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際成 又是一季讀書會,,再一次給了我續(xù)寫“老家記憶”的機會…… 白浪河“富饒的白浪河畔,,養(yǎng)育了人民兩萬五千,世世代代繁延生息的熱土,,祖祖輩輩開墾耕耘的田園,,啊——,今天,,從我們開始,,她將發(fā)生深刻的巨變?!边@是1991年我為軍埠口鎮(zhèn)小學譜寫的校歌歌詞中的一段,,當時全鎮(zhèn)小學20處,學生3000多,,校校內(nèi)外傳唱,,不知多少人耳熟能詳。 白浪河,,濰坊的母親河,,一條看我長大,伴我成長,,滋養(yǎng)我生命的河,。60多年來,白浪河從原本的驕縱奔騰到現(xiàn)在的兩岸風光無限,,閱盡了社會發(fā)展的滄桑變遷,。 1958年,,市政府在我老家村西白浪河段修建張友家水庫,,庫容很小,單孔涵洞,,木質(zhì)閘門,手動升降,,但起到了攔洪蓄水,、方便交通的作用。1959年冬天至1960年9月,,市政府對水庫進行了大規(guī)模重建,,動用14個公社的2.3萬多人,“工地上戰(zhàn)鼓咚咚,,紅旗飄飄,,喇叭聲聲”,人山人海,靠車推肩抬,,開挖搬運土石300多萬立方,,硬是將水庫大壩提高至61.5米(海拔高度,濰坊中心市區(qū)約30米),。時任山東省委書記舒同,,在仿古建筑水庫閘門樓下橫梁上題詞“白浪河水庫溢洪閘”,跟門樓相映成趣,,蔚為壯觀,。當年,濰坊這一史詩般的工程,,是全國大規(guī)模興修水利設(shè)施的縮影,,使白浪河水庫具備了防洪、灌溉,、養(yǎng)殖,、工業(yè)用水等多種功效,受益面積擴大至整個濰坊城南地區(qū),,被人們稱頌不已,。 自此,白浪河在我老家這里一改舊貌,,分成了東,、中、西三股河道,,福澤人民,。三股河道中,最西面那股是水庫建設(shè)開鑿的主河道,,就是舒同題詞的地方,,除開鑿了又寬又深的溢洪河道外,另開挖灌渠1萬多米,,向西,、北方向延伸,澆灌農(nóng)田,。中間是原來的舊河道,,人們說的“老河身”,大壩建成后河水仍能透過壩體深層的沙石涓涓而出,,形成眾多小溪,,匯成河流,原濰坊電廠,、坊子煤礦,、鐵路三局等在此打井設(shè)泵,,通過地下管道取水使用。最東邊的一股河道,,源自水庫建設(shè)預(yù)留的東閘門——分洪涵洞,,經(jīng)人工開鑿自我們村南至村東,在村北跟東來的順陽河匯流后,,一路向西流入中股老河身,,河水變深變闊向北至大崖頭村東,跟西股匯合一直北下,,奔向濰坊,。稍后,在我村后修建小水庫,,向北,、東開挖灌渠超萬米,灌溉農(nóng)田無數(shù),。 我們村跟“西莊”(孫呂家澗頭院在我們村西,,平日里我們叫他們西莊,他們管我們叫東莊)的村民們就住在這樣一個四面環(huán)水的地方,,叫東河道為東河,,叫中河道為西河。就這樣,,白浪河一年四季依依不舍地環(huán)抱著我們,,成了真真正正的母親河。 1960年開鑿的東河緊貼我村民居而過,,常年流水不斷,,清澈見底,新辟兩岸及河底都是帶些綿軟的碎石(當?shù)厝私袪€石,,質(zhì)地疏松,,日久風化),村民們洗衣洗澡,、取水拿魚,,方便得就像自家的后花園,。我家就離東河不到200米,,大人在家高喊吃飯,在河里就能聽見,。 喜歡水是孩子們的天性,,白浪河一年四季都給我們無限的樂趣。