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樓夢》金陵十二釵又副冊中,雖然花襲人的判詞被作者曹雪芹放在了晴雯之后,,但不可否認的是,,她是大觀園里八大丫鬟中的首席大丫鬟。多少年來,,無論是紅學專家們,,還是廣大讀者,對花襲人這個人物大都持否定態(tài)度,,貶多于褒,。可以說,,花襲人是一個頗有爭議,、受到很多指責的人物,。 花襲人,原名花蕊珠,,先前服侍史湘云,。因賈母非常疼愛寶玉,唯恐別人服侍不周,,便把她撥給了寶玉,。寶玉因其姓氏,聯(lián)想到自己曾經讀過的陸游《村居書喜》一詩,,其中有感受深刻的“花氣襲人知驟暖”之句,,便將她的名字改作花襲人了。至于后來有讀者說到,,寶玉把“知驟暖”誤當成了“知晝暖”,。我們只能說,那是賈寶玉帶有個人感情色彩的理解,,不存在誤解和篡改的意思,。 曹雪芹先生寫給花襲人的“判詞”是:“枉自溫柔和順,空云似桂如蘭,??傲w優(yōu)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蔽覀兛梢詮闹锌吹剿膶右馑迹椿ㄒu人的性格“溫柔和順”,,容貌“似桂如蘭”,,最終會嫁給“優(yōu)伶”,而與賈寶玉“無緣”,。然而,,這些提前就透露出來的至關重要的信息,并不能簡單地概括花襲人的一切,。我們對于《紅樓夢》人物的評頭論足,,實際上是對他們待人處事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人格,、性格,、品行等標準取向的評價,?;ㄒu人的人生軌跡,畢竟有一個比較漫長的演繹發(fā)展過程,,因此,,對于她的評價,還要看她的許許多多的所做作為,而不是未蓋棺就可以定論的,。 襲人原來出身貧苦,,幼小時因為家里沒飯吃,老子娘要餓死,,為了換得幾兩銀子,,才賣給賈府當了丫頭。只是她的苦出身,,在后來的環(huán)境影響下,,所逐漸形成的思想和性格,卻和睛雯恰恰相反,。她的“溫柔和順”,,與薛寶釵的“隨分從時”十分相似,也就合乎當時的婦道標準和禮法對奴婢的要求,。這樣的女子,,以封建社會的主流意識要求來衡量,理所當然稱得上“似桂如蘭”,。 首先,,我們應當說,襲人作為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女時,,不可能突然就老于世故,,去鉆營自己將來的地位和名分。在許多讀者看來,,襲人出于改變自身命運的目的,,主動獻身,才有了賈寶玉與她的“初試云雨情”,。筆者認為,,那是賈寶玉處于青春萌動期的一次偶然沖動,也是他進入青春萌動期的一個具有象征意義的事件,,是他在那個特定的時間里,,特定的環(huán)境下,與一個恰巧侍奉在身邊,,也開始朦朧懂得男女之事的女孩兒,,對男女之事的一次“嘗試”。我們不能把世俗功利,,完全歸結于一個花季少女的身上,,也許事實真相更多的只是,襲人也和寶玉一樣,,屬于青春萌動期一次本能的沖動,。 不可否認,,賈寶玉的這個“偶然沖動”,與花襲人的“主動配合”有關,。正如一位偉人在他的一篇哲學著作里說的,,溫度可以讓雞蛋孵出雞子,而溫度卻不能使石頭孵出雞子那樣,,何以賈寶玉與那么多耳鬢廝磨的女孩兒們沒有這種“偶然沖動”,?這種事情,主客觀,、內外因條件都得具備,。至于襲人有了這個“身已許人”的“既定事實”之后,便有了進一步的想法,,那倒是真的,。不過,那確實已經是事后的想法了,。即使是有了進一步的想法,,也還是有著一定感情基礎的,并不是純粹的世俗功利,、投機鉆營,。 我們通過花襲人的為人處世,的確可以看出她的性格溫文爾雅,,似桂如蘭,。不然,賈母,、王夫人,、薛寶釵,乃至賈寶玉也不會對她那么信任,。盡管如此,,但她也絕非是一個像晴雯那樣有骨氣,像平兒那樣待人有發(fā)自內心的誠意的人,。我們看到,,她能夠得到賈府上上下下的肯定,是與她能言善辨,,見風使舵,,會看人臉色行事分不開的。她在王夫人那里屢次打小報告,,把寶玉的一舉一動匯報得清清楚楚,。連王夫人都被她蒙騙過去,還連連夸她比寶玉強十倍,。王夫人身為寶玉的母親,,身份地位自是不必說,,但是,,就是這樣一個精明的人,,竟然被一個丫鬟哄得不辨真?zhèn)危阋砸姷盟乃伎b密,,能言善辯的功夫了,。她與寶玉有了“既定事實”之后,就有了想法,,追求的就是給寶玉能夠做妾的地位,,她對寶玉的感情很微妙,畢竟服侍了他這么多年,,并且還“以身相許”,,賈寶玉在賈府中的地位,賈母,、王夫人等對她的賞識,,以及她自己做出的許多努力,都為她自己將來的打算,,樹立了信心,,奠定了基礎。 