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在林徽因誕辰100周年之際,,一本暢銷書《梁思成、林徽因和我》的出現(xiàn),,讓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林洙從此進入了公眾視線。 此時,梁思成已經(jīng)作古32年,。 這32年間,,林洙過的日子不算愉快,作為梁思成的二婚妻子,,她卻沒有獲得相當?shù)呢敻慌c匹配其大師夫人身份的優(yōu)渥待遇,,她先是被迫交出了梁思成生前住所新林院8號的一半,后來被趕了出去,,多年后,,她才以清華教工身份分到了一室一廳的房子,待遇更是無從談起,,最終只能拿著微薄的工資,,以資料員身份退休。 林洙 梁思成去世的時候,林洙才44歲,,但她已經(jīng)決定今生不再尋找伴侶,,一個人孤獨到老,,她前后兩段婚姻都為時不久,第一次跟清華大學建筑系教師程應(yīng)銓的婚姻,,為時僅9年,,第二次,她在1962年嫁給年長27歲的建筑學泰斗梁思成,,卻未如她想象的名利雙收,。 結(jié)婚僅四年,1966年,,文革開始,,梁思成處境堪憂,家中圖書古籍資料全被查抄,,工資停發(fā),,全家五口人靠林洙的62元工資生活,1968年,,梁思成病重住院,,1972年去世,并未給她做任何未來安排,。 據(jù)林洙說,,她當時獲得的梁思成遺產(chǎn)為一張4千元的存折,梁思成工資被停發(fā)前,,每月收入約4百元,,也就是說,她陪伴梁思成整整十年,,甚至不能照顧自己親生兒女,,所得只是梁思成的十個月薪水而已,與她的十年青春和辛苦相比,,這點數(shù)字的確微不足道,。 幸好,過了些年,,隨著梁思成與林徽因的民國情事成為熱門話題,,林洙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梁思成與林徽因留下的熱度完全可以變現(xiàn),,她以《梁思成,、林徽因和我》一書一舉成名,將梁思成和林徽因這兩個名字幾乎變成其個人的文化遺產(chǎn),,頻繁出書,、到處接受訪談,而很少提及她的前夫程應(yīng)銓及兩個親生子女,。 沈從文曾在安慰婚姻失意的程應(yīng)銓時說過:“林洙就是愛錢,?!?/p> 林洙與梁思成的婚姻,很大程度是奔著名利去的,,結(jié)果,,因為風云突變,梁思成病故后,,她幾乎一無所獲,。 梁思成與林洙 嚴格地說,,比起其他那些大師留下的年輕夫人們,林洙是相當辛苦,、不容易的,,她既沒有任何名譽頭銜,也沒有直接得到什么好處,。從知識分子風骨角度出發(fā)批評她“重利忘義”的人們,,也許忘記了她本來就算不上知識分子。 她曾試圖通過兩段婚姻來經(jīng)營自己的人生,,卻屢遭挫敗,,直到晚年才因筆耕不輟而扭虧為盈。 一方面,,林洙在作品中不斷書寫自己對愛情的堅貞和梁思成對她“超越前妻的愛情”,,成功找到了個人定位;另一方面,,她通過拍賣梁思成的手稿和林徽因藏品獲利,從而獲得了一些名利,。 而這一切背后,,畢竟還需要大量書稿的寫作和整理,更要頂著被壓根沒接納過她的精英圈人物口誅筆伐的壓力,,比起其他一些著名作家,、畫家的年輕遺孀,林洙人生付出更多,、名聲損失更大,,所得卻不算優(yōu)厚。 