河里哪個地方水深水淺,,哪個地方藏魚有蝦,,哪個季節(jié)能做什么,,都清清楚楚,一些必要的魚蝦捕獲工具也都齊全,,還成了伙伴們到成塊兒顯擺的資本,。 夏天自不必說,整個中午都泡在河里,,比游泳,,打水仗,捉迷藏,,在地上玩耍的游戲在水里幾乎都能做,。冰雪融化,春暖花開,,就可以到河里用網(wǎng)捕魚,,用玻璃缸拿蝦了,一直到秋天很冷還能捉到,。冬天河水結(jié)冰,,孩子們都備有自制的簡易滑冰車和滑冰鞋,三五成群,,花樣百出,,即使前趴后仰,還是笑聲不斷,,一點兒不減冰上的樂趣,。大點的孩子到坡里摟柴火,回來不忘把簍子放在冰上加速推動,,然后趴在簍子上滑行好遠,。 我們說的東河是為溢洪、灌溉而開挖,,除去大雨行時的季節(jié),,水流的大小全是根據(jù)需要人為控制,多數(shù)時候水面寬10米多,,深兩三米,,水少的時候水面變窄,許多地方出現(xiàn)嘩嘩的激流,。 1962年初夏的一個傍午,,我跟幾個伙伴玩耍來到了河邊,嘗試著渡過湍急的河水到對岸去,。開始讓年齡最大的大志領(lǐng)著他不敢,,讓調(diào)皮的建軍帶頭,他只伸舌頭往后退,,最后大家推舉了個子最大的我走在最前面領(lǐng)頭過河,,并拉鉤發(fā)誓誰也不能松手,。我們選了一段水面最窄的地方,手拉手,,胡亂吆喝著壯膽淌水向?qū)Π蹲呷?。小孩子不知道水窄的地方水流更急,我還沒有走到河的中央,,立馬就被湍急的河水撲倒,,像個皮球起伏跳躍,翻過了激流,,跨過了橋墩,,沖過了“鱉蓋子”,一直到“虎頭泉”附近才被路人救起,。當我睜開眼睛清醒些的時候,,已經(jīng)躺在嫲嫲的懷里,伙伴們早已嚇得無影無蹤,。 據(jù)剛從坡里回來走到這里的二嫲嫲說,,當時看到一個孩子在水里翻上翻下,拼命掙扎,,是西邊莊里一個到電廠推渣子的中年人,,下河把我救了起來。嫲嫲到事發(fā)現(xiàn)場就打聽這個人,,可是人早就悄無聲息地走了,。事后家里又托人四處尋找,說要拜干親,、表重謝的意思,,但這個好心人再也沒有出現(xiàn),成為我們這個家庭至今的愧疚,。 從這以后,,父親對我嚴加監(jiān)管,再也不讓我獨自到河里去,,要么窩在家里,,要么大人陪同。直至年齡漸大上學之后,,這禁令才漸漸地放寬,、消無。 大概是64年前后,,小舅得了脈管炎,,右腳拇指發(fā)紫變青,,痛苦難耐,。一家人“得病亂求醫(yī)”,,后來得一偏方,盛夏中午到河灘里用暴曬的沙子培捂,。經(jīng)大人安排,,我跟伙伴們提著水,拿著傘,,跟隨小舅到了西河,,在兩股河道交匯處寬闊的沙灘上安營扎寨,把小舅“安排”好,,我們就開始了自己的活動,。 西河跟東河大不相同,平整的沙灘近百米,,貼西邊是七八米的河面,,河水不深,很清也很急,,水底全是細細的白沙,,魚蝦依稀可見。以前大人們領(lǐng)著來過幾次,,沒有這么多的伙伴?,F(xiàn)在好了,人多花樣多,,大家盡情地玩耍,。摸會兒魚蝦膩了,就到淺水里躺下,,上面烈日暴曬,,身下流水淙淙,比誰的腿長,,比誰的手大,,比水底憋氣,比沙上跳遠,,真是花樣百出,,能比的都要比一下。隔陣子小舅叫我們換過熱沙之后,,幾個人又在沙灘上追逐嬉戲,,一點也不知熱的滋味。 陪著小舅到西河去了五六天,,凡是能想出來的,,幾乎全都嘗試過了,真正知道了西河跟東河不同的玩法。 河邊的孩子,,只知道戲水就太小兒科了,。大點以后,興趣自然轉(zhuǎn)移到了河里的魚和蝦上,,當看到在水里神出鬼沒的魚蝦成為自己的囊中之物時,,滿足感、成功欲便油然而生,。 