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工的春天,,五彩斑斕,鳥語花香,! 成片的羊蹄花開滿枝頭,,徘徊其中,不經意驚起了幾只暗綠繡眼鳥,。 叉尾太陽鳥用細長下彎的嘴巴吸食花蜜后,,正站在木棉花 上“引吭高歌”…… 沒錯,這是在廣工校園里上演的“鳥語花香圖”,。 這一組照片的拍攝者是退休教師鄧梓林,。鄧梓林老師常常扛著長槍短炮,,偷偷“潛伏”在校園的各個角落,。東風路校區(qū)的7號樓和網球場旁邊,鄧梓林老師長期蹲點在這里,,從木棉花開拍到木棉花謝,,從櫻花開拍到櫻花謝,一拍就是一天,,堅持了整整15年,。 想念校園的你,跟隨鄧老師的鏡頭和工仔一起“云觀鳥”吧,! 拍攝地點:東風路校區(qū)7號樓 大山雀中小型鳥類,,體長13-15厘米。整個頭呈黑色,,頭兩側各有一大型白斑,,喙呈尖細狀,便于捕食,。上體為藍灰色,,背沾綠色。下體白色,胸,、腹有一條寬闊的中央縱紋與頦,、喉黑色相連。
棲息于低山和山麓地帶的次生闊葉林,、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中,,也出入于人工林和針葉林。性較活潑而大膽,,不甚畏人,。行動敏捷,常在樹枝間穿梭跳躍,,或從一棵樹飛到另一棵樹上,,邊飛邊叫,略呈波浪狀飛行,,波峰不高,。主要以金花蟲、金龜子,、毒蛾幼蟲,、螞蟻、蜂,、松毛蟲、螽斯等昆蟲為食,。叉尾太陽鳥別稱燕尾太陽鳥,,是雀形目太陽鳥科一種體型非常小而纖弱的鳥,體長約9厘米,,它們的嘴細長下彎,,舌呈管狀,專門用來吮吸花蜜,,因此又被稱為“亞洲蜂鳥”,。 叉尾太陽鳥雄鳥頭頸及尾上金屬綠色,兩根中央尾羽特別長,,具赭紅色的喉斑,,上體橄欖色或近黑色,余部橄欖白色,;雌鳥較小,,上體橄欖色,下體淺綠黃色 ,;常見分布于中國南方,,范圍包括海南島,也及越南。在開花的矮樹木叢生活,,且能懸飛在枝頭食蜜,。在1982年曾被認為是中國最小的鳥;2000年被列入中國《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拍攝地點:東風路校區(qū)7號樓 臘嘴鳥亦譯梅花雀,一般指雀形目梅花雀科鳥類,,以種子為食,,成小群活動,營巢於高草中,。多數(shù)種類褐或淡灰色,,帶紅、黃或黑色,;大多有細橫斑,。喙圓錐形,色似封蠟,,故又稱蠟嘴鳥,。 狹義一點指該科梅花雀族鳥類,尤指梅花雀屬的28種鳥,,其中包括數(shù)種人們喜愛的籠鳥,。雄鳥:緋紅,兩翼及尾近黑,,兩脅,、兩翼及腰有均勻的白色小點斑。雌鳥:下體灰皮黃色,,上背褐,,腰紅,兩翼及尾偏黑,,翼上有白色點斑,。亞種flavidiventris的紅色多具橙色調,腹部較淡,。拍攝地點:東風路校區(qū)網球場旁邊 柳鶯屬于雀形目鶯科鳥類,,鳴禽類,俗稱柳串兒或槐串兒,,是我國最常見的,、數(shù)量最多的小型食蟲鳥類。
柳鶯種類很多,,常見有黃眉柳鶯,、黃腰柳鶯和極北柳鶯三種,。繁殖于東北、內蒙古及西北等地,,冬季遷徙至云南,、廣西、廣東,、臺灣等地越冬,。體型纖巧,比麻雀更小些,。上體皆為黃綠色,,偶也有暗褐色;腹羽白色,略顯黃綠色斑;具黃色,、黃綠色或淡黃色眉紋,。喜鵲是鳥綱鴉科的一種鳥類。共有10個亞種,。體長40-50厘米,,雌雄羽色相似,頭,、頸,、背至尾均為黑色,并自前往后分別呈現(xiàn)紫色,、綠藍色,、綠色等光澤,雙翅黑色而在翼肩有一大形白斑,,尾遠較翅長,,呈楔形,嘴,、腿、腳純黑色,,腹面以胸為界,,前黑后白。 常出沒于人類活動地區(qū),,喜歡將巢筑在民宅旁的大樹上,。全年大多成對生活,雜食性,,在曠野和田間覓食,,繁殖期捕食昆蟲、蛙類等小型動物,,也盜食其他鳥類的卵和雛鳥,,兼食瓜果,、谷物、植物種子等,。每窩產卵5-8枚,。卵淡褐色,布褐色,、灰褐色斑點,。雌鳥孵卵,孵化期18天左右,,1個月左右離巢,。拍攝地點:東風路校區(qū)7號樓 鷯歌鳥是雀形目椋鳥科的鳴禽。體形較大,,體重165-258克,,體長234-304毫米。全身大致為黑色具紫藍色和銅綠色金屬光澤,。特征為頭側具桔黃色肉垂及肉裾,,雌雄相似。善鳴,,叫聲響亮清晰,,能模仿和發(fā)出多種有旋律的音調。