梁思成與林洙 因此,透過泛濫的批評聲,,我們又能清楚地看到林洙的無奈,,她的人生奮斗是相當務(wù)實,、有執(zhí)行力的,她對梁家的付出也得到了梁思成,、梁從誡,、梁鑒祖孫三代人的肯定,而卑微半生,,她卻沒真正獲得什么,,最終為自己著想的舉動又招來罵聲一片,這完全是林洙個人定位的失策:她出身知識分子家庭,,卻不思進取,,一心想依附丈夫成功,甚至表現(xiàn)得不擇手段,,而她畢竟又出入學術(shù)圈多年,,還想為自己打上一點道德光環(huán),進行自我標榜,,反而因此進退失據(jù),,一生辛苦,卻既未獲學界好評,,也沒有獲得足夠豐厚的報酬,,在她奔著逐利而去的道路上到處充滿了荊棘和陷阱,讓林洙的人生經(jīng)營顯得格外艱辛,。 1,、缺乏長遠考慮,高中畢業(yè)后就嫁人生子,,成為家庭主婦林洙1928年生于福州,,與林徽因同籍同姓,因此其父與林徽因相識,。 林洙父親當時是鐵道部的工程師,,她在上海讀完中學后,同時考上了上海圣約翰大學和南京金陵女子大學,,這兩所大學都是私立的教會學校,,學費很高,上海圣約翰大學有“東方哈佛”之稱,,每學期學費高達兩百多銀元,,卻只有30個獎學金名額。就讀的幾乎全都是富家子弟,。 林洙父親只是個公職人員,,已經(jīng)供林洙哥哥入讀私立大學了,再供林洙就感覺有些吃力,,也可能并不想在女兒身上投入太多,,所以沒給她付學費,,從這一點上看,林洙先天得到的愛與關(guān)照就比林徽因少,。 林徽因與父親 林徽因雖是女兒,,卻被父親視為掌上明珠,,林長民去歐洲考察時,將16歲的女兒帶在身邊一同前去開眼界,,讓她與自己的名人朋友來往,,對她的成長多處加以指點,給了她一個很高的起點,,后來又積極支持她去美國留學,,幾乎調(diào)用了自己的一切人脈和財產(chǎn)為女兒鋪路。 林洙當時能夠考上金陵女子大學,,足見她中學學業(yè)優(yōu)秀,,金陵女子大學辦學36年,僅有999名畢業(yè)生,,每年在全國只錄取30多人,,雖然學費貴,但出來之后,,身價倍增,,學歷受到美國認可,畢業(yè)生可以直接升入美國任何一所大學讀研究生,,指揮家鄭小瑛等人均畢業(yè)于此校,。 金陵女子大學圖書館 雖然不能在金錢上為女兒付出,,在其他方面,林洙父親還是不遺余力地為女兒幫忙的,,他寫信給交往不多的林徽因,懇請她幫林洙進清華大學先修班,。 清華先修班是個比較特殊的存在,,相當于清華預(yù)科班,只要進了先修班,,各科考試及格,,第二年就可以免試升入清華大學讀一年級,專門是為了照顧清華教職工子弟而設(shè),,清華校長梅貽琦的小女兒梅祖芬1946年報考清華落榜,,就是通過這個渠道入學的,。 林洙父親考慮的是,女兒能夠考上國內(nèi)頂尖的私立大學,,程度不差,,若能借助林徽因的幫助,進入頂尖的公立大學,,學費問題就解決了,。 但這一年清華大學卻沒有辦先修班,林徽因聽說林洙各科成績里英文比較薄弱,,就決定每周二,、五下午親自輔導她的英語,但當時林徽因的肺病越來越嚴重,,英語課只能斷斷續(xù)續(xù)進行,。 林洙 初到清華時,,林洙還是個活潑開朗的少女,20歲的她身材苗條,,扎著頭巾,,穿著裙子,露出修長的小腿,,她以為自己將來會上大學,,有自己的事業(yè),成為林徽因那樣的女人,。她的五官雖然不明艷,,在上海讀書多年,自有一種自信摩登的氣質(zhì),,打扮也格外時尚,,與妹妹一起走在清華園里,是一道很動人的風景,。 林洙與妹妹林泗 她記得,,在建筑系的樓道里,,她第一次遇到了梁思成,這位比她父親年紀還大的長者揚了揚眉毛,,說:“這么漂亮的姑娘,,一定是林小姐。” 