初春,,魚還老實,撿個暖融融的下午,,我常拿著抄網(wǎng)沿東河走到西河,,三角灣、大橋底,、小閘門,、鱉蓋子、虎頭泉,、嘩啦啦等凡是魚蝦藏身聚集的地方,,都要挨著捅上幾網(wǎng)子。大半個下午回來,,有時能撈個一捧兩捧的小雜魚,,有時撈不了幾根,就是過一下到河邊上走走的癮,。 夏天,,河里的水大,用掛網(wǎng)拿浮梢魚很方便,,撿個人少的地方下好網(wǎng),,洗澡完畢,提著網(wǎng)就走,,也有一些收獲,。可惜嫲嫲親自給我織的網(wǎng)絲太粗,,拿魚不多,,漸漸地也就不用了。 我最喜歡的,,還是用玻璃缸端魚端蝦(根據(jù)魚蝦習性,,白天端魚,晚上端蝦),,在村里年齡差不多的伙伴中,,有我們四五個是出了名的。玻璃缸是買的,30公分大小的直徑,,高10公分上下,,上面中間有一茶碗大的圓口,里面放上食餌,,放到30到50公分深的穩(wěn)水中,,貪吃的魚蝦進去就出不來了,。那時候,,白天上學,晚上沒事,,端蝦的時間多了去了,。要端蝦了,中午就要打蝦食,。我喜歡到村子附近路邊和地里的幾個井上,,用自制的叉子抓青蛙,下午放學后,,拿到爐子上燒一下,,用根鮮柳條一穿,一個魚缸半截,,拿籃子提到河邊放進水中,,就萬事大吉,只等半小時一次的收獲,。那時,,每人也就六七個玻璃缸,一晚上到10多點,,也就拿個半斤八兩的蝦,。有時拿的還少,第二天炒都炒不著,,曬干攢著冬天吃,。有次小舅到我家送蓋墊,吃了我炒的干蝦說很好吃,,把我高興的,,就像大臣得到了皇帝的褒獎,暗自發(fā)奮,,今后一定加倍努力做的更好,。 大概是1968年夏末的一個下午,我們幾個人放學后,,挎著拔菜的筐子,,急匆匆來到了水庫南邊水淹半截的玉米地里。這時候,學東從筐子里拿出從家中柜子里偷出來的魚網(wǎng),,一家人四下張望,,尋找著一連幾天出現(xiàn)的目標。水庫邊的人都知道,,每年到這個夏末秋初的季節(jié),,水庫里的浮梢魚便會成群結(jié)隊到水淺的地方覓食,黑壓壓一片弄得水花四濺,、嘩嘩作響,,像極了我們現(xiàn)在從電視上看到的 “魚團” ,水庫邊上的人管這個叫“魚蛋”,。我們幾個人拿拔菜做幌子,,對這事早就謀劃了好多天,今天終于如愿以償拿了大人們的網(wǎng)出來,,邊說邊笑,,十分得意,別提那高興勁兒,。 “魚蛋來了,!”真是的,前方不到十米,,“魚蛋”正迎面而來,。“撒網(wǎng)??!”“快撒網(wǎng)!”幾個人喊著,??芍钡竭@時我們才發(fā)現(xiàn),,誰也不知道這網(wǎng)怎么使,怎么才能像大人那樣掄出去?!棒~蛋”也發(fā)現(xiàn)了我們,,要改變方向掉頭回游,?!翱彀?!”“掄出去,!”“扔出去!”在大伙焦急的吶喊聲中,,學東向前緊趕幾步,,把網(wǎng)朝那黑乎乎的“魚蛋”扔了過去,。呼啦啦,魚們加快速度跑了,,我們有些沮喪地慢慢把魚網(wǎng)拖到岸上,,看看網(wǎng)底下還能壓著幾條小魚。但當我們把魚網(wǎng)拿開時,,卻大喜過望,,看到的是白花花、活蹦亂跳的一堆浮梢魚,,大伙兒你搶我奪硬是裝了大半筐子,。這出乎意料的勝利果實,讓我們“燒包”了好長時間,。后來大人們說:要是把網(wǎng)掄開撒出去,,你們幾個每人一筐子魚也盛不了,。真可惜,,自此以后,再也沒有遇到這樣的機會,,不是沒有網(wǎng),,就是沒有魚。 