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每個孩子的發(fā)展都有自己的節(jié)奏,,有些娃1歲多開口說話了,,有些娃到了2歲多還不怎么開口,。有些娃四歲加減就很溜了,有些娃到了大班10以內扳著手指算都是巨慢的,! “只是暫時的,,后面會追上來?!钡览泶蠹叶级?,但當下如果自己孩子有哪項能力是落后于同齡人的,擱自己身上難免會著急,。 只能靜待開花嗎,? 需要給孩子留出時間是不假,但并不是什么都做不了,、不用做,。 我的朋友向向,家里兩個娃,,大寶從小機靈點子多,、學習能力也不賴,但二寶弟弟則一直是慢吞吞的,,語言和認知,,發(fā)展得超級緩慢。2歲都過了,,弟弟還只能吐單個字…… 不過卻沒想,,就在最近,慢一拍的弟弟突然開竅了,,就跟打開了任督二脈一樣,,語言表達迅速上了一臺階,向向終于大舒一口氣,!但和她因此聊起之前對二寶的引導和陪伴,,你會發(fā)現她在引導和陪伴是極其用心和有方法的。不同的孩子學習的方式都是不一樣的,,她如何摸索到了匹配二寶的最佳學習路徑,,并且將此堅持不懈地推進下去,我把她的做法分享給大家,,大家有啥要交流的,,歡迎文末留言哈~
文:向向
我家二寶弟弟的語言發(fā)展真的是慢,以至于我這個淡定媽也忍不住了,。尤其是他2周歲生日剛過那一陣,,見他還不怎么說話,我一度琢磨著要帶他去兒童行為發(fā)展科,讓醫(yī)生評估一下“是否需要專業(yè)的干預”,。幾乎所有的專家都說,,孩子說話的前提一定是要聽得多,聽多了自然就說得好了,。但在我家二寶身上完全沒用,,平時家里完全不缺人跟他聊天,但他開口說話這事兒就是遲遲沒長進,。直到前陣子,,一段帶娃認字的經歷給了我啟發(fā),要找匹配娃的學習風格和路徑,,可以幫著他迅速補上短板:從上個月開始,,每天二寶弟弟下樓遛彎時,都會對小區(qū)樓下一段路面上用白油漆印的幾個字特別感興趣,,經常是看過去看過來,,遲遲不肯走。 之前,,我從沒想過要教一個連話都不太會講的孩子先去認字,。但見他又這么有興趣地盯著地面,我就隨口念了出來,,告訴他是什么字,,并且圍繞每個字,稍微展開解釋了一下,,卻沒想他樂了老半天,!比如說到圖中這個“福”字,我就說,,“幸福的福,,寶寶吃冰激凌,很幸福,!”二寶雖然不怎么會說,,但是語言理解力是沒有問題的,他聽我這么造句,,就樂了,,一直笑嘻嘻地跟著重復念“冰激凌”,但我沒有認為他會記住,。后來回到家,,正巧看到大寶正在看《福爾摩斯》,就想著看看二寶會不會認得“?!?,我特意把《福爾摩斯》這本書放在了顯眼的位置,。哈哈,,沒想很快就被二寶發(fā)現了,,他很激動地把書捧到我面前,興奮地指著書名中的“?!弊?。有了“福”這個字的成功經驗,,我突然意識到,,就是OK媽之前提到過的,每個人的學習風格是不一樣的,,有視覺型,、聽覺型、動覺型,,弟弟顯然是視覺型傾向的學習風格,,弟弟雖然在聽說方面的掌握、尤其是言語上的輸出是比較滯后的,,但這并不代表和文字相關的他都弱,,他在認字方面的能力可能遠遠強于其他同齡的孩子。所以我們是完全可以嘗試挖掘孩子擅長的學習風格,,以此幫他們去打破一些學習壁壘,。我也趁這個機會幫他把后面三個字也給認了,緊接著,,又教了他前面的“大偵探”三個字,。就這樣,一直習慣吐單個字的弟弟,,那天竟順溜溜地念出了7個字的短語:“大偵探福爾摩斯”,。與此同時,我發(fā)現描述性語言對孩子的重要性,,就像弟弟盡管是個喜歡看字的娃,,我在跟他講字的時候不會只是讀這個字,我會給他拓展開去,,讓他理解這個字在某種語境下的意思,。于是我決定強化弟弟的視覺認知,在他感興趣的前提下,,多認字,,通過認字帶出“情境邏輯和歸類關聯”,豐富詞匯儲備,,反向刺激他的口頭表達,。