后來她把這句話寫進書里,,很是受人嘲笑,,但20歲那年,林洙的確是好看的,,得體的穿著,、大方的笑容、苗條的身材,、青春的神采,,倘若她能夠順利進入清華大學讀書,那一定會成為男生們趨之若鶩的追求對象,。 但她并沒有潛心攻書,,1948年,,她與程應(yīng)銓在清華重逢,二人墜入了情網(wǎng),。 程應(yīng)銓是林洙在昆明時的中學老師,、歷史學家程應(yīng)镠的弟弟,他是江西人,,來自一個詩書人家,,祖上曾監(jiān)造過頤和園,程應(yīng)銓畢業(yè)于中央大學建筑系,,身高一米八,,風流倜儻,他是位熱血青年,,畢業(yè)后應(yīng)征去緬甸前線的遠征軍中,,充當盟軍的英語翻譯,抗戰(zhàn)結(jié)束后,,他復(fù)員去了昆明看望兄長,,打算再去上海從事本行,恰好林洙一家要從昆明返回上海,,程應(yīng)镠就托弟弟在路上照顧林洙一家,,林父也是建筑專業(yè)出身,對這個才華橫溢的年輕人十分欣賞,。 程應(yīng)銓 1948年,,經(jīng)程應(yīng)镠好友沈從文推薦,程應(yīng)銓來到清華大學建筑系任教,成為規(guī)劃專業(yè)的教研組長,,梁思成稱他為建筑系的“四大金剛”之一,。 在北京的重逢,讓程應(yīng)銓與林洙這對年輕人陷入了熱戀,,程應(yīng)銓不可限量的前程和風度翩翩的外表,、過人的才情打動了林洙,她忘記了自己來清華的初衷,,不再專心學業(yè),,據(jù)林洙說,當時她挺怕遇見林徽因,,因為林徽因一見到她就會盤問功課,。 林洙與程應(yīng)銓戀愛,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走捷徑,,以程應(yīng)銓當時的發(fā)展勢頭,,將來很大可能會成為清華大學建筑系主任、梁思成的接班人,。 林洙父親知道此事后,,特地寫信催促他們結(jié)婚,于是,,1949年,,21歲的林洙嫁為人婦,婚后,,她生了一子一女,,陷入家務(wù)瑣事,1953年,,才靠程應(yīng)銓的關(guān)系,,正式調(diào)到清華大學建筑系當資料員,進了梁思成的中國建筑史編纂小組工作,。 林洙的學歷,,從此止步于高中畢業(yè),除了在系里做一些資料工作外,,她更多的是在家當個主婦,,陷入柴米油鹽的人生,。 林洙與女兒 這讓她多少有些不滿,,然而這也是她自己的選擇,,拿她用以較勁了大半生的坐標系林徽因來說,,林徽因20年那年與梁思成訂婚,,之后未婚夫妻一同前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讀書,,畢業(yè)后,24歲的林徽因正式結(jié)婚,,25歲生子,,同時與梁思成一起開始考察古建筑,作為女人,,學業(yè),、結(jié)婚、事業(yè),、生育一件事都沒耽誤,,這背后,有她父親林長民的指導,,也有林徽因堅定要成為獨立女性的決心,。 反觀林洙,她放棄學業(yè)嫁人生子,,事業(yè)更是無從談起,,程應(yīng)銓的事業(yè)發(fā)展卻并不順利,1957年,,單純的程應(yīng)銓因為陳占祥等人被調(diào)出北京建筑設(shè)計院鳴不平,,被打成右派,林洙立刻提出了離婚,,并在1958年與程應(yīng)銓正式辦理了手續(xù),。 程應(yīng)銓后來告訴親人,林洙在簽字離婚時說,,與他結(jié)婚9年,,只有兩件事曾感覺良好,一是程應(yīng)銓1956年作為中國建筑家代表團的成員出訪波蘭等東歐國家,,作為年輕建筑家的妻子頗為風光,;另一件是他出版了一本建筑譯作,得到不少稿費,。