1974年,,濰坊下了百年一遇的大雨,,遠在寒亭的濰縣檔案館被淹,白浪河水庫大壩告急,。1976年2月至8月,,濰縣縣政府再次對大壩實施安全加固工程,動用民工近萬,,將壩頂增高為65米,,庫容增大,閘門重修,。80年后,,水庫里面的高地曾有不少木石運進,建設(shè)樓宇,,增加游船,,人們開始叫水庫為濰坊的“西湖”。再以后,,隨著水源地的開發(fā)建設(shè),,水資源得到控制,水庫復(fù)歸水面一片,,波瀾不驚,。 參加工作之后,,對水的那份依戀和情感一點兒也未減輕。大概自86年開始的連續(xù)幾年里,,我們每年夏天都要搞一次水庫野炊,。選個盛夏農(nóng)歷十五前后周末的晚上,幾個志同道合的同事,,用自行車,、三輪車載著早就準備好的劈柴、炊具和魚缸,、魚網(wǎng),,當然還要有一包饅頭和幾瓶白酒,到水庫里邊選個“良港”,,下缸張網(wǎng),,壘灶支鍋,煎炒烹炸,,一切都是原生態(tài),。活動一開始,,幾個人邊說話邊捉魚蝦,,聊些學校不宜的話題,顯擺些各自的特長和技巧,,文人的范兒一點未丟,。1小時之后,剛捕獲的魚蝦做好,,活動漸入佳境,,人人都來了“不醉不罷休”的勁兒,完全沒了平日里的斯文和拿捏,。再后來,,有的水里,有的岸上,,有的游蕩,,有的蹲伏,有的吟誦“岳陽樓”,,有的高歌“洪湖水”,。真是“把酒臨風,寵辱偕忘,,其喜洋洋者矣!” 誰都知道喝醉了酒難受,,可年復(fù)一年,人人皆都如此,。不得不說,,這野炊讓大家真正體會到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命題之正確,。 回望一年又一年的野炊,它帶著同事的默契,,帶著原始的復(fù)制,,帶著大伙兒奔波勞累后的休整,可以使人放縱到無拘無束的境界,,可以使人回歸到物我兩忘的程度,。在“少年壯志不言愁”的年齡段,這野炊簡直成了大家工作和生活的中轉(zhuǎn)站,,給大伙增添了不少感情因素和工作動力,。 1994年進城工作之后,又間或地搞過幾次野炊,。條件好了,,年齡大了,人數(shù)多了,,吃的喝的帶的全了,,雖然新鮮高興勁兒還有,但再也沒了從前原始的“野味兒”和“放縱”的大環(huán)境,,漸漸地也就不再組織了,。 2008年,,濰坊市政府規(guī)劃白浪河濕地建設(shè),,意欲打造北方“江南”。整個工程以濰坊深厚的歷史文化為主線,,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生態(tài)資源,、景觀資源、人文資源,,集旅游休閑,、商業(yè)服務(wù)、歷史文化等于一體,,努力使之成為了景觀之河,、文化之河、商業(yè)之河,。我們家門口的白浪河,,又一次顛覆性地改變了原有的面貌。只是不知,,再有74年的暴雨洪水,,如今的母親河又該當何為? 60多年來,,隨著白浪河一次又一次的變化,,她最早給我的影像,,越來越成為不甚明朗的記憶。 ??!白浪河,我的母親河,!不管你的容顏發(fā)生怎樣的變化,,都將永遠在我的心中流淌…… 二〇一八年五月十九日草成 二〇一八年五月二十八日修改 附記:修建白浪河水庫雜憶 我,1956年生,,白浪河水庫修建時,,也就三四歲的光景,沒有多少清晰確鑿的印象,。但,,記住的,也就記住了,,再不會忘記,。 大壩修建。水庫大壩修建時,,附近的村里,,家家戶戶住滿了民工,村子里的勞力集中食宿,,以提高勞動效率,。