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在《老子的智慧》一書中,,將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作了十分生動的闡釋。 在他看來,,孔子思想非常神妙,,它既適合于服官的階層,也適合于向他們叩頭的庶民,。 那為何道教,、佛教仍在中國大行其道? 原因在于:一個民族往往既有天然的浪漫思想,,又有天然的經(jīng)典風尚,,個人亦然。 有時浪漫和經(jīng)典兩種思想會在同一人心上爭斗,,以期戰(zhàn)勝對方,;有的則是在一生的不同時期,兩種思想此起彼伏。 孔子學說過于崇尚現(xiàn)實而缺乏空想的意象,,而中國人“稚氣地富有想象力”,,有幾許早期的幻異奇跡,常懷有長生不老之秘密愿望,。 這便意味著,,解決了人類天性一切問題的孔子學說,把宇宙的啞謎置之不顧,,而在他的哲學上留下一個絕大漏洞,。 普通民眾,則不得不依賴道家的學說,,以解釋自然界之神秘,。 孔子的學說是所謂敬鬼神而遠之的: 承認山川有神,更象征地承認人類祖考之靈,。但孔子學說中沒有這些,,無參雜巫術(shù)之意,亦無長生不老之藥,。 而道教是自始至終羅曼蒂克的: 首先,,他主張重返自然,因而逃遁這個世界,,并反抗狡奪自然之性而負重累的孔教文化,; 其次,他主張?zhí)镆帮L的生活,、文學,、藝術(shù),并崇拜原始的淳樸,; 第三,,他代表奇幻的世界,加之以質(zhì)樸的“天地開辟”之神話,。 很顯然,,孔教是中國思想之經(jīng)典派,道家哲學是中國思想之浪漫派,。 (一)孔子學說太近人情,、太正確。而人具有隱藏的情愫,,愿得披發(fā)行吟。這樣的行為非孔子學說所容許,,于是那些喜歡蓬頭跣足的人走而歸于道教,。 (二)孔子學說的人生觀是積極的,道家的人生觀是消極的。道家學說為一大“否定”,,而孔子學說則為一大“肯定”,。 (三)孔子以義為禮教,以順俗為旨,,辯護人類之教育與禮法,,而道家吶喊重返自然,不信禮法與教育,。 (四)孔子以仁義為基本德行,,老子卻輕蔑地說“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 (五)一個摩登的孔教徒大概將取飲城市供給的消毒牛奶,,而道教徒則自己從農(nóng)夫乳桶內(nèi)取飲鄉(xiāng)村牛奶。 (六)野史或傳記中,,每勸服一個強盜或隱士,,使之與家庭團聚而重負俗世之責任,常引用孔子的哲學理論,;到了要遁世絕俗,,則都出發(fā)于道教的觀點。 (七)中國繪畫及圖樣,,有兩種流行的題材,,一種是合家歡,即家庭快樂圖,,上面畫著女人,、小孩,正在游玩閑坐,;另一種則為閑散快樂圖,,如漁翁、樵夫或幽隱文人,,悠然閑坐松蔭之下,。兩者分別代表孔教和道教的人生觀念。 (八)和孔子學說相反,,老子覺察了人類智巧的危機,,故盡力鼓吹“無知”以為人類之最大福音;他又覺察了人類勞役的徒然,,故又教人以無為之道,,所以節(jié)省精力而廷壽養(yǎng)生。 也因如此,,孔子學說稱之為“入世”,,老子學說稱之為“出世”,。 在林語堂看來,老子著作《道德經(jīng)》,,是全世界文壇上最光輝燦爛的自保的陰謀哲學,。 它不只教人放任自然,消極抵抗,,還教人守愚為智,,虛弱為強,如“不敢為天下先”,,“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等等。 因而,,老子“學理的本身,,實為人類最高智慧之珍果?!?/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