這兩項皆直指名利,。 然而,對于一個將人生押注在丈夫身上的女人來說,,林洙又怎么可能做到林徽因那般脫俗出塵呢?她自己的人生,、兩個孩子的未來都寄托在程應(yīng)銓身上,程應(yīng)銓不僅是她的人生伴侶,,更是承載著她全部希望的航船,,她本指望他能為家庭帶來地位與財富,沒想到他卻執(zhí)意鳴放,,陷自己,、更陷家庭于困境,,如今小船將傾,她只能狠心棄舟登岸,。 2,、照料梁思成多年,才得再婚,,含辛茹苦十載,所獲寥寥無幾林徽因于1955年去世,,此后梁思成一直單身,,作為長期出入梁家的后輩,林洙對他頗為照料,,但一開始,,她并沒有想到會與年長27歲的梁思成結(jié)婚。 1958年,,與程應(yīng)銓離婚時,,林洙說,如果他能夠在兩年內(nèi)摘去右派帽子,,可以復(fù)婚,。不久后是三年生活困難時期,程應(yīng)銓因課程受學生歡迎,,工資沒變,,照常教書,他孤身一人,,生活比其他教師還要寬裕些,,林洙卻不準孩子來找他,他把饅頭切成片放在暖氣片上,,讓孩子放學后偷偷來爸爸宿舍拿饅頭片吃,,還帶孩子悄悄出去吃飯,林洙知道了,,都會一頓打,,她不準孩子接近他,怕被爸爸“帶壞”,。 都說林洙愛錢,,而她實在并非是那種只知小利的世俗女子,她想要給孩子一個好的未來,,只是她個人能力有限,。 林洙與子女 1959年,,林洙作為資料員為梁思成工作,,工作之余,他倆也時常聊天,,她手藝不錯,,常做些小菜送給梁思成岳母吃,過去,,新林院8號有林徽因在,,都是林徽因口若懸河,林洙根本插不上嘴,,此時梁家已經(jīng)沒有了主婦的身影,,梁思成是個沉默的人,主要以傾聽為主,,不善言辭的林洙這才有了表現(xiàn)機會,,她談文學,談自己婚姻的煩惱,,漸漸與梁思成推心置腹,。 梁思成與林洙 1962年,,梁思成執(zhí)意要與林洙結(jié)婚,因此遭到眾人反對,。系里領(lǐng)導還找到程應(yīng)銓,,問他會不會與林洙復(fù)婚,而程應(yīng)銓干脆地拒絕了,,熱愛文藝和運動的程應(yīng)銓,,很受女學生歡迎,后來還與一個上海籍女生談起了戀愛,,但林洙嫁給他的老師,,讓程應(yīng)銓很難接受,沈從文寫信勸告說:“林洙有一種本性上的脆弱,,我們?nèi)缯嬲_明,,即不宜對之有任何過多的譴責和埋怨?!辈⒍x林洙為“世俗的拜金女子”,。 梁思成與林徽因 林洙的確是世俗的,,在發(fā)現(xiàn)程應(yīng)銓天真幼稚、不能夠托付終身后,,她總想牢牢地為自己,、為子女抓住點什么,,可她真正的身份不過是個清華校工,沒有教職,,沒有地位,,靠自己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 與梁思成的這段婚姻,,讓林洙忍受了很多第一次婚姻里沒有的委屈,。 一開始,林洙的兩個孩子,、已經(jīng)改名林彤和林哲的子女也在梁家居住,,但兩個孩子還小,又很活潑調(diào)皮,,梁思成忍受不了,要求兩個孩子跟著林洙母親在外面居住,,他每個月付給80元生活費,,但可以每周來家里洗一次澡,林洙也接受了,。 但就是這樣也產(chǎn)生了矛盾,,一次,因為林洙兒子洗過澡后沒清洗澡盆,,盆底留下了污垢,,梁思成當場發(fā)火,打了林哲一頓,,還寫信通知林洙,,稱:“林哲洗澡不洗澡盆,留下一盆印花布那樣遍地開花的灰色肥皂泡花紋,,我打了他一頓,,他照例一言不發(fā),我叫他寫封信把這事告訴你,,有什么感想都寫上,,不知他寫不寫,先通知你一聲,?!?