詞,,凝練而鮮活地給時代以記憶,,給記憶以溫度?!胺€(wěn)”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中國的堅守與答案,;“我和我的祖國”在新中國七十華誕之際,唱響祖國大江南北,。 “難”和“貿易摩擦”當選2019年度國際字和詞,,反映了全球風云多變、波瀾起伏的國際形勢,?!百Q易摩擦”讓全球范圍內雙邊關系、多邊關系和地區(qū)形勢“難”上加難,,但迎難而上,,也一定是中華民族追求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2019年的這些記憶與過往,,凝聚成一字一詞,,成為一個時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印記,。在這樣年復一年的盤點中,經驗得以積累,,歷史得以延伸,,文化得以傳承。 新詞語里的社會關切 作為時代的晴雨表和風向標,,2019年度新詞語真實反映了一年中出現的新事物,、新概念、新狀況,,反映了中國的發(fā)展變化和社會風尚,。 “夜經濟”“5G元年”“極限施壓”“止暴制亂”“接訴即辦”“夸夸群”“基層減負年”“冰墩墩/雪容融”“殺豬盤”“鄉(xiāng)字號/土字號”,這些記錄了2019年社會發(fā)展新變化的“十大新詞語”,,有些可能只是曇花一現,,有些則會持續(xù)影響人們的社會生活。 語言反映時代,,“5G元年”一詞反映了我國通信行業(yè)正式進入5G時代的背景,。《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綠皮書)分析指出,,早在2011年,,就有網民開始以“5G”為關鍵詞進行搜索,但關注程度較低,。在隨后的時間里,,人們對5G的關注度持續(xù)增加。除“手機”一詞外,,與5G相關的高頻關鍵詞還有“網絡,、產業(yè),、建設、應用,、創(chuàng)新,、技術、智能,、商用,、移動,、基站”等,,可以預見,未來5G將以人工智能的形式融入各行各業(yè),,助推萬物互聯,。 網絡語言走進現實語言生活 網絡生活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生存方式,。網絡用語因其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和緊扣社會熱點的內容特征,,接受度和傳播度都很高。 “不忘初心”“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檸檬精”“好嗨喲”“是個狼人”“”“硬核”“996”“14億護旗手”“斷舍離”入選2019“十大網絡用語”,,反映了一年來的社會生活圖景:有對國際民生的關注,也有對生活娛樂的追求,,有對社會現象的熱議,,也有對自己的打趣,描繪出生動鮮活的草根百態(tài),。 1999年到2019年,,是網絡語言由遠及近、深刻影響語言生活的20年,。網絡語言經歷了從“舶來品”到“本土化”,、從“多語碼化”到“多模態(tài)化”的發(fā)展路徑,早已不再是當初網絡達人,、“大蝦”們的“小眾”專利,,而成為網絡內外的“大眾”共用、共有,、共享的語言產品,,求新求異的網絡原住民們又在不斷創(chuàng)造屬于他們自己的“分眾”化的交際符號和語言游戲。 綠皮書分析指出,,網絡語言正全面走進現實語言生活,。應建立多模態(tài)、分層次的網絡語言規(guī)范觀,,在營造風清氣正網絡空間的同時,,不斷提升網民特別是年輕一代網絡原住民的自身素質和語言使用習慣,,進而為網絡語言的健康發(fā)展提供不竭動力。 《光明日報》( 2020年06月03日 01版) [ 責編:叢芳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