就比如說,,有一次恰巧看見他對著電視畫面上的草莓做抓起來假吃的表演,我就在旁邊開啟了“碎碎念”:“哇,!紅紅的草莓,!草莓是很好吃的漿果!藍莓,、楊梅,、樹莓、桑椹,,都是好吃的漿果,!” 這些水果他都吃過,屬于認知經驗范疇之內的事物,,這么串著講幾次,,他漸漸也就明白了,這些東西是一個大類,,都是很好吃的漿果,。同樣的,我在廚房做飯,、他在一邊搗亂時,,我也會抓住時機向他展現眼前的東西,說出這些東西背后的關聯和邏輯:,,“菜刀是鋼做的,,水果刀、鍋鏟,、打蛋器,,也都是鋼做的?!?/span>或是這樣說,,“綠綠的四季豆,綠綠的青菜,,還有綠綠的青椒,,這些菜都是綠色的!”日常事物在聊天中一點點被歸類和串聯起來,, 就這樣,,只是一個月的功夫,弟弟增加的詞匯量遠超之前半年的積累,,更重要的是,,他主動表達的意愿強多了,現在即便是尋尋常常洗個澡,,他也會一邊洗一邊自言自語:“媽媽放的水……很多水……寶寶要澆水啦,?!?/span>所以,即便是和孩子日常聊天,,如果有充分的情境邏輯意識和歸類意識,,對娃的記憶理解和詞匯量快速擴容是很有幫助的!其實不僅僅是語言表達本身,,我和娃這樣的聊天模式,,也引發(fā)了他在其他方面的學習力,,對各種認知(知識)也有了觸類旁通的學習能力,,這是我之前更沒有預知到的。五一假期,,我整理姐姐小時候的玩具時,,在旁邊玩的弟弟一眼看上了那一筐磁力積木,連筐帶積木都給擼走了,。等我發(fā)現時,,他早已經把磁力積木配套的數字卡塊全都給摳了下來,數字卡塊是可以從磁力積木中取出來的,,類似下面這樣子↓ 而且最終還給數學卡塊排了個隊:所有的數字塊從小到大排成一個橫隊,,同一個數字有重復的卡塊,就排成一縱隊,。一些不知如何是好的數學符號,,他也充分表達了自己的認知和想法,把“等于”的符號調了個頭當作11,,“減法”的符號也給調了個頭當作是1,。按他排列的樣子我給還原如下↓ 其他他不認識的“加法”、“除法”,、“乘法”符號和形狀卡塊,,他就直接丟在了一邊。對于他的排序和歸納意識,,我自然是要夸的,。不過這并沒有完,我指著旁邊被他無視的符號卡塊說:“這個正方形,,寶貝是不是不認識呀,?”他果然搖頭,然后若有所思地念了念:“正方形,?!?/span>“對呀,這是正方形呀,!”為了強化這個點,,我翻出家里一套七巧板拿給他:“這里也有正方形,,還有很多形狀呢,這是三角形……它們都是形狀,!”很快,,弟弟的關注點從“數字卡塊”轉移到了“形狀卡塊”。他擺弄了一會兒,,拿起一塊三角形,,一臉期待地看著我。我立馬告訴他:“這是三角形,,紅色的三角形,,像小山的三角形,比綠色藍色更大的那個三角形……”但并不想簡單跟他說這是“三角形”,。很快,,弟弟就全部了解了,后來在家里,,看著椅子靠背上鏤空的三角形小洞,,他也會脫口而出“三角形”。我也是回頭看才意識到,,正是用在啟發(fā)他說話上的那一套語言表述體體系,,引發(fā)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幫助他打通了從數字到圖形認知的學習鏈,。養(yǎng)育孩子挺有意思,,很多時候,一開始我們或許是出于本能,,又或者是偶然發(fā)現,,但在行進的過程中慢慢琢磨,會悟出一些東西,,繼而發(fā)現是可以運用延展到育兒的其他方面的,,萬事相通,一通百通,。這或許也是我們要在未來持續(xù)不斷教給孩子的~因為經常推送時間比較晚,,很多媽媽說早上一起床就被各種公號的推送給淹沒了,經常找不到我的文章,。真的不想和大家走散,,還請親們把我的公號設為星標,這樣我的公號就會置頂在你的閱讀列表中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