/p> 這對繼父和繼子的關(guān)系,談不上任何感情的成份,,林哲在他面前總是一言不發(fā),,而梁思成也總是看他不順眼,這造成了正處青春期的林哲成長很不順利,,學習成績一直不好,,有一次,,林彤帶著全是5分的成績冊回來,林哲的成績冊上卻有一個2分和兩個3分,,梁思成批評了林哲,,而林哲抓起梁思成的一杯茶喝完后轉(zhuǎn)身就走。 當晚,,梁思成向林洙大發(fā)脾氣,,林洙只能沉默以對。 第二天一早,,梁思成外出開會一星期,,留了封信給林洙,稱:“我不能不坦白地告訴你,,我不喜歡你的沉默,,你知道我的工作多么繁忙,需要休息,,需要安寧,。不能總為一點小事對你左哄右哄,,千求萬求,。對哲我已經(jīng)越來越失望,越難以忍受他的缺點,。也許我應(yīng)當幫助他改正,。但一切均受到我的精力和神經(jīng)的限制,恕我不能奉陪了,?!?/p> 此時,林洙雖然分享著梁思成建筑學泰斗的聲望和副部級待遇,,得以住入新林園8號,,外出有專車,能跟著梁思成外出度假,,但她所期待的給子女未來帶來重大機會,,卻根本無法實現(xiàn),梁思成的信中,,隱隱還有決裂之意,,林洙只能忍氣吞聲,寫了封求和信托人帶去,,梁思成這才回家,。 自嫁給梁思成之后,林洙不但要精心照顧六十多歲的丈夫,還要為林徽因八十多歲的母親養(yǎng)老,,這讓她整天陷于家務(wù),,又不能與自己的兒女同住,如此卑微的態(tài)度,,卻仍然得不到梁思成的感激,,她心里不是不遺憾的。 梁思成夫婦與何雪媛 甚至有人說,正因為林徽因母親在1961年病重,,梁思成照顧不過來,,才在喪偶七年后再婚。林徽因生前常抱怨自己的母親何雪媛是個“極其無能又愛管閑事的女人,,還是天下最沒有耐性的人”,,對女傭人要求極其嚴苛,而林洙伺候的就是這位讓林徽因都感到“如下地獄”的老太太,,其艱難不易可想而知,。 在程應(yīng)銓與林洙的婚姻中,林洙是被哄著,、讓著的那一個,而在梁思成與林徽因的婚姻中,,梁思成是包容,、退讓的那一個,在二婚時,,他們各自的家庭地位與第一次婚姻都來了個徹底顛倒,,梁思成甚至直截了當?shù)馗嬖V林洙,他在第一次婚姻中感受到壓抑,,想在二婚時找回家庭地位,,而林洙必須為他提供這種情緒價值。 再婚后,,梁思成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而他對林洙的回報卻并不多,除了給林洙兒女每個月80元的生活費外,,再沒有別的付出,,林哲初中畢業(yè)前,梁思成建議他不要讀高中,,去農(nóng)村搞生產(chǎn),,上“勞動大學”,而林洙竟然也同意了,,要知道,,梁思成出身高級知識分子家庭,,最了解學歷對前途的影響,自己的一兒一女都是北大畢業(yè),。 1966年,,梁思成被打成“反動學術(shù)權(quán)威”,家中財產(chǎn)被抄,,工資被停發(fā),,林洙寄以厚望的第二次婚姻也讓她灰心了,她與梁思成帶著林徽因母親搬入一間24平米的小屋,,靠她62元的工資維持六個人生活,,每頓飯都保證有林母愛吃的紅燒肉。 梁思成甚至試探地要她離開自己,,而這一次林洙卻選擇了堅守,,不久,梁思成病重,,1968年開始住院,,直到1972年離世,林洙都守在他身邊,,臨終前,,梁思成感激地向老友說道:“這幾年,多虧了林洙,?!?