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送柴侍御》 (唐)王昌齡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 賞析: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人通過樂觀開朗的詩詞來減輕柴侍御的離愁,。而實際上自己卻是十分傷感,。這種“道是無晴卻有晴”的抒情手法。更能表達出詩人濃濃的離愁,。 這首詩通過想象來創(chuàng)造各種形象,,以化“遠”為“近”,使“兩鄉(xiāng)”為“一鄉(xiāng)”,。語意新穎,,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蘊涵的正是人分兩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誼。 ②《送別》 (唐)王之渙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王之渙與友人在長安城外離別時,,正好是楊柳生長的春季,于是王之渙有感而發(fā),,寫下了這首《送別》,。這首詩短小精悍,言淺意深,,依依惜別之意,,躍然紙上??v觀全詩,,字字未提送別,卻字字點題,,其中的描寫言簡意賅,,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③《于易水送別》 (唐)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詩人在送別友人之際,,發(fā)思古之幽情,表達了對古代英雄的無限仰慕,,從而寄托他對現(xiàn)實的深刻感慨,,傾吐了自己滿腔熱血無處可灑的極大苦悶。這首詩以強烈深沉的感情,含蓄精煉的手法,,擺脫了初唐委靡纖弱的詩風影響,,標志著唐代五言絕句的成熟,為唐詩的發(fā)展開拓了道路,。 ④《送沈子歸江東 》 (唐)王維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友人乘船而去,詩人依依不舍,,望著大江南北兩岸,春滿人間,,春光蕩漾,,桃紅柳綠,芳草萋萋,。這時,,詩人感覺到自己心中的無限依戀惜別之情,就象眼前春色的無邊無際,。渡頭是送客之地,,楊柳是渡頭現(xiàn)成之景。唐人有折柳送行的習俗,。這里寫楊柳,,不僅寫現(xiàn)成之景,更是烘托送別氣氛,。行客已稀,,見境地的凄清,反襯出送別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⑤《鵲橋仙·七夕》 (宋)蘇軾 緱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學癡牛騃女,。 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欲去。 客槎曾犯,,銀河波浪,,尚帶天風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這首送別詞,,題為七夕,,是寫與友人陳令舉在七夕夜分別之事,。寫送別,一般人都會徒增傷感,,而詞人卻是豪氣縱橫,,馳騁想象,遨游天界銀河,,詞人筆下那天風海雨之勢,,正顯露了他不凡的氣魄與胸襟,這種逼人的天風海雨,,便是他豪放詞風形象性的說明,。 ⑥《送魏二》 (唐)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 這首詩運用了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前兩句寫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后兩句想象魏二夢里聽見猿啼,,難以入眠。詩歌表面寫好友分別后愁緒滿懷,,實際上是寫作者送別魏二時感嘆唏噓的情感,。全詩虛實結(jié)合,借助想象,,拓展表現(xiàn)空間,,擴大意境,同時也深化主題,,有朦朧之美,,在藝術(shù)構(gòu)思上頗具特色。 ⑦《謝亭送別》 (唐)許渾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流急,。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勞歌”本指勞勞亭送客時唱的送別歌,,后成為送別歌的代稱。此詩借助謝亭,,烘托出濃郁的離別氣氛,。又以江上美景,反襯出歡聚的依戀和別離的難承,湍急的流水,,又更添追逐友人的離愁,。暮色蒼茫、風雨凄迷,,難掩詩人心中的孤寂落寞的離愁情,,其不言而神傷之韻極具感染力,詩中情與景的點染交融,,既富有變化又高度統(tǒng)一,。 ⑧《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唐)李白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這首送別詩以“醉別”開始,干杯結(jié)束,,首尾呼應,,一氣呵成,充滿豪放不羈和樂觀開朗的感情,,給人以鼓舞和希望而毫無纏綿哀傷的情調(diào),。詩中的山水形象,雋美秀麗,,明媚動人,,自然美與人情美,互相襯托,;胸懷坦蕩的友誼和清澄的泗水秋波,、明凈的徂徠山色交相輝映,景中寓情,,情隨景現(xiàn),,給人以深刻的美感享受。 ⑨《送人》 (唐)杜牧 鴛鴦帳里暖芙蓉,,低泣關(guān)山幾萬重,。 明鏡半邊釵一股,此生何處不相逢,? 今日分手,,這又有何處不會再相逢呢?宇宙雖廣,人來人去,,多的是再相逢的時候,,大可不必為一時的分別而太難過?!按松翁幉幌喾辍?,可看作是分手時候的瀟灑,彼此總有再見面的時候,,離別時,,不必太過悲傷。 |
|
來自: hulu_009 > 《文學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