有的時候,大人領(lǐng)著到工地現(xiàn)場,,看到滿眼都是來來往往的人,,是飄動的紅旗。小孩眼里最特別的要數(shù)“羊角碾”,,大大的鐵駝子上滿是長長的尖錐,,用東方紅履帶拖拉機拉著來回碾壓,鎮(zhèn)實壩體,。這是當時最先進的鎮(zhèn)壓工具,,再有就是鐵、石夯,,最原始的人工夯砸,。聽大人說“羊角碾”很危險,曾有人清理上面粘帶的泥塊時,,不小心被壓死了,。 開鑿東河。東河道緊鄰我村而過,,最近的民居就在河堤邊上,。開鑿河道時,,“爛石”很難開挖,只好打炮眼裝炸藥爆破,。當時,,工程指揮部跟留在家里的人說好,哨子聲響,,就是放炮的預(yù)報,,除了人進屋躲避之外,還要收拾生活用具,。一開始,,村民還很緊張。時間久了,,有時炮大,,有時炮小,村民們就不再“聽話”,。開鑿時間比較長,,放炮飛起的石塊,把這家子的缸砸破,,把那家子的盆砸破,,有時還會把屋頂砸個大窟窿。村民們?nèi)フ?,工地指揮部查實后,,會給予必要補償。 生鐵大鐘,。水庫大壩建成后,,在老河身壩頂上,用三根粗粗的木棍架著一口大大的生鐵大鐘,,上面鑄滿不知何年何月的圖案和文字,說是敲擊報警之用,。來往過路的好事者,,經(jīng)常拿石塊擊打,發(fā)出的聲音附近都能聽到,。水庫修建之后,,大壩是走姥娘家的必由之路,每逢走到大鐘跟前,,我總要試著敲打,,可惜力氣太小,大人又阻止,,沒有多大聲音,。文革開始,,大鐘沒了,有的說被人砸碎賣掉,,有的說被文物主管部門收歸放到了市博物館,。這個不得而知,沒有深究,。 看電影,。水庫大壩修筑時,差不多每天晚上都要放電影,,這在當時是個稀罕玩意,。只可惜,當時家里只剩下嫲嫲和我,,干著急去不了,。偶爾,上學的叔叔在家背著我去,,根本看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看看就睡著了。以后再怎么請求發(fā)誓,,很少有人領(lǐng)我去了,。 揚水站。東河開鑿的同時,,在我村東的河上建一較大木橋方便交通,,大車、汽車都能行使,。這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成為河?xùn)|河西來往的必經(jīng)之路。橋底,,恰逢河水有較大落差,,當時村支書武同之是個精明之人,請人設(shè)計修建了利用水流慣性提水的自動揚水站,。人們看到:一個不大的青磚水泥砌成的漩渦建筑,,不用人不用電,就能澆灌村后十幾畝田地,,一時成為景觀和美談,。 祖孫倆。在修建水庫的近兩年里,,多數(shù)時候就我跟著嫲嫲在家,,用石磨給隊里磨面,街門用劃關(guān)劃著,只是擋擋生人而已,。有一次,,附近村里的“爺吧四”(“爺吧”, 濰坊土話,,就是白癡,、精神病患者的意思)突然劃開門進來,蓬頭垢面,,又長又破又臟的黃衣裳,,半敞著,領(lǐng)口系根紅布條,,把我嚇得嚎啕大哭,。嫲嫲一邊哄我,一邊訓(xùn)斥“爺吧四”進來嚇著孩子了,,隨便拿點吃的東西把他打發(fā)走了?,F(xiàn)在想想,當初“爺吧四”不打招呼破門而入,,可能也是肚子餓得沒有辦法了,。 ——本文刊載于2018年《北海道》夏季刊 |
|
來自: 濰坊北海道 > 《原創(chuàng)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