/p> 她對程應(yīng)銓和梁思成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讓眾人不解,,1968年12月,,獨身十載、一直與家庭溫暖無緣的程應(yīng)銓再次遭到迫害,,他換上在莫斯科訪問時穿的西服,,在冬日里跳入了清華大學結(jié)冰的游泳池、自殺身亡,。 程應(yīng)銓夫婦與沈從文 這讓林洙在清華大學里口碑極差,,1974年,,程應(yīng)镠的女兒前來看望林哲與林彤,在清華園問路時,,一聽她要找的人是林洙,,幾乎人人都是冷眼。 林徽因的母親在1972年以九旬高齡離世,因此林洙名正言順地帶著自己的母親還有孩子住進了新林院8號,,但清華大學收走了一半院子,,只允許她住另外一半,此時,,林洙的女兒在北京當工人,,兒子則在大寨插隊,梁思成留下的4千元存折,,林洙取了一半幫兒子活動關(guān)系,,后來把兒子調(diào)回北京,成為某部委的司機,。 文革后,,林洙被趕出了新林院,多年后才以老教工身份分到一室一廳的小房子,,她用這套房子和女兒分的房子,,一起在清華西南小區(qū)換置了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和兒子,、兒媳還有小孫女住在一起,,記者前來拍照時,她趕緊換上幾年前做的一條廉價藍裙子,,腳上的橡膠鞋已經(jīng)老化,,和多年前初至清華園時意氣飛揚的時髦女學生相比,如今的林洙,,已被多年的勞作改造成了一個街頭隨處可見的普通老太太,。 林洙 1980年,,程應(yīng)镠來北京開會,,見到了弟弟的兩個孩子,,心里很有點難過,他的子女同年考上了華東師范大學,,后來成為教授,,而林彤和林哲卻都和母親一樣,無緣高等學府,,更無法成為學者,,他們畢竟是程應(yīng)銓的孩子、江西程家的后人,,人生會發(fā)展成這樣,,是程應(yīng)镠始料未及的。 2004年,林洙終于等來了翻身的機會,,從此,,林洙一本暢銷書接一本暢銷書地出版,內(nèi)容大多是她與梁思成的婚姻生活,、林徽因的民國花邊,,也有以她為編者的梁思成著作,同時,,她還開始拍賣梁思成的手稿甚至是林徽因的藏品,,除了梁啟超送給兒子的古籍孤本《營造法式》拍賣了2百多萬元的高價外,其他梁思成的建筑畫稿價格均不高,,最后,,她甚至把梁思成的大學畢業(yè)證書都拿來拍賣,被人發(fā)現(xiàn)后,,網(wǎng)上輿論一片嘩然,,不得不取消了拍賣。 林洙談林徽因 黑石創(chuàng)始人彼得森在自傳里總結(jié)人生經(jīng)驗時說:“回望過去,我遇到的機會最后都成了二選一的題目:眼前利益還是長遠利益,,而我的選擇都是長遠利益,。” 而林洙的選擇卻永遠都是眼前利益,,這讓天性聰慧的她與大學失之交臂,,一輩子沒能成為獨立女性,也未能成功靠婚姻改命,,更沒能成為她內(nèi)心渴望的賢妻良母,,只能打著梁思成甚至林徽因的招牌,晚年艱難謀生,,還招來網(wǎng)上網(wǎng)下惡評如潮,。 不過,,林洙還是有她的聰明、她的才華,,這原本仿佛一則老教授與小保姆的再婚故事,,在她平實流暢的文筆下,終于譜成了一篇真愛的傳奇,,而面對一無所獲的二婚結(jié)局,,她也能再次開發(fā),,獲得不少實際的好處。 70多部書稿的寫作或編輯,,長期接受各種采訪與研究者咨詢——30多年中,,她以這種過人的精力,認真經(jīng)營著自己屢遭挫敗的人生,,而當年,,若能以這樣的熱情投入屬于自己的那份人生、事業(yè)和家庭,,林洙這個名字,,又豈需他人背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