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英雄”本身,,并不是官方的認證封號,,什么“武穆”,“鄂王”這類才是,。幫助了老百姓的,,老百姓稱之為好人,青天,;只有舍己為人的,,老百姓才稱之為“英雄”。任何古代史書的正式評價,,是沒有“英雄”二字的,,因為那是老百姓的口語。只是時間長了,,民間說法流傳,,才見諸史書記錄。而“民族英雄”,,是近代從西方引入“民族”這個概念之后,,對于為民族,特別是漢人為主體的中原民族做出杰出貢獻的英雄人物的稱號,。宋朝靖康之恥慘烈空前,,所以在之后的斗爭中,亮眼的人物被冠以“英雄”的稱號,,千年之后被稱之以“民族英雄”,,只是老百姓們的感懷和紀念,和官方,,無論這個官方是朝廷,,修史機構(gòu)還是后來的共和政府都沒什么關(guān)系。 其二,,一個歷史人物夠不夠得上“英雄”的稱謂,,實際上也不是“官方”,“權(quán)威”定義的,。中國古代史書,,按照魯迅老爺子的論斷,,不過是“給帝王將相做家譜”,即便是家譜,,還是掩蓋不住那些英雄的光芒,,老先生把這些人稱之為“中國的脊梁”。出身微末,,完全靠戰(zhàn)功上位,,最后因戰(zhàn)功被冤殺的岳飛,恰恰是“正史”掩蓋不住光芒的英雄之一,,而且是南北宋交替時期最耀眼的英雄,。老百姓的野史里,他是“天下兵馬大元帥”,,實際上他離這個掌握全國武裝的職位差的不是一點兩點,。只是他的戰(zhàn)績,早就掩蓋了他的上司們,,無論上司們的職位是兵馬制置使,,還是宰相皇帝。所謂“皇帝年年有,,兩宋一岳飛”。原因嘛,,一部分因為他遠超同僚的戰(zhàn)績,,一部分是因為他的部隊“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的軍紀,,更多的,,就是他在勝利的曙光下被強制冤殺的悲劇命運了。實際上岳飛被殺成了南宋之后的歲月永遠的痛,。從那以后,,形勢再危急,“官方”再誠懇的試圖挽回,,包括但不限于高宗趙構(gòu)主動退位,,秦檜被剝奪所有的榮譽稱號,岳飛本人史無前例的哀榮,,岳飛式的英雄,,宋朝再也不配擁有了。 其三,,人們紀念岳飛,,以及岳飛那樣的歷史人物,彰顯的不是作為社會道德底線的“法律”,,而是一個民族,,一個文明的基本道德觀,,是非觀。這就是民族存亡之際,,人們應(yīng)該像岳飛那樣,,以民族大義為重,不唯上,,不唯書,,拋下個人的一切去拯救同胞,即便犧牲個人的一切乃至生命在所不惜,。打著“還原歷史”的旗號對岳飛污名化,,也許不違背任何法律,但是缺德,。 關(guān)于岳飛本人,,是被拔高了,這點沒什么不能承認的,。歷史上的岳飛如何其實千年而下,,隨著岳飛保護的王朝和它的敵人的消失,早就無所謂了,。岳飛身上“精忠報國”的閃光點,,才是民族精神傳承的一部分。這就像無論當年是否深受其害,,全世界都認為成吉思汗是那個時代杰出的人物,。無論現(xiàn)代英法,都會贊頌“奧爾良少女”貞德,。甚至無論波斯的后裔伊朗,,還是傳承希臘文化的西方世界,都正面肯定“溫泉關(guān)三百勇士”的無畏那樣,。所以,,岳飛絕對不是什么南郭先生式,隨時可抹除的歷史人物,,而是我們這個民族,,文明“威武不能屈”的偉大傳承的一個具象化的符號或者圖騰。他本人,,已經(jīng)成了高于其歷史時代的文明傳承象征了,。否定他,意味著否定中華文明傳承的至少一部分,。中華還在存續(xù),,岳飛就不應(yīng)該受到質(zhì)疑。質(zhì)疑岳飛,,其實意味著什么“老孔佛”,,什么“君臣父子”之類文言文里宣揚的一切都被動搖了,。這個手法,叫做“欲亡其國先毀其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