多成對活動,,有時結群,。主要棲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區(qū)的次生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竹林和混交林中,。常與八哥,、椋鳥等合群在果樹上覓食。尤常見于林緣及林間小面積的開闊地上,,嗜吃野果,,兼吃昆蟲。繁殖期為2-5月,,一年繁殖1-2次,。每巢產卵3-4枚,孵卵以雌鳥為主,,雄鳥有明顯護巢現(xiàn)象,。分布于印度、緬甸,、泰國,、中南半島和中國,。拍攝地點:東風路校區(qū)7號樓 紅胸啄花鳥體重5-10克,體長60-92毫米,。體形纖小,。雄鳥上體呈輝亮的金屬綠色;下體棕黃,,胸部具一朱紅色塊斑,,極易與其他啄花鳥區(qū)別。雌鳥上體呈橄欖綠,,下體棕黃色,。虹膜褐色,嘴褐黑色或角灰色,,跗蹠暗褐色,。幼鳥上嘴褐黑,下嘴紅色,;跗蹠呈鉛灰色,。 棲息于亞熱帶或熱帶的濕潤低地林、旱林,、高海拔疏灌叢,、耕地、種植園和山地林,。一般棲息于開闊的村莊,、田野、山丘,、山谷等次生闊葉林,。除繁殖期單獨或成對活動外,其他季節(jié)多成3-5只的小群,,活動于高樹頂處,,有時也同繡眼鳥等混群。嗜食漿果及寄生在常綠樹上的有槲寄生果實上的粘質物,。所吃食物種類主要有雙翅目,、鱗翅目和鞘翅目等各種昆蟲及其蟲卵。分布于喜馬拉雅山脈,、中國南方,、東南亞及蘇門答臘,。繡眼鳥是雀形目繡眼鳥科的統(tǒng)稱,。體形小,體長90~122毫米,;嘴小,,為頭長的一半,,嘴峰稍向下彎;鼻孔為薄膜所掩蓋,;舌能伸縮,,先端具有角質硬性的纖維簇;翅圓長,;尾短,;跗蹠長而健。雌雄相似,。因其眼圈被一些明顯的白色絨狀短羽所環(huán)繞,,形成鮮明的白眼圈得繡眼之名。完全樹棲生活,,取食昆蟲,、花蜜和甜軟的果實;繡眼鳥性情活躍,,高度群集,。多數(shù)種類低聲嘁嘁喳喳,但有幾種高聲轉鳴,。繡眼鳥的嘴細小,,主要在花中取食昆蟲,亦食少量漿果,。在林間及林緣附近耕作區(qū)分布,。分布自亞洲南部至大洋洲和非洲。 拍攝地點:東風路校區(qū)7號樓 紅耳鵯是鵯科,、鵯屬的鳥類,。紅耳鵯為小型鳥類,體長17-21cm,。額至頭頂黑色,,頭頂有聳立的黑色羽冠,眼下后方有一鮮紅色斑,,其下又有一白斑,,外周圍以黑色,在頭部甚為醒目,。上體褐色,。尾黑褐色,外側尾羽具白色端斑,。下體白色尾下覆羽紅色,。顴紋黑色,胸側有黑褐色橫帶,。
紅耳鵯主要棲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腳丘陵地帶的雨林,、季雨林,、常綠闊葉林等森林中,性活潑,,整天多數(shù)時候都在喬木樹冠層或灌叢中活動和覓食,。紅耳鵯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拍攝地點:東風路校區(qū)7號樓 赤腹松鼠又稱紅腹松鼠,,為嚙齒類動物,。喜群居,多半在樹上活動,,善于高攀,,在峭壁懸崖上都能穿行,善跳躍,,尋食時常從一樹跳往另一樹,,遠達5—6米,故有“飛鼠”或“鏢鼠”之稱,。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yè)局2000年8月1日發(fā)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退休后的鄧梓林迷上了攝影,,風光,、人像、微距,、靜物,,尤其喜歡拍各種鳥類,作品多次獲獎,。他拍攝過各種不同的鳥類,,素材足足幾個T。他的作品在廣州動物園舉辦過個人鳥類專輯攝影展兩次,,拍攝的鳥類上千種,。在東風路校區(qū),在櫻花,、木棉花開花的季節(jié),,鄧梓林長期蹲守在教學樓的一個角落,拍下了十幾種鳥類和松鼠。“最早拍攝木棉花是在七號樓4樓,,隨著木棉樹不斷長高,我們要到5樓拍,,最后今年要去到6樓才能拍到那些鳥兒,。”鄧梓林介紹說。鄧梓林說:“我去過許多地方,,發(fā)現(xiàn)只有中國最美,,出了國就知道中國有多好,我為生在中國而感到自豪,?!?/span>
|