襲人細挑身子,,容長臉兒,,生得非常姣俏,其身材容貌自不待說,。她性情溫柔,,善于隱忍。服待寶玉,,無論衣食冷暖,,真是無微不至,既是她最寶貴的處女貞操,,亦獻給了這位寶二爺,。所以,她在怡紅院中的地位是很微妙的,。到王夫人正式增發(fā)她的與姨娘相同的月例時,,只不過是由潛性秘密,成為公開秘密而已,。她的性格和寶釵相類似,,因此,很自然地就和寶釵之間在感情上縮短了距離,,相處得比較好,。相反,,她最擔心的,就是寶玉是否會娶黛玉這件事了,。她在王夫人處欲言還止的神情,,以及她幾次到黛玉那邊去試探口氣,便是最好的證明,。她的愿望是達到了,,但寶玉出家之后,她與寶玉畢竟沒有公開的名分,,雖然情感上難以接受,,卻也談不上非要為寶玉守節(jié)不可。她原想一死了之,,但究因一再的不忍和姑息,,還是嫁給了寶玉的朋友蔣玉菡。不曾連累別人,,也救了她自己,。 我們從《紅樓夢》在三十、三十一回的典型事件,、典型情節(jié),、典型場景里,對襲人和晴雯的對比描寫中,,可以看出很多問題,。襲人被寶玉誤作小丫頭,踢了窩心腳而吐血,,心里冷了半截,。想起“少年吐血,歲月不?!贝搜?,眼中不覺滴下淚了。但當她看到寶玉因此內心很不安時,,卻又強忍著痛苦,,百般為主子解脫。曹雪芹對襲人這種行為,,進行了精細的刻畫描寫:襲人拉了寶玉的手,,笑道:“你這一鬧不要緊,鬧多少人來,,倒抱怨我輕狂,。分明人不知道,倒鬧的人知道了,你也不好,,我也不好,。正經明兒你打發(fā)小子問問王太醫(yī)去,弄點子藥吃了好了,,人不知鬼不覺的,,可不好?”不僅沒有絲毫的埋怨,,反倒極力替主子掩蓋,,奴才心態(tài)表露得淋漓盡致,。 晴雯與襲人是鮮明對立的,,晴雯有自我意識,有朦朧的平等意識,,是叛逆和反抗的代表,。襲人溫柔和順,晴雯剛直不阿,;襲人謹小甚微,,晴雯任性潑辣;襲人委曲求全,,晴雯寧死不屈,;襲人是“沒嘴的葫蘆”,晴雯是“爆炭芙蓉”,;襲人表面愚鈍,,實則心機過人;晴雯表面百般伶俐,,但心地坦誠直率,。首先,晴雯的反奴性體現(xiàn)在,,做人的尊嚴容不得半點褻瀆,。這在“晴雯撕扇”的舉動中就可見一斑。晴雯冷笑道:“二爺近來氣大得很,,行動就給臉子瞧,。前兒連襲人都打了,今兒又來尋我們的不是,。要踢要打憑爺去,。就是跌了扇子,也是平常的事,。先時連那么樣的玻璃缸,、瑪瑙碗,不知弄壞了多少,,也沒見過大氣兒,。這會子一把扇子就這么著了,!何苦來!要嫌我們,,就打發(fā)我們,,再挑好的使。好離好散的倒不好,?” 晴雯與寶玉的這個沖突,,反映出晴雯從來不以奴才對主子的態(tài)度對待寶玉。她對寶玉的突然發(fā)作,,不是嚇得低頭認罪,,而是毫無奴才相地表示氣忿和不服。襲人可以挨寶玉的窩心腳,,晴雯卻從來不看主子臉色行事,。害怕事情鬧大了,對誰都不利,。向寶玉跪下請求不要“回太太去”的是襲人而不是晴雯,。可見,,一個卑躬屈膝奴性十足,,一個卻是犯上抗理的反抗者。襲人被賈寶玉誤踹了一腳,,吐了血,,便哭了,賈寶玉以為是痛的或者是害怕,,但是,,她其實是擔心自己會過早死去,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而賈寶玉卻還不知情,。另外,晴雯的死也與襲人有關,,她深切體會到了晴雯對她的威脅,。但是,其實晴雯并沒有像她想象的那樣,,雖然晴雯也從心底里喜歡寶玉,。她為除掉了她而感到欣慰,這確實令人鄙視,。但是她機關算盡,,還是因為賈府的迅速衰敗而無力回天,最終不得不嫁給了蔣玉函。其實她只要悉心照料賈寶玉,,給寶玉做妾一定非她莫屬,,可是她卻疑神疑鬼,認為誰都會搶她的位置,,想盡辦法與王夫人和賈母的丫鬟鴛鴦搞好關系,,等等。 襲人的愿望落空以后,,既沒有晴雯那樣索性做出絞指甲,、換紅綾小襖之類不顧死活的大膽行動,甚至也不像鴛鴦那樣橫了心,,發(fā)誓說“我這一輩子,,莫說是寶玉,便是寶金,、寶銀,、寶天王,、寶皇帝,,我也橫豎不嫁人就完了。若是老太太逼著我,,我一刀抹死了也不能從命,!”她唯一能用以表示念及舊情的,只不過是在將來寶玉,、寶釵處于“貧窮難耐凄涼”時,,與丈夫一起,對昔日的主人有些生活上的資助而已,。當然,,襲人被譏議,并不是她不能從一而終,,而確實在于她骨子里具有的奴性,。 細細想來,襲人在賈府活得的確很累,,很不容易,。所以,我們在評價襲人這個人物時,,不能將其一棍子打死,,還得對其留幾分同情;尤其是,,奴性不是天生的,,它往往是迫于環(huán)境、屈服世惡的結果,是弱小求取生存的無奈選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